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活动的学习心得

2024-11-20 00:23:0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有效的来开展区域活动:\x0d\x0a  首先,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区域环境。\x0d\x0a  通过学习了一系列有关区域活动的文章后,我班在区域位置的安排上做了合理的调整,每一个区域活动都有了自己独立的空间,比如建构区、表演区需要较为开放的空间,让幼儿有较大的发挥余地;数学区、阅读区就需要较为封闭的空间,让幼儿能静下心来操作、阅读;而在科学活动中,因为有的活动易受干扰需要较为封闭的空间进行,有的活动则需要较宽敞、灵活、通透的空间,甚至需要到室外进行;还有的就是关系密切的区域要求放在一起,主动和主静的区域要求分隔开来。\x0d\x0a  其次,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区域材料。\x0d\x0a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为了更好地开展区域活动,我班在材料的取材上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品作为主要的区域材料,在材料的收集上教师、家长和幼儿共同配合收集材料。区域材料作为幼儿活动的操作对象,使幼儿建构、学习、发展的媒介。区域活动的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所以投放的材料要丰富、可变;要蕴涵教育目标与内容;要依计划投放与变更;同时材料还要有层次性、系统性、探索性。因此,教师要适时添加材料、组合材料,使材料引发幼儿新的探索活动。富于变化的材料为幼儿的探索,为幼儿创造性的学习带来了更大的空间与挑战。\x0d\x0a  再次,在活动中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x0d\x0a  在区域活动时,教师的观察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幼儿是否喜爱活动,对活动充满热情;在活动中是否富有挑战而独立;态度是否专注,情绪是否愉悦;是否关心自己的活动结果;是否遵守活动规则。只有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客观、全面地了解幼儿的经验背景与认知发展水平,了解幼儿建构学习的过程与结果,了解幼儿学习的个体风格与态度,了解幼儿的情感及社会性发展的品质,从而为下一个环节的分享交流评价提供支持;同时也为有针对性的开展集体活动、以及与社区或家庭的互动提供锲机,推动区域活动的发展。\x0d\x0a  最后,在活动中教师应适时地指导幼儿。\x0d\x0a  陈鹤琴曾经说过:“凡事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事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在区域活动时,教师不要急于直接指导,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让他们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和失败,有机会自己纠正错误,培养克服困难的坚持性,提高探索能力。在区域活动中,当幼儿对所投放的材料性能不了解,或缺乏操作的方法与技能时,或对某一区域表现出犹豫不决的情形时,教师就在幼儿附近用同样的材料进行活动,不直接介入幼儿的活动而是利用自身的行为进行榜样示范,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暗示引导;当幼儿的活动需要教师参与指导时,就以活动合作者的身份或被幼儿邀请,或自主扮演角色进入活动情境。在此过程中,仍然有幼儿自主掌握活动的进程,教师只是扮演其中一个角色,根据区域情境的需要,对幼儿的行为做出语言或动作上的反馈,以游戏中角色之间关系隐蔽而又自然地引导游戏的发展。\x0d\x0a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继续探索区域活动的创新,为幼儿创设更好的物质环境,提供更加丰富的区域活动材料,来促进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点燃幼儿创新的火花,激励幼儿动手的愿望,养成动手的习惯,掌握动手的技能,体验动手的收获,力求让每项活动成为幼儿发展的锲机,让每一个区域活动成为幼儿游戏的乐园。

回答2:

幼儿区域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发现,要让幼儿在不同的区域空间里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积极与各种材料互动,合作与交往,形成良好的常规和习惯,促进社会性发展,对区域活动的有效组织是非常重要的。 一、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由幼儿决定怎样布置是否直接影响他们自由交谈展开的程度。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的探索问题 二、合理投放活动区材料,促进幼儿主动参与 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根据幼儿兴趣投放材料: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 2、提供层次性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要。众所周知的每个幼儿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在不同领域的差异性,,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操作机会。 3、注意废旧材料的安全卫生。 4、巧用废旧物品,一般都是发动家长积极的参与丰富区域活动,收集废旧物品。他们的环保意识也为幼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三、进行有效的指导 1、建立必要的规则 在进行区域活动时经常会出现幼儿随意丢放材料,或带着玩具到处走动,或大声讲话,女孩子们则喜欢将多种玩具混在一起玩……,因此活动区也需要规则的限制,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积极性、主动性,也可以培养幼儿自律行为和责任感。针对孩子区域学习时出现的现象,我们组织班级小主人——幼儿讨论制定区域学习时应该遵守的规则并建议他们用绘画标记的方式,画出来贴在区域内,提醒大家规范自己的行为。由于这些规则的制定,尊重了幼儿的需要,也是他们自己制订的,故他们都很乐于接受。这些规则不仅为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孩子们还不断地将规则内化为自己的习惯。 2、适度的指导。 (1)、教师积极与材料互动发挥榜样的作用。当幼儿面对新材料无所适从、当幼儿活动有所停顿或有放弃迹象、或幼儿对材料不感兴趣时,教师可以找准时机介入,引导幼儿产生对操作的兴趣,并做出较规范的与材料进行互动、积极探索的榜样。 (2)、适时、适度的提问引导 实践中我们发现,提问引导过早,则会让幼儿失去主动探索的机会,引导过迟则会让幼儿放弃探索。那么,何时介入最合适呢?我们认为当幼儿的探究行为或结果希望得到成人的认可时要介入,当幼儿有求助需要时要介入,当幼儿发生困难,如发生纠纷或活动有停顿或放弃现象时教师应准时介入。 适度就是教师的指导要留有余地,多给幼儿以鼓励、启发、挑战、暗示。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探索。因为自己悟出的东西总比别人“倾注式”告诉的要记得清、记得牢。 (3)努力激发、维系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学习常有“三分钟热度”的现象,这是幼儿心理发展不成熟的表现。我们可以鼓励幼儿提出问题、交流自己的发现,体验成功。四、注重区域活动学习后的交流 在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提供幼儿交流各自经验、提出问题的机会并使之分享同伴的快乐。

