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64卦——第一讲,自我认知的《乾》卦

2025-01-05 15:52:4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人生,看懂两件事,第一,自己;第二,自己与外界的关系。从今天开始,我会从哲学方面讲述《周易》64卦与人的关系,肯定众口难调,况且本人阅历浅薄,恐为大方之家耻笑,今日有幸说说自己对《易》的理解,有喜欢的就看看,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发表不同意见,实在觉得本人愚不可及的,还望海涵。

讲《易》必离不开《乾》、《坤》两卦,本人在前文从甲骨文追述到《易经》成书时代,终不能考究出时代来,这也是一大憾事,去掉《易经》的历史空读《易》是有问题的,但是纠结于历史忘记了它的文化价值也不对,写文章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易》的文化挖掘,找到《易》对人生的帮助。

乾卦卦辞:元,亨,利,贞。(占卜到这个卦大吉大利)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綂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文言传: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左传》穆姜之辞,儒家通过《文言》解释一边)

《子夏易传》(汉):

乾始降气者也。始而通,终而济,保其正也,故綂万物而无外。夫天者,位也、质也。乾者,人也、精神也,有其人然後定其位,精神通明然後綂其质,故能云行雨施、生类继续。大明终始而分其六位,乘其隐见而得其变化,故得生成而性命正矣。是以圣人之当位也,保合於乾元太和之道乃利而终正也。故能首出庶物万国保其安也。

健而不息,天之运也。自强而成,德者君子之事也。

《周易正义》(唐孔颖达):

此既象天,何不谓之天,而谓之“乾”者?天者定体之名,“乾”者体用之称。故《说卦》云:“乾,健也”。言天之体,以健为用。圣人作《易》本以教人,欲使人法天之用,不法天之体,故名“乾”,不名天也。天以健为用者,运行不息,应化无穷,此天之自然之理,故圣人当法此自然之象而施人事,亦当应物成务,云为不已,“终日乾乾”,无时懈倦,所以因天象以教人事。

《周易本义》(宋朱熹):

六画者,伏羲所画之卦也。「—」者,奇也,阳之数也。乾者,健也,阳之性也。本注乾字,三画卦之名也。下者,内卦也;上者,外卦也。经文乾字,六画卦之名也。伏羲仰观俯察,见阴阳有奇偶之数,故画一奇以象阳,画一偶以象阴。见一阴一阳有各生一阴一阳之象,故自下而上,再倍而三,以成八卦。见阳之性健,而其成形之大者为天,故三奇之卦,名之曰乾,而拟之於天也。三画已具,八卦已成,则又三倍其画,以成六画,而於八卦之上,各加八卦,以成六十四卦也。此卦六画皆奇,上下皆乾,则阳之纯而健之至也。故乾之名,天之象,皆不易焉。元亨利贞,文王所系之辞,以断一卦之吉凶,所谓《彖辞》者也。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贞,正而固也。文王以为乾道大通而至正,故於筮得此卦,而六爻皆不变者,言其占当得大通,而必利在正固,然後可以保其终也。此圣人所以作《易》,教人卜筮,而可以开物成务之精意。馀卦放此。

综论:首先取名的角度,乾是天道,为何不就叫天卦,而要叫乾卦,这就要结合汉代易说明,汉代解易喜欢用体用之道,天是名字为体,天的属性(健)为用, 乾 ,是涵盖体用的叫法,站在儒家角度,乾有四种属性:元亨利贞。如果站在考释的角度就是:大吉大利。在从卦画的角度分析,三画成卦,八卦成“乾”,倍数成64卦成“乾”,从阳气初生到最后阳气不灭,动到最后一定是最好的吗?

