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考学分
0、自考为什么实行学分制?
学分制是高等教育中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份量的单位,根据各门课程每一学期的每周授课时数、实验时数等给予一定的学分,学生学完规定的总学分数,方能取得毕业证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专业专科、本科等学历层次的总学分与普通高校同等学历层次的总学分基本相同,体现了二者的一致性。同时,各门课程的学分数为考试机构掌握命题难易程度提供了依据,也便于各类助学单位的辅导教师和自学者根据专业考试计划对各门课程的要求来安排课时和掌握授课、自学进度。其次,实行学分制为自学考试专业设置选修课提供了前提,只要学分相同,应考者可根据自己的自学能力选考课程,满足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开放性和适应性特点,为培养学以致用人才提供了充分余地。再次,自学考试实行学分制是一种必然。因为自学考试是没有学年的。应考者每次考试及格一门课程,即取得相应的学分,以后逐年积累,直到学完规定的课程总学分即能毕业,这是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
1、什么是学分制?学分与考试成绩是一回事吗?
所谓学分,是高等学校计算课业时间的单位。学生读够规定的学分才能毕业。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专业课程的学分,其计算办法统一规定为:参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相应课程的授课时数,以及所需课外作业时数和各课程在考试计划中的地位来确定的,凡一学期每周授课1学时,并需课外作业约2学时的课程,定为1学分;也就是17周(或18周)授课学时的内容份量为1学分。所需课外作业时数少于2学时的,学分数适当地减少。在此基础上再视课程在考试计划中的地位,对学分数酌量增减。
按照上述计算办法,自学考试规定:专科(基础科)毕业的总学分一般不低于70学分,本科总学分(不包括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学分数)定为125至140学分。一门课程规定多少学分,是根据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和该课程在专业总教学计划中占的比重所要求的教学时数计算出来的。
自学考试参照普通高等学校学分计算方法,来规定每门课程的学分多少,因此,一个专业的不同课程的学分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例如计算机信息管理(本科)专业,中国革命史和哲学都是4学分,而高等数学二)是9学分。同一门课程在不同专业中的学分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例如政治经济学在会计学专业是8学分,而在英语和行政管理专业中则为4学分。
从这里可以看出,学分直接与课程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计划中占有的比重及其教学时数相关,与考试成绩不是同一概念。但这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考试成绩说明学生对某一课程的教学要求所达到的程度,与该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和教学时数并无关系,这是它与学分的区别。
以百分制来衡量这一程度,60分以上为合格,一门课程考试只要取得60分以上成绩,就可以得到该课程所规定的学分,学分与考试成绩在这里又有着一定的联系。
2、自学考试是否限制及格率?
关于这个问题,社会上历来传闻很多。尤其当某门课程报名人数增幅较大时,一些考生,包括一些民办学校的办学者便会担心自考办会对及格率做某种限制。其实这种担心不仅毫无根据,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事实上,自学考试自创建之日起,对及格率始终没有任何限制。
作为学历检验考试,自学考试在课程考试命题上,以普通高校相同层次、相同课程的结业水平为参照标准。每次考试,考生无论人数多少,只要达到这个标准,就可获得合格成绩。如果达不到,自然也就不能及格。至于各年考试及格率的不同,则是由于每一期考生原有的文化基础,对新学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灵活运用的能力等不同而自然形成的。因此,考生要想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唯一的捷径就是认真读书,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系统的掌握并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切忌猜题押题和临时突击。
学分都是你所在省(市)给你规定的 自考某个专业里的每个科目都有一定的学分 成绩合格才可以拿到相应的学分 而每个专业又需要达到一定的学分才可以毕业(即拿到相应的学位证书) 一般都是每科都要及格才行(学分拿满) 所以在一个专业内有时一些科目允许被另一些学分相同的科目代替(存在选考的情况下)
没很大的意义,那来说说的而已,你管他学分不学分,考完了要考的课程就毕业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