回答3: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幼儿自主学习重要性认识的日益加深,集体教学模式不再统一于幼儿园教育活动形式,区域活动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园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园工作规程》(修订稿)第五章第二十六条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将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室内外环境,创设开放的、多样的区域活动空间,提供丰富的玩具、操作材料和幼儿读物,支持幼儿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但是我发现我园对“如何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幼儿园虽然也创设了一些活动区,在其中投放了一些材料,但没有充分利用和挖掘活动区蕴含的教育价值,没有将活动区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一、活动中存在的共性不足:
1.有的班级区域空间没有体现。
2.班级的区域材料比较单一、不丰富,没有体现层次性。操作价值不高。
3.幼儿在区域中游戏操作时,教师观察不够,多个班级没有记录表,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
4.老师对本班幼儿当前的培养目标理解和把握度不够,没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对于个别幼儿的需求教师没有及时介入给予帮助和支持。
5.教师在区域评价中比较笼统,没有针对性,启发式引导幼儿进行评价。
二、建议措施
(一)教师可以利用班级的活动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用玩具柜、地垫将区域空间区分开来,也可以利用到走廊、过道进行创设空间。
1.优化区域活动环境,营造幼儿自由发展空间
  (1)区域设置,适合幼儿
  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的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我们可以为孩子创设了角色区、探索区、美工区、音乐区、阅读区和运动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如小小的“自然角”里,盛开的月季、君子兰,嫩绿的蒜苗、胡萝卜苗,再加上奇形怪状的小石子,为幼儿营造了一个丰富而鲜活的微型自然界;“探索区”里,天平、量杯、地球仪、放大镜等都成了幼儿了解自然、认识世界的操作器材。尤其是师生共做的“天平”,吸引了不少幼儿的注意,它是由一个饮料瓶和一个旧衣架巧妙组合而成,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平衡、并且幼儿通过多次活动逐步发展出“比重量”、“找支点”、“做平衡物体”等内容,因此扩大了平衡的内涵和外延,从这里可以更多的发现孩子们智慧的萌芽、创新的火花。
(2)区域创设,具有弹性
创设活动区要有一定的计划性,要根据近期的教育目标和孩子发展水平有意识地选择和投放一些材料。如学习《物体的弹性》,我们应该为幼儿准备一些气球、皮筋、弹簧、皮球、棉花、和海绵等东西,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弹性的秘密;学习《物体的浮与沉》,应该为幼儿准备水缸、木块、铁钉、纸张和橡皮泥等物品,让幼儿在实验中发现科学的奥秘。但是,活动区的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的,计划应有弹性,根据孩子的需要与兴趣的转移应该随时调整。
材料投放,丰富得当
为幼儿提供多功能材料、给幼儿创造想象的空间。老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如把一些泡沫、碎布、贝壳、树叶、空瓶、纸盒等废旧材料,投放到操作区后,孩子们会把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在他们富有创造性的小手中变化莫测,转眼间会被制作成娃娃、汽车、蝴蝶、螃蟹等他们所喜爱的玩具,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会从中体会到成功和快乐。
(4)操作材料,富有层次
不同龄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并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既要考虑到“吃不了”的幼儿,还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如为了有助于幼儿小肌肉发育和培养细致操作能力,我们可以设置“练习使用剪刀”的内容,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分成①剪桔子皮②剪长条形纸③剪图形三个层次,呈逐步递进,并按难易程度分装在三个小筐内投放,同时在最简单的小筐上贴上一个红苹果,表示这是最简单的,依次贴上两个、三个苹果,这样改变了材料投放的无序、杂乱现象,使教师对哪个幼儿达到何种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再如在指导策略上,对较内向、能力较弱的孩子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而对较自信、能力强的孩子则告诉他“我相信你自己会想出办法来的”,这样就能更大地发挥区域活动的应有价值。
(二)加强教师指导,准确把握教师角色的定位。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做什么?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问题。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指导”是有别于集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式指导”的,也就是从活动的台前到后台,从一个引领者变成一个尊重幼儿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

回答4:

一、材料的层次性:一方面可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幼儿发展的水平,如果只是投放了同一层次的材料,只考虑大多数幼儿的发展水平,这样就会阻碍了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幼儿的发展。
  另一方面从材料的加工程度来讲,可为同一个活动区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如美工区内,教师可为幼儿提供蛋壳、制作不倒翁的沙子、石蜡、装饰制作好的不倒翁,这样才有利于幼儿的操作探索,更大程度地鼓励幼儿的自主学习。
  二 、材料投放要有目标性和针对性。
  (一)区域活动是在主题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开展的系列活动。因此,材料投放应具有目标性,要根据近期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活动材料。
  (二)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同样是结构区,结合小班幼儿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和小肌肉群不够发达的生理特点,可为他们提供体积大、重量轻、便于取放、类别相同的建构材料。而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思维敏捷,在提供建构材料时,则要注重多样性和精密性,以满足他们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