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对我的启迪

2000字以上
2024-11-19 16:34:1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前两天我在报纸上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个学哲学的大学毕业生去找工作,但费尽周折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在囊中羞涩腹中饥的情况下,只好到一家动物园里做动物模仿秀表演。于是他被别人套上狗熊皮,关进铁笼子里,模仿狗熊的样子吸引游客。当他被关进去的时候,发现笼子里竟然有一只真的狗熊,顿时吓得魂不附体,惊恐万分。突然,那只“狗熊”向他走过来,趴在他耳边低声说:“别害怕,我也是学哲学的!”
这当然是一个笑话,不过却很贴切地反映出了哲学现在的处境——“在一个社会环境急功近利的情况下,哲学确实很难一下子有多少看得见的效益和产出,其实际效用在一些人看来微乎其微。”我们说哲学不是立竿见影的东西,或者说哲学也不屑于立竿见影,我们知道古希腊的哲学的起源,当时的人们研究哲学大多是纯粹为理论而理论,甚至将哲学的实用视为可耻的东西,我们知道哲学之父泰勒斯曾在橄榄油生意中发了大财,这说明哲学家也是很容易赚钱的,只不过他们的兴趣不在于此,而在于寻求知识的渴望。这和古代中国的思维方式不同,因为中国传统一直重视的是实用技术,中国人太实用了,最后的结果呢?我想大家都非常清楚了吧——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摧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李约瑟博士(一个外国人,曾对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介绍给西方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曾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我想这种东西方思维氛围的差异就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吧。
似乎扯得有点远了了,是不是我们学理工的同学对这种哲学、历史文科性质的问题不是很感兴趣呢,是不是这种问题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未必,我们是受了偏见或是成见的束缚,我们知道世界是一个联系统一的整体,今天我们更有理由这么说了,因为人们普遍感觉自己实质上是生活在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上。而我们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学到的那些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原本并不存在,其实都是经过人为划分的、分割的,这种划分对于细致研究有一定好处,但对于像我们这样一个个四肢发达、头脑敏锐的完整的人的发展来说是有一些弊端的,因为这并不符合我们要认识、要面对的世界的本来面貌,比如说,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个问题,没有人会告诉你这是一个化学问题,还是一个历史问题,通常情况下是需要我们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思考解决的。比如说当前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难到只靠我们搞自然科学的人就能解决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我们需要环境化学也需要环境经济学,我们需要环境生物、生态学也需要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我们更需要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和个人的以身作则。噢,对了,目前似乎还没有环境材料学,在座各位环境学、材料学的同学是否有人能合作开发这一领域呢,说不定能给中国拿个诺贝尔奖呢!可以说,当今世界各学科的普遍渗透,各种交叉科学迅猛出现和发展,是因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世界的整体性,世界也越来越统一于一个整体,人们发现视野仅仅局限于某一点是十分愚蠢和危险的。
我说了这么多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作为大学生,有这么得天独厚的条件,理应去努力了解多方面的知识领域,从而站在一个更高、更宽、更广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其中当然也少不了我们的哲学领域。但可能有的同学要问了,现在是信息社会,知识量那么大,节奏那么快,光我们的专业知识就那么繁杂,我们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涉猎那么多呢,这不是要了我们的命吗?的确,在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非人性化的知识传授使人对学习产生了厌恶之感,人们感到的是追求知识的负累而不是快乐,于是,人们更钟情于阅读那些有趣味的、能在短时间内给他们一个广阔的视角了解某一知识领域,并能给他们带来启迪和震撼的书,那关于哲学有这样的一本书吗?有,瞧,——《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是一部讲述西方哲学史的小说,读哲学史如读小说,听起来是不是很令人心旷神怡啊?作者乔斯坦•贾德,挪威一所高中并不知名的哲学教师,但凭借他在高中十一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一些哲学问题的深刻把握,于1991年出版了这本哲学领域的旷世其书,十年前这本书的销售量已达640万册,到现在就不知是一个多大的天文数字了。通过这本通俗的哲学小说,人们普遍发现原来哲学并不是只有少数几个人坐在象牙塔上苦心钻研那晦涩难懂的语言文字,而是人人都可以有哲学方面的见解,就像我们今天这样,因为,哲学起源于每个人都拥有的朴素的好奇心;人们发现原来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并不就是古板庄重,令人难以接近,相反,他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惊叹,他们很少有成见,不妄下定论,永不放弃,与人为善,哲学家并不是知识最丰富和懂得道理最多的人,所谓的哲学家就是一群常常感到自己的知识不足而苦恼的人,就像苏格拉底常说自己“我一无所知”,但他却被公认为全希腊最有智慧的人,为什么呢?因为哲学,philosophy,sophy是智慧,philo是爱,是爱智慧的意思,是对智慧的无限追求与热爱,正因如此,哲学家永远年轻和常青,才最有可能成为(实际上也是)最有智慧的人。