2.2. 初九爻辞:潜龙勿用。

象曰:阳在下也

王弼:《文言》备矣。

崔觐曰:九者,老阳之数,动之所占,故阳称焉。潜,隐也。龙下隐地,潜德不彰,是以君子韬光待时,未成其行。故曰“勿用”。

《子夏传》曰:龙,所以象阳也。

马融曰:物莫大于龙,故借龙以喻天之阳气也。初九,建子之月。阳气始动于黄泉,既未萌芽,犹是潜伏,故曰“潜龙”也。

沈驎士曰:称龙者,假象也。天地之气有升降,君子之道有行藏。龙之为物,能飞能潜,故借龙比君子之德也。初九既尚潜伏,故言“勿用”。

《周易正义》:

居第一之位,故称“初”;以其阳爻,故称“九”。潜者,隐伏之名;龙者,变化之物。言天之自然之气起於建子之月,阴气始盛,阳气潜在地下,故言“初九潜龙”也。此自然之象,圣人作法,言於此潜龙之时,小人道盛,圣人虽有龙德,於此时唯宜潜藏,勿可施用,故言“勿用”。张氏云:“以道未可行,故称‘勿用’以诫之。”於此小人道盛之时,若其施用,则为小人所害。寡不敌众,弱不胜强,祸害斯及,故诫“勿用”。

综论:初,第一爻,叫六和九是和大衍筮法所得数字有关,六为老阴,七为少阳,八为少阴,九为老阳,用数字结合阴阳,在卦中我们就只用六、九分别代替阴、阳。乾卦初九爻辞选用龙来作,根据龙的特殊属性:大、变化、动、天之阳气。初爻,儒家把人比附在卦上,表示目前整个社会或者趋势是不利于有才华的人崭露头角的,需要隐藏实力,循序渐进,蓄势而动,以谋发展,但是前提是你具备龙的潜力

内在的属性:自我认知的了解,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你要对职业逻辑搞清楚,再来了解自己的所处阶段,不管是底层还是上层,通过不断的升华自己,保证内在充实,当有一天“势”(机会)出现的时候,好好把握

外在属性:分析外在现象的逻辑,不管得势还是不得势,清晰明了自己的不足,强化内在,弥补外在,寻找“势”的机遇

3.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象曰:德施普也

王弼曰:出潜离隐,故曰“见龙”。处于地上,故曰“在田”。德施周普,居中不偏,虽非君位,君之德也。初则不彰,三则乾乾,四则或跃,上则过亢。利见大人,唯二五焉。

郑玄曰:二于三才为地道,地上即田,故称“田”也。

《子夏传》:阳气生物始见於田也,稼者可以乘其时也,惟大人学之成德可以普天下所利、见明其道也。

《周易正义》:

正义曰:阳处二位,故曰“九二”。阳气发见,故曰“见龙”。田是地上可营为有益之处,阳气发在地上,故曰“在田”。且一之与二,俱为地道,二在一上,所以称“田”。“见龙在田”,是自然之象。“利见大人”,以人事讬之,言龙见在田之时,犹似圣人久潜稍出,虽非君位而有君德,故天下众庶利见九二之“大人”。故先儒云:若夫子教於洙泗,利益天下,有人君之德,故称“大人”。

《周易本义》:

二,谓自下而上,第二爻也。後放此。九二刚健中正,出潜离隐,泽及於物,物所利见,故其象为见龙在田,其占为利见大人。九二虽未得位,而大人之德已著,常人不足以当之,故值此爻之变者,但为利见此人而已。盖亦谓在下之大人也。此以爻与占者相为主宾,自为一例。若有见龙之德,则为利见九五在上之大人矣。

综论:初爻的潜龙勿用,从地下面上升到地表,龙开始显现出来,所以称作“见龙在田”,按照六十四卦下三爻表示地(初)、人(二)、天(三),对应上三爻的地(四)、人(五)、天(六),重八卦中二、五爻位代表“得位”,如果得二爻位为阳爻就叫不当位,反之为得位,五爻为阴爻为不当位,反之为得位,乾卦的潜龙你已经完备(内、外兼修),随着时间推移,事物变化,你得到更好的机会,可以开始施展潜龙阶段的储备,虽然,九二不算得位,但是,龙德是完美的,即使不得位,由于自己德行无咎,会有那么一个慧眼识珠的人看好你,就是“利见大人”

