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游戏本来就是年轻人的天下。
1965年,23岁的林海峰在日本名人战挑战45岁的坂田荣男。当时吴清源业已引退,坂田王朝如日中天,曾创下一年近百战几乎全胜的战绩,统治力十分恐怖。坂田荣男对林海峰颇为轻视,放言道:“天底下哪有二十岁的名人?”
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名人战坂田折戟,林海峰加冕成为日本围棋史上最年轻的名人。坂田时代宣告终结。
坂田荣男之所以敢说大话,是因为当时确实没有这么年轻的顶尖棋手。旧式日本围棋,棋手的巅峰年龄是40岁左右。虽说也冒出过许多少年英才,但他们棋艺大成的年龄,都是在30岁以后了,到了50岁棋艺才开始衰退。
首当其冲的原因是:旧时代的权威,是掌握在长者们的手里的。例如,作为一名长者的本因坊秀哉,就可以利用名人的权威顺理成章地享受种种放到现在看来就是耍赖的特权。包括但不限于:随时打卦(中止对局),集体研究,打压异己等等。
秀哉号称不败的名人,此人一年公开对局也就三四盘,每盘棋一下就是几个月,门下数百弟子,更有号称诘棋之神的前田陈尔之流,千变万化都能给你摆尽,要是战败了才是件稀罕事。
这种权威一旦丧失,老一辈棋手的优势也就难以维系了。
其次,旧时代年轻棋手的水平普遍不高,培养是粗放式的,过度依赖天才的出现。旧时代的职业一段是被名人(九段)让四子的格。这是职业棋手啊!放到现在,世界冠军也让不动顶尖业余2子,何况职业棋手之间,差距微乎其微。旧时代看似职业棋手数量不少,其实混日子的居多,真有水平的,基数远比现在少。
再就是旧时代(主要是日本)围棋比赛节奏慢,现代比赛节奏快。老年棋手不适应快节奏。
还有一个原因,大概就是棋手们也要生活吧。请各位三十岁以上的做题家自问一下,现在让你们去高考,还能拿出当年的水准吗?恐怕很难了。年轻人可以心无旁骛,专精一艺,老年人做不到。高手之间,很多时候胜负不单纯取决于技术,而是取决于心态。
实际上即使是旧时代,棋手们也知道后生可畏。老年棋手的衰退是不可避免的。上手执白棋并且享有种种特权,目的就是保存老年棋手的体面。让子棋哪怕是让先,输了也不算太丢人。而上手可以打卦,回家研究,甚或永久打卦,就更是一个体面的台阶。
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我们说一个结论,然后讲一点围棋圈相关观点的发展历程:围棋已经是一个高度职业化的竞技项目。这里的“国手”不是说最顶尖的超一流棋手,而是从大量业余棋手中脱颖而出的职业棋手。也就是说这段话在讲:20岁以前不成为职业棋手,那么此生不要希望以纯职业赛事,例如冲击冠军等获得奖金为谋生手段。换个角度讲就会很明白了,你能想象一个20岁还没进过正式队伍的足球运动员以比赛为生么?你能想象一个20岁以前没有在省市比赛崭露头角的选手从此以巡回比赛谋生么?高度职业化的竞技意思就是,那些从小才能天赋一流,努力程度还远远超过一般人的群体在不断超越对手,超越自己。围棋产业在AlphaGo之后,越来越受家长们欢迎,从事围棋行业的人也是多种多样的,要单说不拿头衔资格就“此生无望”实在太过夸张。【曾经历史不是这样的】我们讨论问题,首先要回到这个问题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被提出。(如图:坂田荣男九段(左)对阵藤泽秀行九段(右)吴清源九段围观的珍贵一幕)其实“20岁不成为国手终身无望”这种话,出现是非常晚的事情,战后各国围棋开始长足发展,直到1968年,时年26周岁的林海峰挑战当时手握最高头衔之一“本因坊”的九段棋手坂田荣男之前,坂田还曾经说过:“不可能有二十多岁的本因坊。”当然,你懂得,现实常常会打脸的。以平常心著称的林海峰九段林海峰九段出生于1942年,可以说是成长在战后的佼佼者,从他夺冠之后,棋手问鼎的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90年代以后】可以说棋手的成长与稳定的环境,越来越专业化的训练方式关系非常密切。1992李昌镐以16岁182天夺得东洋证券杯成为世界冠军,不仅他本人素质优秀,而且日常生活中也一直受当时最强之一的曹薰铉九段多年不断指导:少年李昌镐夺得世界冠军难得的一幕这里提供一份2013年的夺得世界冠军的最小年龄排行榜(前十位): 1.李昌镐 16岁182天 2.范廷钰 16岁202天 3.芈昱廷 17岁332天 4.