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视角下的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分析报告
本文的研究将主要立足管理视角对当代大学关系进行剖析,以管理中的组织观点对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及交往能力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思考,发现其原因及解决完善的对策。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主要类型及现实问题
管理学视角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情况的研究只要从制度层面入手,但这些必须以现实为基础,考量其实际问题。因此,本报告的第一部分将立足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的主要类型和现实问题,展开对比与分析。
1.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出发,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可以被分为不同类型,在调查中根据访谈实录的整理,选择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两个标准,分为以下类型。
(1)根据交往介质的分类
当前大学里,根据交往介质主要可以将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分为三大类,即亲缘人际关系、业缘人际关系和网缘人际关系。
具体而言,亲缘人际关系一般指以血缘为纽带而结成的关系,包括与父母、兄弟姐妹及其他亲人之间的关系,同时更加现实的状况,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中深刻地体现着一种“拟亲缘化现象”,尤其在宿舍环境下的关系更为明显;业缘人际关系是指人们由于从事共同或有关联的行业而结成的人际关系,这一类型的人际关系在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居主导地位,诸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都属于这一范畴;网缘人际关系是指因网络而相识、在网络时空中交往、由网络的相知而维系现实社会联系的一种新型人际关系,当代大学生是网民群体的主要成员,他们寻求虚拟的网上交往,建立了广泛的网缘人际关系。
(2)根据交往主体分类
根据交往的主体不同可以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进行更为明确和易理解的分类,即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三大类。
正如下图所示,同学关系是在同一学校学习过程中所结成的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也是容易建立起的、较为稳定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指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它是学校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但由于大学教育的特点,师生之间交流沟通比较少,“良师益友”关系的普及尚需努力;朋友关系是指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或其他方面的一致性,存在于小群体中,特别是同辈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恋人关系、网络关系等都属于这一范畴。
(3)小结
根据上述介绍,我们可以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的分类做一下总结。
2.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的主要问题
从社会现象出发,观察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异常状态,不难发现在其人际交往关系中存在严重的错位,归结起来大概包括一下问题。
(1)交往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
当代的一些大学生在交往中更习惯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对别人期望过高,要求过严,难以认同、宽容、理解别人,缺乏与人合作的观念和换位思考的能力,经常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这种自我为中心的态度,给他们的人际交往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交往动机的功利化倾向日益突出
大学生人际关系向来是以感情为交往的媒介、以自我的提高和情感的交流为主要目的,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注重人际交往的物质实惠和功利性,“有用即真理”的实用主义价值观被应用到了人际交往中,使纯洁的友谊蒙上了功利化的阴影,表现出了“有用的人才交,无用的不交,用处大的深交,用处小的浅交”的交往观念。
(3)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性
当前部分大学生并未意识到正常的人际交往是保持健康和幸福的必要前提,缺乏交往的主动性,并由此引发出一系列的人际交往问题,甚至出现社交恐惧症,面对人际交往常常感到紧张害怕,为此常陷入焦虑、痛苦和自卑中,进而表现为回避同学,躲避交谈。
(4)网络交往过频导致现实人际关系淡漠
由于当前大学生热衷于网上的互动,忽视了现实的群体关系,减少了人与人的直接交流,甚至表现出逃避现实的心理现象,以虚拟交往替代了现实的、面对面的交往。这就不可避免地破坏了千百年来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模式,增加了心灵上的隔离,使当代人陷入一种高频率沟通掩盖下的不可改变的孤独或冷漠;同时,庞杂的网络信息干扰着学生的心理认知,导致其价值观的严重错位,使大学生的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逐渐淡薄,人际关系出现淡漠与疏离。
(5)平等交往理念与现实的不平等之间的矛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学生的民主平等意识进一步提高,新一代的大学生有较强的参与意识,重视个人的修养,注重主体意识的发挥,更加关注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平等,更加强调个性的自由和对自己人格的尊重,他们希望在民主的氛围中建立和处理与同学、老师、朋友的关系。然而当代大学生的现实人际关系却表现出了某些不平等,其主要体现在物质生活贫富的差别上。
二、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障碍的原因分析
承前所述,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上存在重大缺陷,这些问题困扰着大学生,使其难以获得人际心理需求的满足,阻碍着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为了帮助大学生从最苦恼、最难适应的问题中解脱出来,引导他们提高自我认识、自我控制和协调关系的能力,我们必须深入分析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接下来的原因分析将将遵循上面的分析框架,把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放在其所处的环境中进行思考,立足管理视角,关注制度及体制上的问题。
1.个体原因
