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10飞机为什么停飞?拜托各位了 3Q

2025-04-14 07:37:2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运-10不是停飞,而是下马。当时的中国刚从文革的泥潭中走出,正值百废待兴的时期,运-10项目基本上是在没有基础上“闭门造车”出来的,由于当时的中国跟国外的航空技术严重脱离,在技术和标准上差距很大,虽然说在运-10上浸透了国家几乎所有的技术机构和生产机构的全力,但是,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为此,中央做出了运-10下马的决策。航空工业,尤其是民用航空工业,是机电一体化的顶级领域,它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众多人员的长期努力方能逐步建立的。按照当时的整个中国与国外的现状来看,还不是恰当的时期,尤其是国内的商用航空业,还在起步阶段,国内机队规模还很小很小,就连新加坡的机队都远不如。其实,前苏联的民用航空业的覆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要以此为戒。 时过境迁,现在我国提出发展自己的大飞机计划,就是一个厚积薄发的决策,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本国就有十分庞大的购机需求,这时来发展民用大飞机,就是很恰当的时机。 在世界民用飞机的发展历史中,有很多可以借鉴的事件,比如加拿大的庞巴迪公司,当它提出发展中型民用飞机的时候,当时两大飞机巨头,联合压制它,他们达成一个垄断合作,如果哪个发动机生产企业供给庞巴迪中型发动机,他们就合伙不购买这个公司的发动机,这样一来,庞巴迪就因为没有动力,它的中型飞机计划就这样被扼杀在腹中,巴西也曾经遭遇到这种打击,在亚洲的印尼也有着类似的结果。还有就是前苏联的民用大飞机,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前苏联完全按照西方的适航标准来发展民用飞机,典型的代表就是图-154,伊尔-86,伊尔-96,这些飞机都完全达到了西方的各项标准,但是西方国家联合对它进行打压,根本不给他适航检验,不发许可证,这样一来,前苏联就没有一架飞机出口到西方国家,最后,就会由于经济上的窘迫而下马。 再反观现在的中国大飞机计划,由于,国内民用航空业的蓬勃发展,需求量是世界最大的,当中国宣布该计划之后,西方的各大相关企业都想争抢商机,连GE都要在中国开设工厂,生产配套的发动机,在商业利益上,哪个公司都难以抵抗这样强劲的需求。为此,中国在一些基础工业上,也做了长期的积累,比如,整机总装,机体制造,全球航空部件分包,航电系统,内饰材料,等等,都已经有近20年的积累,这样适时发展,才应验了什么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