关于这本书的小说情节呢,我就不介绍给大家了,并不仅仅为了吊吊大家的胃口,而是由于其情节复杂,一言难尽,很可能把大家忽悠瘸了。下面我就简要地把一些媒体或人物对这本书的评价读一下,使大家能有所了解吧。
你瞧,读小说了解哲学,这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吗?而且,更为幸运的是,前两天我的一位同学在网上用电驴子软件下载到了《苏菲的世界》mp3格式,有mp3的同学呢可以先百度搜索下一个电驴子软件,然后搜索“苏菲的世界”下载了,有更懒的同学呢可以直接来找我拷贝过去。瞧,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多大的便捷,你们可曾知道其实科学是人们从事哲学思考的副产品吗?就像前些日子“神六”升天,难道不是来自于人们对太空、宇宙、生命的好奇和思考吗?现在学校晚上11点熄灯,有点儿早,我想很多胡思乱想的同学会翻来覆去睡不着,这时听上一段《苏菲的世界》岂不爽哉?其实学习哲学的最好方式就是顺着先哲们的足迹再走一遍,再思考一遍。说到这里,顺便插上一句,大家用mp3除了听歌、听英语,还能干什么呢?是否到学校的音像学堂录一下大师的讲演,反复咀嚼一下,了解更广泛的文化呢,我认为如果你学英语只局限于几个单词、几个句子、几篇文章是没有多大前途的,因为任何一门语言都是以它的文化背景为支撑的,我觉得《苏菲的世界》里面蕴涵的东西并不仅限于哲学,而是整个西方的历史文化背景,我想这对于我们学习英语是大有好处的。
《苏菲的世界》一书近乎完美的内容和形式给我们带来的最重要的启示就是怎样将一些看似高深的知识平民化、大众化,因为如果哲学失去了大众的支持,就很可能导致我开头讲的那个狗熊模仿秀的笑话。“其实,一个喧嚣浮躁的社会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哲学,”哲学教给我们清醒地反思,消除偏见和武断,学会科学、健康、和谐地生活。但像那种空洞的、形式主义的教化不仅令人产生隔阂,而且使人反感,效果也会适得其反,《苏菲的世界》一书为哲学的通俗化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梁老师的课也是一个很好的榜样,象今天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发表哲学见解的机会,还有前些日子热播的韩剧《大长今》,剧中的“长今精神”不知打动了多少在这种功利化社会条件下的都市时尚男女,仔细分析,其实这种“长今精神”无非就是“推己及人,与人为善”的传统东方美德和“自强不息,求仁求知”的儒家精神,但正因为它以这样的一种电视剧方式取得了比普通的道德说教远远要好的效果。
《大长今》的成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方传统文化在当今的时代仍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发展空间,这又启示了我们对待人类文化的态度,也就是“辩证法”的态度,其实这也是《苏菲的世界》一书中非常推崇的一种态度,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黑格尔的“否定的思考”,马克思的“否定之否定”的规律都说明了这个问题,这也就是所谓的“扬弃”——有所抛弃,有所保留,是批判性的继承,比如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确实很厉害,我们都应该好好地学,但它的政治气息是否过于浓厚,它对人的研究够不够,如果够的话恐怕弗洛伊德就无用武之地了吧,再比如说西方的文明虽然在近百年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对自然的破坏、对人性的异化却是致命的,而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道佛三家都对自然持和谐共处的态度,像儒家的“天人合一”,道家的“回归自然”,佛家的“万物平等”,这必然对21世纪人类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读过《苏菲的世界》,我在想,是否应该能有中国人能将我们中国的哲学和文化也以这样的或是更好的形式介绍给西方的人,因为我们是一个“地球村”啊,需要沟通和理解,需要消除偏见和敌视,需要和谐共处!我觉得蔡志忠的漫画倒不失为一种好的形式,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
最后给大家展示一个哲学的智慧……
大家看,这个杯子里如果没有水,那么我们就要问大家了,杯子里有东西吗?没有啊,这是我们的一般常识。哲学家来了就不一样了,他会说这个杯子里什么都有啊,他说你倒上水不就有水了吗?你装上盐不就有盐了吗?你放上糖不就有糖了吗?你来两斤二锅头不就有二锅头了吗?厉害,什么意思呢?正因为它是无,所以它能够有,正因为我们的嘴巴是空的,是无,所以上完课,我们大家才可以去吃饭啊,如果我们嘴巴是满的,是有的,怎么吃东西呀?啊,原来这个有是隐蔽在这个无当中的,这就是“有”和“无”的辩证关系,也就是哲学家的智慧和眼光了!
我说这个什么意思呢?许多同学说我们大学学的东西有什么用呢?能学到什么东东啊?一点实际用处都没有,一毕业就失业了。我要说了,其实我们在大学好好学什么都学到了,因为我们对许多领域都有了解啊,我们有做好任何工作的潜在素质啊,所以,在大学的学习,关键就在于塑造这样的一个杯子,而这需要每个人对学习的热爱和辛勤的汗水的!
许多人要说了,嘿,你这个人啊,平常不怎么爱说话,怎么一到讲台上唠叨起来没完了,我想这也是“有”和“无”的辨证关系吧,好了,我就罗嗦到这里吧,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