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期的人生价值及其实现

浅议大学时期的人生价值及其实现
2024-12-04 09:01:5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择业价值观正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对当代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念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进行了分析与论述,进而提出了调适的一些建设性的方法和对策。
一、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念的矛盾分析
(一)追求物质价值与追求精神价值之间的矛盾分析
从大学生的择业现状中可以看出很多大学生由过去的“到农村去、基层去、最艰苦的地方去”演变成“到外资企业去、到最发达的地区去”。当前大学生的择业标准,第一看发展前景,第二看施展才干的机会,第三看薪酬福利。他们非常看重自己的物质利益追求,但又不愿意完全放弃自己的精神需要,表现出明显的矛盾,但最终多数往往无法权衡其中利弊,倾向于注重物质利益。就个人主体而言,物质需要是第一需要,也是基础性的需要,但精神需要的价值也同样是人不可或缺的价值。大学生经过多年的教育消费,初次选择职业时重视物质利益本无可厚非,因为人的价值不能脱离物质条件只作为纯粹的精神追求。但部分大学生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择业价值观发生了倾斜,在择业上过分选择经济条件好、生活环境舒适、工资收人高的发达地区,而较少考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过多地倾向于发达地区和城市,把物质价值作为衡量个人职业选择最重要的标准,这样做必然会使自身脱离精神追求而过分强调物质追求,在追求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过程中最终倾向于物质价值,使相当多的优秀毕业生只能从事与其素质、能力极不相称的工作。这些情况不仅不利于大学生施展个人才华,而且还造成社会范围内的人才浪费和闲置。
(二)追求自我价值与追求社会价值之间的矛盾分析
人生价值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与社会对个人的满足的统一,即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而它们之间的纽带就是价值实现、价值创造的过程和成果。对于大学生择业而言,实现个人价值就是选择能够将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二者统一起来的职业。但是,由于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之间的差异,当代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又陷入了追求自我价值与追求社会价值的矛盾之中。有些大学生社会价值观念比较淡化,择业时更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倾向较严重。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长远利益与社会终极目标发生冲突时,会有较多的大学生选择个人利益和自我价值,只关心个人的价值实现与实际物质利益的得失。另外,还有不少大学生在择业价值观上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发展,集体和协助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以及艰苦奋斗的作风不强。个人发展前途、能否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是当代大学生择业的主要标准之一,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目标的追求主导着大学生的择业行为。
(三)追求长期利益与追求眼前利益之间的矛盾分析
当代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还受到重短期利益还是重长远发展的困惑。在抉择时,学生往往更看重短期利益而忽视自己的长远发展。究其原因,大学生受市场经济条件下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认为影响自己长远发展的因素太多,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期望得以实现的概率较低。在这种情况下,长期利益难以激发他们重视长远发展的兴趣。而短期利益则更实际、更实惠,大学生择业时更容易看中工资的高低和工作地点的好坏而忽视其他因素。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目标由以往的“立志成才、振兴中华、报效祖国”,追求事业前途,实现人生远大志向等精神状态和行为取向逐步转向满足短期化要求和物质利益。当代大学生希望在职业实践活动中,达到自我对物质利益、权力地位、成才愿望等需求的满足,具有较强的利己性和务实化特点。大学生择业时,常常缺乏全局、长远的战略思考和人生定位,重视短期效益和眼前利益。
(四)追求个人理想与面对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分析
大学生择业过程中还常常面对追求个人理想与面对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丰富多彩,在择业中对理想的追求更加强烈、更加远大,他们踌躇满志,豪情满怀,准备在社会上拼搏一番。但由于大学生对社会了解还不够深,在择业上与社会需要存在着差距,个人理想往往脱离社会客观现实与自身条件。大学生普遍留恋条件舒适的大城市,好高骛远,追求社会地位高、经济效益好的工作岗位,而不愿到边远地区或条件较差的地区去工作。他们并未真正思考自己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也较少考虑所定的目标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发展,甚至不了解自身的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特点适合何种职业,因而出现追求个人理想与面对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二、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念的矛盾调适对策
(一)树立以国家利益为重,先就业再发展的观念
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使大学生有了更多的择业自主权,但这种自主权是相对的和有条件的。(下转第130页)