朴廷桓 18岁7个月 5.朴永训 19岁3个月 6.李世石 19岁4个月 7.江维杰 20岁4个月 8.姜东润 20岁5个月 9.朴正祥 21岁314天 10. 周睿羊 21岁317天可以看出,普遍6岁左右学棋的情况下,16岁夺冠是一个最高期望值。最好的老师训练下,十年磨一剑,确实如此。【“此生无望”背后的实际问题】回到我们最早的内容,说围棋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竞技项目,学围棋不同于其他棋类,是需要离开学校,全天候在“道场”也就是专业的围棋培训机构训练的。在专业道场训练,每年最少十几万的高昂费用我们先不讨论,只学围棋,一年一年训练下去,如果不出成绩,小孩未来的就业发展空间会越来越窄。如果13、14岁不能成为职业棋手,就要冒着中学不上的风险去专门学围棋。很多年棋圈内一直有隐患,那就是每年都有多年努力失败,没有在关键比赛中获得职业棋手资格的棋手积累下来,论智力不可谓不优秀,但是正常的功课越来越难以补救,没有办法正常参加大学的课程,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只能成为围棋老师。有的时候很多人想说自己实力到了,运气不足,客观的说,现实就是现实。罗素说,参差多态是幸福的本源。希望大家不要简单被一些武断的论断影响,可以找到自己的快乐。
吴清源著名围棋手吴清源,因为在十番棋擂台击败了当时所有超一流高手,被称为“昭和棋圣”。他一生雄踞“天下第一”的无冕王位,提出了新布局思想以及以大雪崩内拐为代表的吴清源定式,晚年又将毕生精力放在了提携后进、促进围棋国际化和中国围棋的发展上,他更以毕生之体悟,融汇古老的中华文化,提出21世纪的围棋“六合之棋”。
李昌镐韩国第一个围棋九段李昌镐,是世界围棋历史上难得的奇才,曾创造多项围棋历史记录,开创了“李昌镐时代”(1996~2006)。从1992年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起,李昌镐共夺得20个个人赛冠军、13次团体赛冠军(作为主将夺得8次)。李昌镐已实现世界围棋大赛“大满贯”,
坂田荣男日本著名围棋棋手坂田荣男,一生获64个比赛冠军,本因坂田荣男坊七连霸,14次日本棋院选手权战冠军,11次NHK杯冠军。棋风犀利,有“剃刀”、“治孤坂田”与“大坂田”之称。 两次获得七冠王,从59年爬上日本棋界的顶峰,坂田开始长时间活跃于日本棋坛。而最大的伟业是两次获得七冠王。
曹熏铉韩国著名围棋选手曹薰铉,1962年入段,是世界最年少的初段。1982年升入九段,是韩国第一个九段棋手。他是第一届应昌期杯冠军,第七届富士通杯冠军,第六届三星火灾杯冠军。在韩国棋界,曹薰铉堪称为无可置疑的第一高手。
赵治勋韩国著名旅日棋士赵治勋,作为一个外国人,在围棋强国日本获得72次冠军,成为获日本棋战头衔次数最多的棋手,同时还创造了多项纪录。赵治勋外号“七番棋魔鬼”,他在七番棋决赛中胜率极高,曾37次七番棋出场中,29次获胜,这在现役和历史棋手中都是次数最多的。
本田坊秀哉日本明治 昭和时期棋士本因坊秀哉,东京都出身,原名田村保寿。棋风雄肆奔放,被誉为“不败之名人”。同为日本本土派棋手,曾独霸棋坛数十年。
小林光一日本著名围棋棋手小林光一,以攻击锐利、形势判断精确见称,创有流行一时的“小林流布局”。经常使用的折扇上有“飞翔”二字。曾凭着扎实的功底,稳定的发挥,获得59个头衔,为日本围棋头衔获得数纪录排行第三名。
聂卫平中国著名围棋运动员聂卫平,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兼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棋院技术顾问。1982年被授予九段,1988年被中国围棋协会授予围棋“棋圣”称号。1999年被评为“新中国棋坛十大杰出人物”。四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11连胜,是其个人颠峰时期,也为围棋在中国大陆的普及产生了重要影响。著有《我的围棋之路》、《聂卫平自战百局》等书。
刘昌赫韩国围棋九段刘昌赫,外号玉面杀手的刘昌赫有世界第一攻击手的美称。90年代与李昌镐、曹薰铉、徐奉洙合称韩国棋坛四大天王。 刘昌赫共获得6次世界冠军,其围棋生涯横跨20世纪末至21世界初。
