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载一些流行歌曲。
网上流行歌曲很多,可以下载一部分,这类曲子节奏感特别强,特别适合初学者听,所以下载一些这种曲子。
二、准备一个小型音响。
现在的小音箱很便宜,也很好用,可以准备一个,把曲子放进去,储存起来,随身带着,会有大用处的。
三、多听重音。
节拍有重音,次重音,你先听重音,咚咚咚,重音声音发闷,特别重,你可以先听,找到重音,然后试着用手打重音的节拍,用脚踩着重音,对提高自己的节拍感觉会很有好处。
四、自我练习。
找个不扰乱人的空地上放开音乐,自己试着踏着重音走,注意选择那种重音---次中音---重音---次中音的音乐,两只脚不停的走,交替进行,尽量右脚重音,左脚次中音,就这样练习1小时,然后休息。
五、换曲子再听
听一个星期后,换曲子试听,仍然是这类节拍,重音次中音的节拍。依然用脚踏节拍,如果自己听出来了,就说明有进步了,如果听起来费劲,说明仍需努力,继续听曲子。
扩展资料
很多人有音乐天赋,听一听就能掌握。很多人没有这种天赋,听不会,学起来也困难。但是生活离不开音乐,如果跳舞的话,节拍也是关键,不懂节拍就不能学,跟不上趟,怎么办?怎么听懂音乐的节拍?不要着急,慢慢来,我们不是音乐家,流行音乐的节拍特别容易听,下点功夫吧。
参考资料
音乐节拍--百度百科
节奏的训练仅靠视唱练耳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结合专业课具体训练,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在课堂演奏时,要求有准确的速度和严格的节奏。有的学生有赶拍子的习惯,但在演奏技巧难度大的乐曲中,又不自觉地放慢了速度,造成奏出的作品发散,没有整体感,节奏就谈不上准确了。
所以吹一首作品,要根据作品的性质来决定其节奏和速度。吹奏活泼的乐曲时,速度不能放慢;相反如果是平静的乐曲,就不能用快速度吹奏。所以,有的乐曲抒情不一定慢,激动不一定快,一定要从音乐表现的需要出发,决定其速度。
初学者的节奏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节奏不稳的学生,可以使用节拍器,或是用脚打拍子作辅助性的节奏练习,节奏感较好的就没有这个必要了。从音乐表现的意义来讲,过分地固定均匀节拍,听起来刻板枯燥,有碍于表达丰富的音乐内涵。音乐节奏的可塑性是在匀整性的基础上进行的修饰。
用脚打拍子也是掌握节奏的手段之一。但是打拍子不能培养内在的节奏感,在舞台上形象也不美观,同时会影响演出和录音的效果。初学者无法自我控制内心节奏的时候,可以用脚打拍子,但是一定要逐渐去掉这种打拍的方法,良好的节奏感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得到。
扩展资料:
音乐节拍是指强拍和弱拍的组合规律,具体是指在乐谱中每一小节的音符总长度,常见的1/4,2/4,3/4,4/4,3/8,6/8,7/8,9/8,12/8拍等等,每小节的长度是固定的。一首乐曲的节拍是作曲时就固定的,不会改变。 一首乐曲可以是由若干种节拍相结合组成的。
拍子:在音乐中,时间被分成均等的基本单位,每个单位叫做一个“拍子”或 称一拍。拍子的时值是以音符的时值来表示的,一拍的时值可以是四分音符(即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也可以是二分音符(以二分音符为一拍)或八分音符(以八分音符为一拍)。
拍子的时值是一个相对的时间概念,比如当乐曲的规定速度为每分钟 60 拍时,每拍占用的时间是一秒,半拍是二分之一 秒;当规定速度为每分钟 120 拍时,每拍的时间是半秒,半拍就是四分之一 秒,依此类推。
拍子的基本时值确定之后,各种时值的音符就与拍子联系在一起。例如,当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时,一个全音符相当于四拍,一个二分音符相当于两拍, 八分音符相当于半拍,十六分音符相当于四分之一拍;如果以八分音符做为 一拍,则全音符相当于八拍,二分音符是四拍,四分音符是两拍,十六分音 符是半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音乐节拍.
