有种看法认为:“目数越低的壶,也就是壶的泥料越粗,这个紫砂壶的透气性就越好。” 在我羲雨斋看来是不太认同这种说法,理由是:泥料透气性是由泥料原有的气孔多少来决定的,而烧制好的紫砂壶其气孔需要在很高倍的显微镜下才能够看到。关于紫砂壶泥料气孔的多少是它本身内在的固有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所决定的,而不是外观颗粒大小来决定的,我认为不能够说泥料碾磨细了,气孔就会少了,泥料碾磨粗了,气孔就会增加了。在此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那就是透气性并不等同于透水性,我们不能够把透气性与透水性的概念进行了混淆。我认为泥料颗粒的粗细是不能够决定此紫砂壶透气性的高低。退一步说,就算目数粗的壶透气性要有些变化,但那也是微乎其微,那怕凭很精密很先进的科学仪器可能都测不出这点点差别来。如果泥料颗粒越粗其透气性就越好是个可以成立的说法,那按此逻辑我们把瓷土别碾那样细,别沉降那样细,人为让它粗颗粒一些,那是不是用这个瓷土做出来的壶也会具有紫砂壶那样的透气性呢?如果真那样,为什么几百年来都说唯有紫砂泥料具有这样特殊的透气不透水之特性呢? 同样的一块矿源石,碾磨后一定会同时有细颗粒和粗颗粒的,经过不同目数的筛网进行泥料过筛,就能把不同目数的泥料分类出来。同一个工手用这粗料和细料分别做两把同样款式的壶,我们不能说粗颗粒泥料做出的壶就要比细颗粒做出的壶一定要高档和要美观些,至于你选择哪把壶是由你自己的审美观决定的,你认为粗颗粒做出的壶显得粗犷和古朴,你就喜欢这个韵味那你就选择购买粗颗粒的那把壶,反之你就选择细颗粒的那把壶。这跟壶的透气性没有一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