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长春,很少有人知道,200多年前长春设治时,衙门便建在伊通河东岸一块平坦的开阔地上。那里原来荒无人烟,就在这样一个地方建起了简陋的房子,围起一座院墙,便设立了“长春厅”。这座小小的“土城”,因为是在空地上刚刚新建立起来的,便被命名为“新立城”,这就是新立城名字的由来,一直沿用到今天。新立城是长春的诞生地,所以有人说“长春的源头在新立城”,也有人说“先有新立城,后有长春市”;还有一句话是“先有长春厅,后有长春市”,就是指这件事。
清朝初年,今长春地域是蒙古王公的领地。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清政府在今吉林省境内又修筑了一条柳条边,史称“新边”,又称“吉林柳条边”。“新边”从今新立城水库库区通过,当年柳条边上的伊通边门遗址,曾是长春市重要的历史遗迹,如今已经淹没在那粼粼的清波中,再也看不到了。每逢枯水时节,水库中就会隐隐露出一个小岛,那里便是当年伊通边门的位置。如果说先修建的盛京柳条边是盛京将军与宁古塔将军八旗驻防区域的分界标志,边外是宁古塔将军的镇守区域,那么“新边”则是清朝统治者为满族和蒙古族居住区域划定的分界标志。今天的长春、农安、德惠、九台(部分)等地域均在“新边”外,属当年的郭尔罗斯前旗领地,为蒙古族居住区域。虽然清政府修柳条边对东北实行局部封禁,但到乾隆年间,关内破产农民还是大量涌进东北,在边里、边外披荆斩棘,开荒种田。
二百零八年的历史!
有二百多年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