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存在问题首先与其个人性格等主观因素是无法分开的,因此我们必须关注个体原因,主要包括个体认知的偏差、情绪情感的影响、人格特征的差异和心理健康状况等因素。
个体原因这一环节其实与大学生的心理环境是不可分开的,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但大多缺乏交往经验,易出现认知偏差,表现为不能够正确地看待他人、看待自己,在人际交往中习惯用自己的一套交往模式去衡量外界,带有理想化和主观臆断的色彩,进而影响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同时大学生年轻冲动,独立、完全、可控、理性的健全人格尚未形成,易受自身情绪化的心态影响;如果再加上心理问题的困扰,就极易合力形成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困境,而且这些因素还会相互交织,形成恶性循环。
2.家庭原因
社会现实和制度层面,当今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受到长辈溺爱,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相对不足;尤其家庭教育方式呈现出异化的不合理趋向,只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这些事实都使他们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外,不参与人情往来,结果造成了这些独生子女“以我为中心”和利己主义的心理,也导致了不少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私自利、无责任感,认为他人为我是理所当然的,我为他人是不可理解、难以接受的,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交往倾向。
另外一个方面,家庭作为一个人最直接的生活成长环境,对一个人交往心理和行为有着较大的影响。不良家庭环境会使大学生产生封闭、防御的心理倾向;在溺爱型、缺爱型、伤痛型等不良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学生比正常家庭的更易产生人际交往困惑;特殊家庭环境和经济状况偏差的大学生,往往会自卑、内向、害怕犯错误,从而出现情绪化人际障碍,“自闭”心理严重,使他们成为大学生群体当中的默默无闻者,经常形单影只,慢慢地形成了退避所有活动的不良行为模式。
3.学校原因
学校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最熟悉环境,因此管理视角下,大学的管理和教育制度不适当也会造成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的恶性影响。
(1)校园中人际交往空间相对狭小
在现实中,大学生的日常活动主要集中在校园内,教室、宿舍甚至食堂也就成为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场所;但是大学校园的人口密度在社会上都是最高的,在并不宽敞的空间内聚集着上万人。由于人际交往是通过主体之间进行相互的接触、交流来实现的,需要有共同的交际空间才能进行,而校园环境的日益狭小,加上软、硬件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拥挤体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这种人员过度密集的校园环境使得大学生的人际接触更加频繁,往往造成学生情绪焦虑,大大增加了校内人际冲突的发生率。
(2)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影响的延伸作用
当代大学生所受的初等教育基本都是应试教育,迫于升学压力,学校通常以提高学习成绩为首要任务,考试之外的课题无法进入教室,学生无暇顾及个人社会化的问题。正是由于教育制度设计上的一元化和不合理,使学生只顾自己,没有更多的精力和兴趣关照他人、帮助他人,甚至萌生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心态。上大学之后,大部分学生的“应试”惯性思维方式被保留,甚至为数不少的大学生把人际交往与学业发展对立起来,缺乏处理人际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他们心态不稳、情绪浮躁,极大地抑制了人际交往的发展。
(3)教师重视不足,师生交流减少
教师重科研轻教学,而在被轻视的教学中又重视知识的教授,而极大地忽视了师生交流,这也导致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师生关系出现严重的缺失。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智慧的撞击和思想的交锋,无法形成感兴趣的共同话题,甚至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同时由于辅导员队伍素质不高、专业化不强,建设的步伐仍不能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致使师生关系进一步失调。
4.社会原因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极为复杂,这给本来就十分薄弱的人际交往增加了难度。
(1)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冲突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的相互依赖,各种西方的思潮涌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多元文化冲突。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被压缩到同一时空,彼此相互冲突、融合,这些人际差序格局和文化差异都在青年的思想观念中发生着激烈冲突,造成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混乱,并因此引起其在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上更大的迷茫,必然导致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产生多方面的困惑和焦虑,缺乏主动交往的动力。
(2)市场经济对利益的追求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动机
经济制度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交往在人际交往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经济利益已成为社会价值的中心,甚至人的感情在某种程度上也商品化了。这种经济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广泛渗透,使传统社会那种没有经济负担的人际架构不能完整的存在;人际关系中、增加了些功利、虚伪和利己的成分。市场经济下的竞争观念和逐利观念已经渗入到大学生中,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交往动机。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最主要动机不再是满足情感的需要,进行感情交流,实现自我的完善,实现社会化,转而更多的强调利益大小均等,这种经济利益上的功利主义思想,导致大学生在人际关系的处理方面,产生疑惑甚至错误的认知和导向,从而加重其人际交往关系的困境。
(3)社会转型的巨大变革引起了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变化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我国实现了从同质单一型社会到异质多样型社会的转变、从伦理社会到法理社会的转型。社会功能的不断分化,社会阶层的重新组合,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都深深地影响着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社会成员的心理,造成人际关系的相应变化。当代大学生更加强调民主,不愿长期压抑自己的感情、受到较多的限制,交往个性意识较强,而过多注重自我个性的张扬,加之缺乏有效人际之间的沟通,往往给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一定困难。
