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昆明公务员考试申论大作文如何写?

2025-03-31 06:33:3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申发论述题型难度虽然最高,但是仍有方法可循。首先要选取既符合材料核心主题,同时也符合分论点论证角度的案例;其次,可以灵活选取热点例证、典故例证、自身经历。如此,我们已经打好了例证法的坚实基础。在本篇中,云南中公教育专家为大家解析如何运用已有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说明。
【中公点拨】
在全篇申论材料中,案例型材料出现的频率还是较高的。这就说明我们可以利用材料中的案例进行论证。同时,近年来申发论述题目会要求考生论证时“不拘泥于材料”,因此,必然要结合材料外的一些案例进行论证充实。然而,案例型材料的数量并不固定,有的时候关于一个分论点,学员抓耳挠腮并无恰当的积累素材,材料可能只有一个现成可用的案例,又或是某一个分论点论证的案例积累及其丰富,会面临字数难以控制的情况,这都让我们在操作例证法的时候充满不确定性。因此,我们需要弄清楚的第三个核心问题就是:“选取几个案例?不同数量的案例又该如何组织,才能应用于具体写作中?”
一般来说,在论证时对于案例的数量,并未有明确的规定,取决于给定资料现有的相关案例,也取决于自身积累。但是,我们常常会把案例按照数量进行如下三种分类,并且会根据不同的案例数量,利用不同的组织方法进行例证,来增强论证的充分性和丰富性。具体方法说明如下:
一、一个案例详细表述
当给定资料只涉及一个可用案例,而学员又没有恰当的积累时,可以利用“要素扩充法”(即案例材料五要素:主体+处境+做法+结果+启示),对唯一的可用案例进行语言组织,进行详细完整的表述和论证。
例如总论点是“好政策滋养理与德”,分论点之一为:“好政策滋养公民德性”,在给定资料中,对于“德性”的解释是“合理引导人们的善意、提升公民的自我修养,更加崇尚和维护社会公德”。而给定资料中与“德性”相关的案例为“T县关于办酒席的规定”。因此可利用要素扩充法进行详细论证。书写思路为“分论点+案例详述+分析总结”:
【参考论证过程】:好政策滋养公民德性。政策在制定过程中要合理引导人们的善意,提升公民的滋味修养,此之谓德性。就T县而言,随着中央大力推进“四风建设”,农村地区的奢靡之风、大操大办的习俗也逐渐被提上管理日程。在当地,办酒席已经沦为一种敛财的手段,给群众造成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和压力,这时候,就需要政府制定好的政策,促进德性的提升。暂不论该办酒席的规定是否合理合法,但就其引导人们的德性建立就值得肯定。这项政策能使已经失控的风俗重新回归轨道,缓解群众生活负担,促进邻里关系的和谐,以稳定社会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善意,就是好的政策的题中要义。因此,好的政策要从公民德性的滋养出发,以道德素养提升为重点,不断强化政策的引导性,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唯有如此,才能规范社会秩序,提升群众德性,建立和谐友善社会的氛围。
二、两个案例求异分析
当给定资料围绕某个分论点既有正面案例,也有反面案例的时候,可以选取一正一反的案例进行陈述,进而通过比较分析两者的差异指出,强调所论证的分论点,达到强化论证说服力的目的。
例如分论点若以论证“习惯”与“创新”的关系展开论证,那么分论点可为:“创新是习惯的突破”。给定资料中关于“习惯”有诸多案例,大致可按正反两类划分:正面案例:搬家、买票、购物、孩子入学;反面案例:央企所存在的共性贪腐问题、城市管理过程中令百姓难以接受的习惯做法。因此可将现有案例按照“分论点+正面案例+反面案例+分析论证+总结”的思路进行书写。
三、三个及三个以上的案例罗列分析共性
当给定资料围绕某个分论点有三个及三个以上的案例时,则可考虑对案例适当精简化阐述,重在分析案例呈现出来的共性。
【参考论证过程】:挫折困苦方能书写惊世大作,成就精彩人生。仲尼厄而作《春秋》;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不难发现,古代先贤之所以留下惊世文章,大都是在经历了惨淡和挫折之后才著成的。因此,挫折磨人意志,促人成功。
在确定好各个分论点的案例要求及类别之后,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积累和材料实际进一步确定可用案例的数量。不论考试时案例数量是多是少,都可以应对自如。然后再按照例证法分析论证的思路合理组织论证过程,论证的过程会既丰富又有效。
“大厦之城,非一木之才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云南中公教育专家希望小伙伴们在平时备考的过程中还是要做到广泛涉猎,丰富积累,从而增加文章写作的鲜活度。

回答2:

文章写作是公务员考试申论中的必考题型,当然,这也是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的“拦路虎”,很多考生都会面临无从下笔、写不对、甚至偏题的状况,中公教育专家现就这两方面问题进行指导。
一、立意要对
在考试中,立意即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也是阅卷人在阅卷时候重点关注的,很多考生在考试中不能很好的结合题干信息和材料信息,准确分析出大作文的总分论点,在这给大家列举一道真题,向大家展示立意的选取:
(五)参考给定资料,以“以水为师”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见解明确、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对于上述题目,考生只要能围绕水的精神、品质等去写,就是一篇立意正确的文章,而实际考场上,很多考生没有仅仅围绕题干信息去写文章,而是围绕材料在照抄、照搬材料,去写城市与水的关系等,这使得考生作文跑题,分数很低。
由此,可看出,在考试中,要紧紧围绕题干中的关键词去展开写文章,尤其对于话题作文而言,满足题干的话题是首要条件,再回到材料中阅读,丰富文章内容。
二、词穷怎么办?
在立意正确的基础之上,很多考生面临一个问题,就是词穷,尤其是在写开头部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需要对于知识的日积月累,同时,也需要学会击中适合自己的模板式开头,在此,向大家展示两种:
模板一:在……今天。关于社会心态,在社会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有人说……;有人说……;还有人说解决看病难问题心态就平和;而我要说……。
模板二:君不见时下中国,……;君不见当前社会,…………。…………难题已经威胁国之根本,动摇社会之根基,突破……困局已经时不我待,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才能破解……难题,关键在于……。
总而言之,得作文者得申论,得申论者得公考,希望广大考生能在中公教育的帮助下成功上岸。
其他问题可以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