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在生前的官职是亭侯,是最低一级的爵位,然而在他身死后,却步步高升。到了民国,他已经成为统管儒道释三教,人鬼神三界的关圣大帝。那时全国的关帝庙不下几万座,远远多过孔子的文庙。
纵观五千年华夏历史,历朝英雄豪杰不可胜数,只有关羽获得如此至高无上地位?他是怎样的人,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人曾经顶礼膜拜的神祗?
我们是在各种文艺作品中认识关羽的。但历史与文艺作品其实相去甚远。
“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就是在华阴县老腔皮影戏雄浑粗犷的唱腔里流传民间。历史上华雄确有其人。在历史著作《三国志》中,他也确实被斩了。但斩华雄的却不是关羽,而恰恰是文艺作品中被描述成仓皇逃窜的东吴孙坚。
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一样深入人心。但是看小说《三国演义》中他行走的路线,却令人颇生疑问。由此看来,所谓千里走单骑,或许也只是个传说而已。
要认识真实的关羽还是要借助历史著作《三国志》。
《三国志》的关羽传全文只有九百字,连他出生于何年何月,家世怎样,都没有一个字的记录。不过《三国志》里详尽的记录了关羽的荆州之战。这次战役也就是《三国演义》里所讲的大意失荆州。
三国时期的荆州是自古以来的战略要地。当年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就是以这里为核心。诸葛亮和刘备在巴蜀前线征战的途中,突然接到关羽的来信。他不顾镇守荆州的重任在身,执意要来前线与年轻的武将马超比武。
“诸葛亮晓得他的性格马上回信,这个马超只能跟黥彭之比,跟你不能比,跟你美须公怎么能比呢?”
诸葛亮的赞美使关羽得到了心理满足,这才打消了比武的念头。
公元219年,关羽接到刘备的命令,领兵攻打襄阳和樊城。曹操在此有八万精锐部队,而关羽只有三四万人。
第一次交战,关羽首战告捷。这就是《三国演义》小说中大书特书的“水淹七军”。但《三国志》里有三处都说到因为天降大雨汉水暴涨是曹军失败的真正原因。
而此时东吴为了取得荆州,已经与曹操密谋,主动要求从后方袭击关羽的荆州城大本营,解曹操襄樊之围。孙权曹操二人一拍即合。而为了麻痹关羽,孙权调走了大将吕蒙,换来无名小将陆逊。
孙权出兵并拿下了荆州城(江陵)。关羽被迫从襄樊回师。关羽的部队人困马乏,军心涣散,沿途不断逃亡。到荆州城时,士卒已经所剩无几。
这年冬天,关羽和他的儿子退守麦城,很快被东吴军队俘获,旋即遇害。
陈寿的《三国志·关羽本传》对关羽做出评价,首先肯定他作战的勇猛,也明确地指出他骄傲自大的性格弱点,而且进一步剖析了关羽失掉荆州的原因是因为他的性格弱点和缺乏军事才能,才导致了荆州的失守。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并非完美的将军,他后来的威望却超越了历朝历代所有的功臣名将。
关羽怎样成为至高无上的神的呢?
最早祭祀关羽的人,是在成都称帝的刘备。但后世崇拜关羽的现象并不是起源于蜀汉地区。
然而在关羽的丧身之地荆州,他却因为一种奇特的观念而继续存在。
在一般百姓看来,关羽北伐时功亏一篑,惨死敌手,如此悲剧性结局,死后定会变成满腔怨怒厉鬼。所以最初民间所供奉的关羽形象,阴森的厉鬼气息颇重。
隋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也就是关羽身死三百多年以后,佛教天台宗的开山之祖,智者大师来到荆州北部的玉泉山。他通过点化关羽放弃厉鬼身份,皈依佛门成为护法神,使当时的人们更容易接受佛教这种外来宗教。关羽第一次作为正神的形象进入佛教殿堂。至今在国内许多庙宇中,仍然供奉关公为护法神。
关羽成为佛教的护法神大约二百年后,儒家学者也看中这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军人,并且开始介入对于他的重新塑造。关羽的手里多了一本书,孔子所著的儒家经典《春秋》。
之所以要塑造关羽读书的形象,并让他手捧《春秋》,是为了表明,即便在民间和佛教中关羽已经具有相当神力,也还要尊崇孔子和他的儒家思想。
在唐朝以前,圣人只有一个,即文圣人孔子,到唐朝中期时,又增加了武圣人的封号,第一位武圣人是周朝的开国功臣姜尚,姜太公。而关羽既有勇猛品格,又有佛教护法的神力,因此成为陪祀之一。
但两百年后,大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调整陪祀队列中的历代武将,将关羽和张飞逐出了姜太公的武圣庙。
关羽被朝廷驱逐出庙堂,又进入到民间艺人的故事里。
在今天能见到的所有三国故事里,无一例外都将刘备关羽一方作为正面人物。为何人们惟独青睐刘备关羽一方呢?这与刘关张三人的卑微出身大有关系。
另一个原因是桃园结义故事。关羽,一生对刘备忠心耿耿。败走麦城慷慨赴死,实现了桃园结义的誓言。
“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与关羽的事迹,他的这种悲剧性有很大关系。因为悲剧的作品,悲剧的主题,悲剧的人物,在文艺作品里边,是最能够打动人心的。”
