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人的最高本质”是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最重要的一个命题,人的感性存在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类本质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感性存在与类本质在爱的宗教中获得统一。借助于“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费尔巴哈开始了对传统哲学的批判,表现了费尔巴哈哲学的现代性。
“自我”作为人本质,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有的人学思想,构成了历史唯物论的重要内容。不幸的是,在当代,我国学界熟视无睹,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关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一人学思想长期处于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
关于“人本质”,不同语境下,马克思和恩格斯有过不同表述。比如,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曾有两种不同表述:“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在《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中,马克思又讲:“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还重申了这一点,他讲:“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则提出另一看法,即:“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本身是人的最高本质。”而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中讲:“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特征……是劳动。”那么,在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些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展开的众多对人的论述中,那个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真正的“人学思想”呢?是人的“自由”,还是人的“意识”?是人的“社会联系”或“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抑或是人的“劳动”或“实践”?或者是“人” 或“人本身”即人的“自我”?我以为是人的“自我”。人的“自由”、“意识”、“社会联系”或“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劳动”或“实践”等固然都是构成人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没有它们其中任何一项无疑都“人将不人”,但是,有它们,也不一定就保证了人就是人,人作为人就得到落实。在人的“异化”状态中,难道人没有“意识”、没有“社会联系”或“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没有“劳动”或“实践”吗?人“自由”了,如上所述,人作为人不是同样还感到活得无聊、精神空虚、心灵不安吗?而人的“自我”则不同。没有“自我”,没有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人将不人”;有了“自我”,有了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则人一定成为人,并且这种情况下,所谓人的“自由”、“意识”、“社会联系”或“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劳动”或“实践”等等,对人而言也才真正发挥了积极作用,具有了正面意义。所以,相对而言,人的“自我”对人而言才是最为重要和最为根本的,构成人的特殊本质,人的“自由”、“意识”、“社会联系”或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劳动”或“实践”等等,实际上都不过是人达到和求得“自我”特殊本质的各种基本条件或一些现实的途径及手段,比如就“自由”而言,中国当代哲学家黄楠森就曾讲:“自由不是目的,人才是目的。”所谓“人才是目的”,实际上就是说只有人的“自我”才是最根本的,构成“目的”。
具体含义????
你给我具体解释一下甜是个啥东西,我就可以具体回答你这个问题。
思想是绝对无法具体化的,原因就是一个真正的思想家明白,他所作的的一切不是发现,也不是解析,更不是创造,而是“纯粹”的“描述”。
我给不了你“具体”的解释,但是我可以用自己的话试的给你解释一下,
首先,这两个人字代表的事物是完全一致的;其次,得出第一个人字,要比得出第二个人字复杂的多。
打个比方来说,一个人第一次站在泰山脚下,别人告诉他这就是泰山,于是他就了解到这里就是泰山;后来这个人在山上绕了几圈,又回到山脚下,另一个第一次来这里的人问他这是什麽山,这个人将如何回答??
剩下的东西自己体会。
强调人的思想意识,强调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