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余秋雨的出现是一种必然,余秋雨的走红也是一种必然,因为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渴望,也因为市场对于文化艺术的冲击,或许还有种种的原因。.很多时候我们还搞不清明星与艺术家的区别,搞不清大众文化与文化的区别,搞不清时尚与美的区别,我们不是把它们混为一谈,就是容易歌颂前者而摒弃后者。
2、论成就,余秋雨可划入被"文革"耽误的一代人中,历年以来,他出版了学术专著《戏剧理论史稿》等四部,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山居笔记》和《霜冷长河》等数部。这些单行而又风行的散文集内容多有交叉,文学评论界已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余秋雨的散文集一集不如一集,整体水平呈极为明显的滑跌趋势。论学养有人说余秋雨中学尚可,西学薄弱,即便是在尚可的中学方面,也有许多贻笑大方的破绽和纰漏。论才力,余秋雨的"大文化散文"有的篇张(如《风雨天一阁》)能化腐朽为神奇,文思绵密如锦,可谓才识俱胜;但又如《苏东坡突围》则显的是那么的力不从心。论诗外工夫,很多人说余秋雨是炒家中的顶级高手,其自我炒作在紧抓"反盗版"这一题材方面表现得十分抢眼。他自始至终痛恨和谴责的都是那些躲在阴暗处食脑吸髓的文化盗贼--在《山居笔记》一书的序言中,甚至不惜动用两万多字的篇幅痛加挞伐。细细推究一番,这其中的很多况味就很复杂了。论机智幽默,余秋雨的辩才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他能滔滔不绝,但时不时也有些拿腔捏调,矫揉造作,而且很多人说他总喜欢绕弯子,闪烁其词。
3、余秋雨现在是文化明星,他本身没有错,我始终认为在开始阶段,他对于我们的趣味是有益的,因为他的文化大散文掀起了散文热,使我们更多地关注到以往没有十分注重的东西,这不仅对文坛是一种促进,对于整个社会与市场也是一种促进,对于我们的趣味更是一种促进。但就象任何事物都会发展一样,当他被市场推到一种明星的地位时,他已起了某种变化,这变化不来自他本人,而是源于市场,或者说来源于"制造",大众文化就是要制造,制造明星、制造时尚,"余秋雨"这三个字,已经成为市场-明星-大众文化-时尚-市场中一个环节,这三个字已被市场异化了。此时的"余秋雨"不再是他本身,他是市场的杰作。不管是我们创造了"余秋雨"还是市场创造了"余秋雨",作为一种明星,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时尚,它迟早会被淘汰,这一点毋庸质疑。
4、余秋雨自1992年携《文化苦旅》横空出世以来,一路高歌猛进,几乎一枝独秀,风骚文坛内外。自1998年出版《山居笔记》、特别是1999年出版《霜冷长河》以来,余秋雨更是像模特一样频频招摇于五光十色的媒体之中,发表种种关于自己的书关于文化的谈话,不想却招来一派失望和嘘声,而原本拥趸他的一些读者也因对《霜冷长河》的失望而纷纷撤出余秋雨的文化广场。但这似乎并不妨碍余秋雨的名声和市场张力达到人生沸点牛市新高,与此同时,余秋雨学术的空心化文化的泡沫化也一路攀升。"
上述回答我是摘抄的 谢谢
搞文艺创作的都是精神有问题,有成就的更是大疯子.
我挺崇拜他的,无论是为文还是为人
文好,人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