4.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象曰:反复道也

王弼:处下体之极,居上体之下,在不中之位,履重刚之险。上不在天,未可以安其尊也。下不在田,未可以宁其居也。纯脩下道,则居上之德废;纯脩上道,则处下之礼旷。故“终日乾乾”,至于夕惕犹若厉也。居上不骄,在下不忧,因时而惕,不失其几,虽危而劳,可以“无咎”。处下卦之极,愈於上九之亢,故竭知力而后免於咎也。乾三以处下卦之上,故免亢龙之悔。坤三以处下卦之上,故免龙战之灾。

《子夏易传》:君子能通天下之志、体天下之变,屈舒用舍唯时进退者也。故当知终之地、守知至之机,有庇人之大德,守事君之小心,虽在上位反而复守其卑。健於德、敬於人、勤於事上,终日而不懈夕。犹惕然此其道也。虽危,何咎君子所以修其德而後其身也。

郑玄曰:三于三才为人道。有乾德而在人道,君子之象。

虞翻曰:谓阳息至三,二变成离。离为日,坤为夕。

荀爽曰:日以喻君。谓三居下体之终,而为之君,承乾行乾,故曰“乾乾”。夕惕以喻臣。谓三臣于五,则疾修柔顺,危去阳行,故曰“无咎”。

《周易正义》:

正义曰:以阳居三位,故称“九三”;以居不得中,故不称“大人”;阳而得位,故称君子。在忧危之地,故“终日乾乾”,言每恒终竟此日,健健自强,勉力不有止息。“夕惕”者,谓终竟此日后,至向夕之时,犹怀忧惕。“若厉”者,若,如也;厉,危也。言寻常忧惧,恒如倾危,乃得无咎。谓既能如此戒慎,则无罪咎,如其不然,则有咎。

《周易本义》:

九,阳爻。三,阳位。重刚不中,居下之上,乃危地也。然性体刚健,有能乾乾惕厉之象,故其占如此。君子,指占者而言。言能忧惧如是,则虽处危地而无咎也。

综论:从潜龙的勿用,到见龙,被人赏识,再到后面的“君子”,人生已经到了一定阶段,潜龙是内外双修,引起“大人”的注意,得位以后终于可以被称作“君子”,这段爻辞,解释最简单的就是《象传》:反复道也

5.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象曰: 进无咎也

崔觐曰:言君子进德修业,欲及于时。犹龙自试跃天,疑而处渊。上下进退,非邪离群。故“无咎”。

王弼:去下体之极,居上体之下,乾道革之时也。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履重刚之险,而无定位所处,斯诚进退无常之时也。近乎尊位,欲进其道,迫乎在下,非跃所及。欲静其居,居非所安,持疑犹豫未敢决志。用心存公,进不在私,疑以为虑,不谬於果,故“无咎”也。

《子夏易传》:官人者人望其咎也。位髙者,主畏其逼也,位革於下也,可无惧乎?位上公也、逼帝王也、可进而谦让恤患,以勤百姓将务时,以进其道也。而犹自疑德之薄,而位之下,而卑以自守,故曰在渊无咎也。

《周易正义》:

义曰:“或,疑也。跃,跳跃也。言九四阳气渐进,似若龙体欲飞,犹“疑或”也。跃於在渊,未即飞也。此自然之象,犹若圣人位渐尊高欲进於王位,犹豫鷃疑,在於故位,未即进也。云:“无咎”者,以其鷃疑进退,不即果敢以取尊位,故“无咎”也。若其贪利务进,时未可行而行,则物所不与,故有咎也。

《周易本义》:

或者,疑而未定之辞。跃者,无所缘而绝於地,特未飞尔。渊者,上空下洞,深昧不测之所。龙之在是,若下於田,或跃而起,则向乎天矣。九阳四阴,居上之下,改革之际,进退未定之时也。故其象如此,其占能随时进退,则无咎也。

综论:人从一个阶段变成另一个阶段,肯定是由前一个阶段的铺垫才能达到后一个阶段,前一个阶段自我认知达到的“无咎”是进入下一阶段的起点。

6.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象曰:大人造也

王弼:不行不跃而在乎天,非飞而何?故曰“飞龙”也。龙德在天,则大人之路亨也。夫位以德兴,德以位叙,以至德而处盛位,万物之睹,不亦宜乎?