1、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音乐,节拍简单,歌词与乐曲以一字一音为宜。
2、创设环境,培养兴趣。如看音乐节目,听录音歌曲,唱卡拉OK。
3、找资料学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针对自己的情况进行指导,发展节奏感。
4、在大自然中找声音的节拍。
5、唱歌时按每一句的第一个音来拍打节拍。在唱的过程中,一起边拍边唱,帮助掌握节拍。
扩展资料:
音乐节奏:把一段无序的节拍流组合成不同的模式,对长短不同经常重复的不同部分的整合,音乐旋律进行中音阶、音符或者音节的长短和强弱等。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骼。
节拍:是音乐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进行。我国戏曲里称节拍为“板、眼”,“板”相当于强拍,“眼”相当于次强拍(中眼)或弱拍。
节奏:将时值长短不一的音组合在一起(音长和音强的组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节奏
音乐是—种有—定节奏组织的、通过时间而展开的艺术。把音乐的各种音响、音调要素在时间上加以组织,这就是音乐节奏的功能。音乐的节奏感可以既是一种基本的音乐才能,不仅有生理的基础,还有心理的感情作用在内。表情丰富的音乐之所以能感动人,其原因也在于此。由于节奏的用途是 组织音乐的各种音响或音调要素,因而它同其它的要素就有着经常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就这方面来说,离开旋律与和声,离开乐句的音调发展,节奏本身是不单独存在的。有人曾把节奏看作是音乐的“呼吸”与进行的原则。节奏的性质、节奏的“呼吸”、力度等,都是由作品的 艺术内容、音乐的形象所决定的,音乐节奏是一个有艺术表现力的范畴。 在教学的第一阶段,学生会接触到一些音乐的基本知识,同时进行的理论教育主要是视唱,都能帮助学生在乐器上表现他已经掌握的各种节奏习惯。但是这主要是音乐的习惯,学生从歌唱中了解和感觉到节奏的性质,而这种了解和感觉也得在演奏上加以表现。 我们不能把本来速度很快的用十六分 音符写的练习曲改用四分音符来演奏,把 速度减慢四倍的害处很大,会养成学生不注意乐曲的真正速度的习惯,以致后来不愿按乐谱上所指示的时值准确地演奏.而这些时值正是音乐进行的本质。在学生理解和表现节奏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许多技术上的困难。只有逐步克服了这些节奏的困难以后,学生才能在演奏中表现出生动的节奏。 因此有必要对那些接受过初期教育的学生加以适当的修正.要求他同时完成各种各样的有关姿势、音的奏法、读谱、手的配合动作以及其他演奏细节等的复杂任务。 要一下子掌握这许多东西是不可能的。至于把这些技巧整理得井井有条,把它们相互联系起来,并且保持平衡.使它们内外统一,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有节奏才能将所有这些东西组织和统一起来。 音乐节奏感的训练——(二) 要获得良好而巩固的效果,必须采用一个最为正确可靠的方法,一个至今尚未 失去其教育意义的方法——在开始用乐器练习以前,先作视唱练习,而在视唱练习 时,一定要打拍子计算音的时值和组合,打好基本节奏训练的基础。以后用乐器练习时,也可运用上述方法计时,通过这种方法而掌握节奏,对于整理和汇集有关乐曲内容以及演奏的各种各样的零星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初期教育中,我们不应强迫学生学习不必要的繁杂的技巧。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悉心研究节奏的特性,因为只有在掌握了节奏以后,才有可能扩展他以后的学习范围。 要注意尽量避免用脚打拍子。这一辅助方法在初期教育中通常都是在教师的影 响之下加以采用的。它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暂时借用的一种辅助方法,只有在分析新的乐曲,学习新的技巧、或练习一首已 经基本上熟悉的乐曲(即通过视唱而对乐曲中的音程、速度以及音的时值已有明确 的概念)时,才能偶然借助于这种方法。 经常用脚打拍子的习惯是非常有害 的。这种方法不能培养儿童对于内在节奏的活的感觉。这种内在节奏和节拍所打出来的节奏完全不同。有些学生常犯速度分歧的毛病,例如,用脚打的是一种拍子,而身体摇摆的速度与脚的动作不一致。至于内在的节奏和出声数出的拍子,更是另一回事,既不符合于实际发出的音响, 也不符合他在乐器上奏出这段音乐时的身体动作。 用脚打拍子只是在练习不同技巧的同时配合和平衡时加以采用的一种辅助方法。
从网上看到的方法~可能对你有用~
有些曲子在开始下歌的地方,听起来好像是自由板的;听不到鼓声,背景乐也非常地简单,甚至於没有只有清唱。实际上,那都是有拍子可数的,因此,开口要心中数著拍子唱,甚至要用手打节拍,这种下歌法,本身就是要让你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宜唱的太呆板、要活一点,但还是要唱在节奏上面。
不是所有的歌都是正拍下歌的,从下歌那一小节起,连空拍都要数出来,数到下歌。如:第二拍下歌,数1,2开始唱;如第三拍下歌,数1,2,3开始唱。
还有,後半拍下歌的时候,开头的第一个字,要唱得短、快,强调第二个字,除了数拍子下歌外,歌曲的速度也很重要,要维持一定的速度,否则任凭你怎麼数拍,节奏也是不准的。
如:速度=100,即每分钟数100下,72(跟人的心跳一般)即每分钟数72下...当然,速度愈快,数字就愈多了。
所以,一首歌从头到尾,尽量维持一定的速度,用心来数拍子,用耳朵听节奏、背景乐,再用眼睛视谱,相信就可以把一首歌的节奏掌握得很好了,大家加油吧!
求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