(4)虚拟化网络媒体的广泛发展影响普当代大学生的现实人际关系
21世纪,社会环境的一大特质变化便是网络的运用和社会的虚拟化。当今互联网的发展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全新、便利的途径,但也减少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机会。久而久之,必然引发情感的匾乏和冷淡,使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人际交往受阻,消极地面对现实社会的人际环境,沉溺于网络、脱离现实,最终导致退缩孤僻、自我封闭。更为严重的是,使大学生在这种虚拟的异化交往模式中习惯错位的交往,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就会缺乏真诚性,影响到现实人际交往的态度。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的问题是由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体制因素造成,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立足体制,针对主要原因和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之策。
三、管理视角的完善建议
对策部分将延续问题原因剖析的思路展开,从个体素质和外界因素两大层面进行分析,与其一一对应提出解决之策。
1.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创造内在条件
在大学生自身素质提高方面,从管理视角把握应该抓住教育制度和培养氛围的改变这一关键点,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交往能力上做好文章。
具体而言,我们应该不断完善大学生教育制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完善其自身的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疏导;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不断加强其交往中的正常伦理性;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大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以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化大学生,使其拥有更广博的交往意识;加强认知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际认知能力;加强交往技能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交往实践能力;加强自我教育引导,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从而使其更适应高速发展变化的社会。
2.营造和谐人际环境,创造外在条件
(1)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人类许多美好的感情和优良的品格都是在家庭中培养起来的,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奠基甚至定向的作用。稳定、和谐、友爱的家庭环境,能使大学生具有安全感,促使其人格的完善和自身的发展,为了使大学生健康成长,就必须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为此,家长应当增强责任意识,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同时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2)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环境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集中地也是校园,其良好人际关系与校园文化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应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美化校园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的熏染作用,并且在校园文化生活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同时将校园环境的完善与之前提到的教育制度变革相结合,从而使整个校园环境向着整体性和更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并取得更大的成绩。
(3)净化网络环境
净化网络媒体环境,为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提供有力的载体支持,引导大学生开展正常的网络交往,实现网络交往与现实人际关系的同步健康发展。一方面,要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另一方面要制定和完善网络人际交往的法律规范,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发挥其教育作用。同时注意当前网络成为大学生文化影响阵地的现实,更加充分的思考网络和虚拟文化的作用与内容设计,创造更好的文化环境,更高效的实现大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
(4)创设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而己”,人的各种心理、思想都是对于自然和社会事物及其现象的反映。考虑到社会转型的独特性和变革性特点,每个人思想的发展和成熟始终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而,要构建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必然要创设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诸如公平正义的社会生活环境、文明开放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积极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都是我们所追求的。从社会环境和制度构建中,创造有利条件,使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有更适宜成长的环境,促进其大幅增长。
综合上述报告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亟待提高,人际交往关系亟待改善,并且这一任务不是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就可以彻底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立足整个社会环境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影响因素,同时关注管理层面和制度层面,实现更好的解决效果。
我们写过,点击满意答案查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