《子夏易传》:阳升而万物相见也,以圣人之大德而为乎天下,明以周之、神以化之,而莫见其状,则智惘辨其处,万物咸仰其宜,利见大人而赖其治也。

郑玄曰:五于三才为天道。天者,清明无形,而龙在焉,飞之象也。

虞翻曰:谓四已变,则五体离。离为飞,五在天,故“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也。谓若庖牺观象于天,造作八卦,备物致用,以利天下,故曰“飞龙在天”。天下之所利见也。

《周易正义》:

正义曰:言九五阳气盛至於天,故云“飞龙在天”。此自然之象,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德备天下,为万物所瞻睹,故天下利见此居王位之大人。

《周易本义》:

刚健中正以居尊位,如以圣人之德,居圣人之位。故其象如此,而占法与九二同,特所利见者在上之大人耳。若有其位,则为利见九二在下之大人也。

综论:从下三卦上升到上三卦的中爻,九五位刚好中正得位,儒家认为这是君王或者圣人才能匹配的,那我们作为普通人是不需要做君王,那如何和我们自身结合呢?九五爻位其实是作为个体的人,达到了无法突破的点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只需要保持这种态势,不违背自然之道,就是无为的最高境界,多一点为亢龙,少一点就如跃深渊之坎,明白自己的地位,明晰事物大道,严守“中、正、仁、和”就是儒家的最高要求

7.上九:亢龙有悔。

象曰:盈不可久也

王肃曰:穷高曰亢。知进忘退,故“悔”也。

《子夏易传》:阳极则消之,盈则亏之,终则始之也。亢而不知,虽尊极天下威大四海,未离於悔也。圣人与时而消息,则尧授舜、舜授禹,不极於亢,而善其终也。

《周易正义》:

故正义曰:上九亢阳之至,大而极盛,故曰“亢龙”。此自然之象,以人事言之,似圣人有龙德,上居天位,久而亢极,物极则反,故“有悔”也。纯阳虽极,未至大凶,但有悔吝而己。

《周易本义》:

上者,最上一爻之名。亢者,过於上而不能下之意也。阳极於上,动必有悔,故其象占如此。

综论:违背天道、人伦,终将后悔

8.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象曰:天德不可为首也

刘瓛曰:总六爻纯阳之义,故曰“用九”也。王弼曰:九,天之德也。能用天德,乃见群龙之义焉。夫以刚健而居人之首,则物之所不与也。以柔顺而为不正,则佞邪之道也。故乾吉在无首,坤利在永贞矣。

王弼:九,天之德也。能用天德,乃见“群龙”之义焉。夫以刚健而居人之首,则物之所不与也。以柔顺而为不正,则佞邪之道也。故《乾》吉在“无首”,《坤》利在“永贞”。

《周易正义》:

正义曰:“用九见群龙”者,此一句说“乾元”能用天德也。九,天德也。若体“乾元”,圣人能用天德,则见“群龙”之义。“群龙”之义,以无首为吉,故曰“用九,见群龙,无首,吉”也。

《周易本义》:

用九,言凡筮得阳爻者,皆用九而不用七。盖诸卦百九十二阳爻之通例也。以此卦纯阳而居首,故於此发之。圣人因系之辞,使遇此卦而六爻皆变者,即此占之。盖六阳皆变,刚而能柔,吉之道也,故为「群龙无首」之象,而其占为如是则吉也。《春秋传》曰:「乾之坤曰:见群龙无首,吉。」盖即纯坤卦辞「牝马之贞,先迷後得,东北丧朋」之意。

综论:这是儒家和道家哲学的最高要求,儒家借《易》说道家无为而无不为之意,一切世间的准则都是符合大势,而“势”是每一个个体集合所表达的,它属于自然的结果,某一个人想去改变,违背自然之道,必然属于“亢龙”,儒家和道家的结合的解读,都在韩非子《解老》篇,无首不是“无为”,是有为之中的“无为”,方为吉,无为是一种通过有为表现出来的无为状态,两者合和方为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