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矿产开发主要有两种方式:露采矿山和井下开采矿山。不同的开采方式,形成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不同。
1.露天开采导致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西南地区露采矿产的种类较多,有钒钛磁铁矿、铁矿、锰矿、煤矿、铬铁矿、铜矿、铅锌矿、金矿、稀土矿、锡矿、磷矿、硫铁矿、各类非金属矿等。导致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有采场、废石场土地破坏与占用,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采场崩塌、滑坡、石漠化和张裂,尾矿库、废石场滑坡、泥石流以及废石、尾矿、废水污染等。露采导致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因素如下:
1)露采矿建设期间。矿山生产区、办公区以及生产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都占用土地,建设过程中必将对矿区原有的土地、水系、植被和大气等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2)露采矿生产期间。首先是矿区开采上覆岩层和表土的剥离,需进行大规模的开挖,其开挖面积和速度取决于露采矿的规模和生产能力。开挖范围内原有的土地和生态环境将彻底破坏,同时可能对周围的土地、水文、植被和大气造成不利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水土流失,地下水位降低和生态环境恶化。其次是开挖出来的土石方需另地存放,即大量剥离物存放场要压占土地,其压占土地的面积则取决于剥离量和堆存方式,这与井下开采时煤矿煤矸石排放场的情况相似,但其堆放量和占地面积将远比煤纳码矸石多。压占区的土地和地面附着物将被彻底掩埋而丧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则与排放场的位置和剥离物本身的理化性质有关。
3)建材非金属采石场对植被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比其他矿产露天开采更为严重。这类矿山企业点多面广,开采一般没有设计或保护措施,倚坡开挖,露天作业,随意性很大。特别是在一些石灰岩采石场,往往是多用途开采,一方面直接将荒料运走,作为建筑材料或水泥生产原料;另一方面就地烧制石灰,并对生石灰进行粉碎和过筛,这样不但将开挖区植被全部破坏,而且在风的作用下将石灰粉吹到周边一定范围内把植被烧死。另外频繁的放炮震动对环境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主要交通干线附近开采石料易形成高陡斜坡,人为造成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对交通干线形成威胁。如西藏地区露采矿山主要为砂金矿,对土地资源造成了破坏,特别是牧区草场破坏严重,形成许多深坑和乱石堆,并造成河流阻塞和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
2.井下开采导致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西南地区井下开采的典型矿山有四川天宝山铅锌矿、丹巴镍矿、广旺煤矿、云南易门铜矿、大红山铁铜矿、都龙锡矿、贵州万山汞矿、六盘水煤矿、重庆南桐煤矿和西藏泽当铜矿等。导致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有地面塌陷、废石场土地破坏与占用,地裂缝、建筑物开裂、下沉、矿坑突水、区域水均衡破坏搭侍、尾矿库溃坝泥石流、矿坑水、尾矿、废石污染等。井下开采导致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因素如下:
1)采空区塌陷可使塌陷范围内的地表发生垂直沉降。如果地下水水位较浅,或有外来水源排入,或因大气降水,就可能造成塌陷区积水而淹没土地。
2)采矿沉陷区沉降和移动不均衡,使沉陷区产生不同的附加倾斜、弯曲、裂缝甚至滑坡或崩塌,使土地本身可利用性及其附着物受到破坏。地面建筑物、构筑物、水利、交通和电力等工农业生产设施因采矿塌陷而遭洞枝哪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3)采矿塌陷引起的地表沉降和裂缝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地表径流方向和汇水条件,使部分地表水沿裂缝渗入地下,同时也可使地下水沿上覆岩层裂缝渗入采空区或深部岩层,从而使矿区地表水减少,潜水干涸,井、泉断流,同时使地下水位降低,甚至使上覆岩层中的含水层遭受破坏。地表水通过采动裂缝渗入地下的同时,地表污水也随之进入含水层,从而污染地下水源;地下水通过采动裂缝进入采空区时,又可能受到采矿污染;矿坑水通过排水系统排放到地表水系中又使地表水系受到污染,因而矿区水环境将不断恶化。而水环境的恶化又将进一步导致整个矿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4)井下开采形成的固体废弃物如煤矸石、废石、废土等,占压、破坏土地资源,雨季还易诱发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