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想象力

2024-11-09 17:11:3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工作几年来,我发现越是高年级的学生上美术课时过分依赖老师,总希望老师把一节课里要画什么、怎么画、涂什么颜色都示范在黑板上,让他们照着画,完成作业。我想,也许是传统的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方法抹杀了儿童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因为传统教学采用填鸭式灌输知识,学生被课本和老师框死,只会仿照,不会动脑;动笔程式化,思维过程化。在这种学习方法下,不仅培养不出学生的创新能力,还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一、运用大自然的事物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出人意料。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在上到《草从中》这一课时,我带着学生到校园里走走看看。学生开开心心地闻闻花香、摸摸小草,兴趣一下子就被激起,想象随之迸发。回到课堂时,同学们意犹未尽,我请他们自由讲述自己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花,什么样的草。通过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用课件展示图片回顾,使他们了解到各式各样的草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以及叶草的转折、穿插、遮挡关系。在这基础上,我请同学们在自己画的这片草丛里进行添画,进行想象创造出一幅关于草丛的作品,孩子们更加兴致勃勃。经过他们想象添加的画面童趣四溢。由此可见,走出教室同样是绘画活动的好课堂,身边的事物更能为他们开启了想象的大门,练就他们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眼睛。
二、用音乐辅助教学,让想象飞翔。
西方的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以美来浸润习灵,使它就因此而美化人们也常说:画是静止的音符,音乐是浮动的画面,可爱的孩子们对于绘画不是没有感情,他们也不是不想把心中的歌曲 唱出来,他们需要的是激发、是氛围。在教学活动中,我针对不同课题不同年龄的学生,采用不同乐曲。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陶冶他们情操。如四年级的《彩墨游戏》我以多媒体播放悠扬的乐器演奏曲,在抒情的氛围中让学生潜心感受线条粗细和墨色浓淡的变化,大胆用线、形、色随意组合后进行想象使之变成生动有趣的画,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合理巧妙地运用音乐辅助教学,给学生一个轻松积极的学习环境。这样,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才会有更快的飞跃。
三、尊重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展开想象的翅膀
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 。因此在教学中就出现了这样一个词因材施教。要因材施教,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不可否认,每一个班级都有不同艺术能力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要正视他们的存在,提出作业要求时,尽量根据他们的能力,挖掘他们最大潜能。再者尊重学生特长,让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取。如:刚参加工作时,有一次为了让学生参加省级命题(绘家乡)绘画比赛。我让兴趣班的学生每个都准备一幅画参赛,同学们都画的不错,有一个女生迟迟未见结果,经了解她擅长画美少女且画得栩栩如生,但要她画别的实在为难她。之后,我把自己的所有漫画书拿给她,并让她知道漫画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多种画法相依相存,漫画吸引人的地方很大程度上是凡的想象力。现在她已经是个六年级的毕业生,但她每天坚持着画画,敢于想象,不仅是功底还是创新能力都有很大的突破。所以说作为年轻美术教师的我们应当共同努力,让每一朵稚嫩的花朵在艺术的殿堂里得到一个灿烂绽放的机会。
四、采用多元化、激励性评价,放飞想象
我国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多元智力理论尊重个体差异,认为各种智力只有领域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好坏之差,因此,每个学生都可以发展自己的潜能,教师要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观察评价学生,促进他们共同进步。对低年级学生的作品不要忽视和过分苛求,更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多以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涂鸦活动,为其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对中高年级也是如此,用细腻、成熟、完整、华丽是美,粗犷、幼稚、残缺、朴实也是美的现代审美观,评价他们的作业,促进他们的个性在艺术创作中得到发展。优生提高标准,好中求异,优中求新;中差生降低要求,寻找进步点,发现闪光点。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艺术实践能力,让不同个性、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的都敢于想象,创作出有自己个性与思想的作品。
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个性与,让学生有更大的自由主动想象的空间,但决不是让他们放任自流;教师在教学中应体现主导作用,让学生自由地通过探究、尝试表现,获得美感经验,培养有个性、敢于自由表现,拥有丰富想象力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