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子弟
释义:原指唐玄宗时梨园宫廷歌舞艺人的统称。后泛指戏曲演员。
出处:“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唐·白居易《长恨歌》
典故:唐玄宗十分喜欢音乐,大臣给他讲春秋时期宋王修筑练武场墙壁时,请歌唱家癸与射稽伴唱,提高劳动效率的故事,于是唐玄宗想让音乐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建立音乐学校梨园,经常演奏《霓裳羽衣曲》。唐玄宗还经常亲自去梨园看望这些梨园子弟。
梨园,原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因唐玄宗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艺人,后来就与戏曲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艺术组织和艺人的代名词。说得通俗点,梨园是一所戏曲学院。这所学院是在唐代开元年间由唐玄宗李隆基亲自组建的。学校坐落在长安光化门外禁苑的梨园,内有坐部伎子弟三百、太常乐工三百、宫女数百、小部音声三十余人。李隆基酷爱戏曲艺术,并精通音律。在梨园办起来之后,便自称梨园的“崖公”。闲暇之际便换上便装来到这里亲自指挥和监督学员的戏曲学习。这位既爱江山又爱美人的皇帝,在梨园里倒是一位颇为称职的“院长”。当时的梨园气派宏伟,基本上囊括了当时所有有名的艺术家,可谓是群星名伶辈出。而且在梨园里还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闻名遐迩的“霓裳羽夜曲”便是其中的代表。后来,“梨园”的含义有所扩大。因为它是古代戏曲发展的一座里程碑,有足够的资格代表任何戏曲团体,所以,随着时间地推移,“梨园弟子”便成为戏曲演员的同义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