北宋文人记录当时有一个小孩子非常喜欢看皮影戏,每看到关羽被害时,就会流泪哭泣,请表演者停下。
关羽,从此游走于民间艺人所营造的江湖世界,被赋予了出身底层社会的悲剧英雄形象。这种形象就是后来三国演义小说里关羽形象的雏形。
关羽始终在民间具有很高威望,而这种威望再次引起宗教的注意,这一次是道教。
关羽的老家解州,出产一种人人不可缺少的东西--盐。宋徽宗时全国总税收的六分之一来自这里,可是不知什么原因,解池连续八年未产一粒盐。龙虎山天师道掌门人,张继先张天师自告奋勇,要替皇帝解决这个难题。
蚩尤的神话由来已久,上古时黄帝与蚩尤在此大战,蚩尤战败后,倒地化作盐池。而长达八年的严重灾害,自然会使人联想是蚩尤的阴魂再度兴风作浪。
张天师做了几年法事,但是效果甚微。他想起当时非常崇拜的关公,所以他奏请赵宋皇帝,派关公下凡。
几年过去,不知什么原因解池又恢复产盐。关羽战胜蚩尤,保住了盐池的财政收入,又为赵氏家族增添了神圣的光环。公元1104年,宋徽以自己的年号作为封号,以道教的真君作为神职,敕封关羽为崇宁真君。
然而来自北方的金国军队已兵临城下。北宋朝廷急需一位忠勇的军人榜样作为军神以激励将士勇猛作战。在首都汴梁失守之前,宋徽宗连续三次追封关羽。最后一次的封号是义勇武安王,这个王的职位超越了他过去所有的封号。
关羽从生前低级的亭侯爵位,连升数级,荣登王位,迈出了由人转化为神的关键一步。
历史上关羽是怎样的容貌,甚至只需画家几笔,我们就可以立即辨认得出,因为我们心中早有一个关羽的形象。这个形象就是《三国演义》中描写的: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五绺长髯。
《三国演义》小说号称七分真实三分虚构。那么对于关羽容貌的描写又有几分是真实呢?陈寿所著的《三国志》,用九百字写尽关羽一生,但谈到他的容貌,却只用了一个字---髯。诸葛亮在给关羽的信中也提到髯的问题。看来关羽的胡须必然有特殊之处,所以后来人称他为美髯公,那不是一点道理没有的。
大红脸是关羽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但《三国志》里却只字未提。我们只能从民间传说中找到关羽大红脸的由来
河东郡解县。
汉末亡命涿郡,与张飞从刘备起兵。刘备得徐州后,使关羽行太守事。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东进,击破刘备,关羽被俘,遂随曹操于官渡迎击袁绍军,刺袁绍大将颜良于万众之中,封汉寿亭侯,不久辞归刘备,后随刘备依附荆州牧刘表。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入荆州,刘备率众南逃,关羽与之共至夏口。及曹操败于赤壁,刘备收江南诸郡,任命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刘备西定益州,使关羽镇守荆州。建安二十年(215年),关羽尽逐孙权所置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吏。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拜为前将军,围攻曹操将征南将军曹仁于樊城,时值汉水泛滥,左将军于禁所督七军皆被淹没,又斩将军庞德,自许(今河南许昌)以南往往遥应,威震华夏。曹操派平寇将军徐晃往救,而吴乘机袭取江陵,关羽遂败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与儿子关平同为吴军俘杀。追谥壮缪侯。好《左传》,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以忠义见称于后世。
关羽去世后,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朝雍正时期,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地位等同。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名列“五虎上将”之首,使用青龙偃月刀。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中的“义绝”。在宗教文化方面,关羽被儒家尊为文衡帝君,被佛教尊为护法伽蓝菩萨(伽蓝神)、盖天古佛,被道教尊为协天大帝、翔汉天神等。
关羽(162?-220),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年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市)。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后人有诗称赞关羽: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
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市)
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