2018年11月1日1. 2017年5月23日,人机大战第一局在浙江桐乡打响,经过猜先柯洁执黑先行。现在第一局比赛结束,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执白1/4子战胜目前等级分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国
2. 18岁的中国围棋少年柯洁闯入第二届梦百合杯世界围棋公开赛决赛后放出豪言,称他的决赛对手、棋坛传奇李世石的赢面只有5%。这样的表态有棋迷认为是霸气十足
围棋,既是人类计算力比拼的巅峰,也是人类心态比拼的巅峰。同时,由于时间有限,也需要比经验。
近代日本围棋开始职业化发展后,“三十巅峰,四十鼎盛”,是当时的正常现象。太年轻,虽然算力强大,但经验不足、心态不稳,难赢大赛。这个理论,其实直到今天都可生效,但有些事情发生了变化,令其显得过时。
这种变化一直都在发生,但以前频率比较低,比如秀策、吴清源。他们对围棋的理解,发生了巨大的进步。可以断言,如果还是以相同的方式下棋,他们年轻时也不能赢成熟的棋手。而在当代,这种变化频率太高。
这种变化,在围棋上可观测性很强,比如定式的变化。近代围棋,定式只有在某些节点才发生大的变化,比如秀策、吴清源、李昌镐。但是在现代,定式以更高的频率发生着变化。三十岁的棋手,刚刚在职业赛场,实战演练了大多数定式,结果它们全部过时了。这使得“经验”变得毫无意义。
一代更比一代强——当这个“一代”的时间,缩短到10年,甚至5年时,围棋就成了青春饭。
但是,围棋的变化,也快到头了。互联网的信息大爆炸,让同级对弈、顶尖棋谱、高端解说、死活定式、AI指导等提高水平的要素,变得越来越容易获取,促成了近40年的高频迭代。但是在未来,新一代的棋手们,都是在这种环境中浸泡出来的。比起他们,他们的下一代并无巨大的进步。这时,经验、心态,又会重新成为实力的关键要素——脑力衰减,智慧递增;三十巅峰,四十鼎盛。
其它的电竞游戏,与围棋不同,是永远的青春饭。
除了反应速度在实力的占比过高以外,游戏规则的频繁修改,也是关键。而这些游戏,也正是靠游戏规则的迭代,比如新英雄、新道具,保持自己的新鲜感和对玩家的吸引力。所以,超过一个游戏版本的经验,只能成为解说席上的谈资,不会成为比赛席上的实力。
电子竞技,不再年轻,只能退役。
竞技游戏本来就是年轻人的天下。
1965年,23岁的在日本名人战挑战45岁的坂田荣男。当时吴清源业已引退,坂田王朝如日中天,曾创下一年近百战几乎全胜的战绩,统治力十分恐怖。坂田荣男对林海峰颇为轻视,放言道:“天底下哪有二十岁的名人?”
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名人战坂田折戟,林海峰加冕成为日本围棋史上最年轻的名人。坂田时代宣告终结。
坂田荣男之所以敢说大话,是因为当时确实没有这么年轻的顶尖棋手。旧式日本围棋,棋手的巅峰年龄是40岁左右。虽说也冒出过许多少年英才,但他们棋艺大成的年龄,都是在30岁以后了,到了50岁棋艺才开始衰退。
首当其冲的原因是:旧时代的权威,是掌握在长者们的手里的。例如,作为一名长者的,就可以利用名人的权威顺理成章地享受种种放到现在看来就是耍赖的特权。包括但不限于:随时打卦(中止对局),集体研究,打压异己等等。
秀哉号称不败的名人,此人一年公开对局也就三四盘,每盘棋一下就是几个月,门下数百弟子,更有号称诘棋之神的前田陈尔之流,千变万化都能给你摆尽,要是战败了才是件稀罕事。
这种权威一旦丧失,老一辈棋手的优势也就难以维系了。
其次,旧时代年轻棋手的水平普遍不高,培养是粗放式的,过度依赖天才的出现。旧时代的职业一段是被名人(九段)让四子的格。这是职业棋手啊!放到现在,世界冠军也让不动顶尖业余2子,何况职业棋手之间,差距微乎其微。旧时代看似职业棋手数量不少,其实混日子的居多,真有水平的,基数远比现在少。
再就是旧时代(主要是日本)围棋比赛节奏慢,现代比赛节奏快。老年棋手不适应快节奏。
还有一个原因,大概就是棋手们也要生活吧。请各位三十岁以上的做题家自问一下,现在让你们去高考,还能拿出当年的水准吗?恐怕很难了。年轻人可以心无旁骛,专精一艺,老年人做不到。高手之间,很多时候胜负不单纯取决于技术,而是取决于心态。
实际上即使是旧时代,棋手们也知道后生可畏。老年棋手的衰退是不可避免的。上手执白棋并且享有种种特权,目的就是保存老年棋手的体面。让子棋哪怕是让先,输了也不算太丢人。而上手可以打卦,回家研究,甚或永久打卦,就更是一个体面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