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德国哲学家尼采生平
Alice
版主
发贴数量: 1385
注册日期: 2004-3-19 发表于: 2004/7/16 10:18
--------------------------------------------------------------------------------
1844年10月15日 弗里德里希·尼采生于普鲁士萨 松� 岑附近的洛肯镇的一
个牧师家庭,父名卡尔·弗里德里希·尼采。
1849年07月30日 其父死于脑软化症。
1850年 全家迁居瑙姆堡。
1858年10月 入舒尔普福塔文科中学就读至1864年。
1864年10月 入波恩大学攻读神学和古典语文学。
1865年10月 转学到莱比锡大学继续攻读语文学,开始接触叔本华的著作。
1866年 开始同艾尔温·罗德交往。
1868年11月08日 在莱比锡结识理查·瓦格纳。
1869年02月 破格受聘于巴塞尔大学,出任古典语文学副教授。
05月17日 出次到瑞士卢塞恩城郊的特利普森拜访瓦格纳。
05月28日 在巴塞尔大学发表就职讲演,题为《荷马和古典语文学》。
1872年2、3月 在巴塞尔大学作题为《我国教育设施的未来》的演讲(后来
作为遗著出版)。
05月22日 参加拜罗伊特音乐节大剧场奠基礼。
1873年 《不合时宜的思想》第一部分:《表白者和作家大卫施特劳
斯》。《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片断。后作为遗著出版)。
1874年 《不合时宜的思想》第二部分:《论历史对生命的损益》;
第三部分:《教育家叔本华》。
1875年10月 结识作家音乐家彼得·加斯特(原名:亨利希·科泽利茨)。
1876年 《不合时宜的思想》第四部分:《拜罗伊特的理查·瓦格纳》。
08月 出席首届拜罗伊特音乐节。
09月 近一步同心理学家保尔·瑞交往。
10月 获假疗养疾病,同保尔·瑞和玛尔维达·冯·麦森堡在索林特
度假至1877年冬季。同瓦格纳最后一次晤面。
1878年 《人情味的,太人情味的》第一部分。
1879年 病重,辞去巴塞尔大学教职。
1880年 《漫游者及其影子》。
《人情味的,太人情味的》第二部分。
3月至6月 首次在威尼斯逗留。
11月起 首次在热那亚过冬。
1881年 《朝霞》。
首次在瑞士恩加丁高山疗养地的西尔斯-玛利亚度夏。
1882年 《快乐的科学》。
3月 西西里岛旅行。
4月 结识路·冯·沙乐美。
11月起 在意大利拉帕罗过冬。
1883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一、二部分。
12月起 首次在意大利的尼查过冬。
1884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三部分。
8月 亨利希 冯·施泰因到西尔斯-玛利亚拜访尼采。
1885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四部分。
1886年 《超善恶》。
1887年 《道德谱系》。
1888年4月 首次在都灵逗留。乔治·兰德斯在哥本哈根大学开设有关尼
〔傻慕沧�?
5月至8月 《瓦格纳事件》。《酒神颂》脱稿(1891年出版)。
9月 《反基督教者》(1894年出版)。
10月、11月 《看哪个人!》(1908年出版)。
12月 《尼采驳瓦格纳》。
1889年1月 在都灵患精神分裂症,收容在耶拿大学精神病院。
《偶像的黄昏》。
1890年5月 尼采的母亲接尼采至瑙姆堡。
1897年4月20日 尼采母亲去世。
尼采迁居至魏玛其妹伊丽莎白·福斯特·尼采处。
1900年8月25日 逝世于魏玛。
尼采有句名言是“白昼又怎么会明白夜晚的深邃呢?”
尼采:英文名Friedrieh Nietzsche (1884—1900)这个在中国广为人知而又知之不多的人物,有着他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特点。他是大学教授,然而他否定其他兢兢业业从事教育的教授工作;他是哲学家,但他异常起劲地反对出现在他以前的诸家哲学。他高喊出一个惊世骇俗的口号: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不仅在东方,就是在西方哲学史上,尼采向来就是一个有争论的人物。尼采哲学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他以独特的方式预示了现代西方社会中深刻的精神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