(上接第103页)大学毕业生择业时应首先考虑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把个人意愿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共同理想之中。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要顾全大局,服从国家需要。
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调整和对人才需求变化的重要特征,大学生应当把先就业作为提高专业能力和适应社会的开始,而不是就业的终止,在实践中选择和调整自己的最佳工作岗位。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不断调整,终身从事一种职业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此,大学生在择业时应改变“一次定终身”的传统就业观念和思维方式,不要幻想和要求第一次择业的岗位就十全十美。要充分利用当前国家政策营造的宽松和广阔的市场就业环境,主动投身到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做好各种准备,积极参与就业竞争,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和发展自己。有些毕业生认为,既然政策允许两年内就业,就慢慢找直到找到一个完全满意的工作岗位。其实不然,延误一年就将与新毕业的人竞争,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若与已经就业但想“跳槽”的求职者相比较,又缺乏实践工作经验,更将处于劣势地位。
(二)找准自身定位,确立与自身条件相适合的择业取向
正确的自我评价和定位应该是大学生择业的前提条件。美国著名的职业问题专家柏森斯指出:在明智的职业选择中,有三个主要因素。一是清楚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志向、限制及其原因;二是了解各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不同职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各种职业的有利与不利等。三是对以上两个因素做出明智的思考。
应该看到,大学生择业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买方市场”。在社会需求总量不足的时期内,毕业生之间挤占岗位的效应将是一个趋强的趋势。面对这种历史性的变化,大学生要对自身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清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工作,适合什么工作,才能找到问题的突破口。确切的自身定位和全方位的职业规划,找准择业定位可以使毕业生具有开阔的视野和正确的择业观,这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三)客观认识社会需求,正确认识与分析就业形势
人才的社会总需求情况是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必须认真面对的现实。大学生应该现实地分析自己所处的择业环境,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正在实施中的改革措施及发展趋势、劳动人事管理办法及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条件确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
目前,中国仍属于人才奇缺的国家,我国总人口中的在校大学生比例实际上还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我国宏观经济整体表现出良好态势,加入WTO我国将会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正急剧增加,国家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又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许多机会。另外,高新技术企业对高新技术人才需求量增长,我国尽管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在高新技术领域的优势不容忽视。
(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职业核心竞争力
职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从业者在职业生涯和具体职业活动中必需的、最基本的能力,它们必须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其影响辐射到行业通用技能领域和职业特定技能领域,对人的终身发展和终身成就影响极其深远,并最终决定着企业竞争力的高低。从业者的核心竞争力一般包括以下8个大类:表达交流能力、数字运算能力、革新创造能力、自我提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外语应用能力。
提高核心竞争力要有针对性,要结合本专业和个人爱好。大学生应主动出击,与自己感兴趣的公司进行联络沟通,也可以预选一些与职业教育相关的课程或参加培训,锻炼自己,提高职业核心竞争力。毕业后也就会更快的融入公司和更快的完成从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转变,也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五)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增强抗挫折能力
挫折在人生中是不可避免的。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挫折或这样那样的困难,经受意想不到的考验,从而产生思想上的压力、情绪上的波动和心理上的不平衡,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对此,大学生应持积极的态度,努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正确对待择业过程中的挫折,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化阻力为动力。增强自信心,增进职业适应性。乐于拼搏,勇于竞争。坚持不懈,具有顽强的意志力。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后备力量,正确引导实现大学生树立符合社会和个人需求的择业价值观意义很大。本人希望文中所讨论的问题、提出的观点与建议能引起社会的兴趣与思考。

回答2:

说别的都没用!!你要是真有毅力!!真有目标!!就不用说这些了!!什么人生价值!!你还没到那时候呢!!要想实现你完美的人生价值!!那大学你就要努力!!你就要比别人付出N倍以上的努力!!要不都是空想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