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歌剧院是什么风格的建筑?

2024-11-22 01:19:5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像在风浪中鼓帆前进的巨型帆船,又像漂浮在悉尼港湾海面上的洁白贝壳,这就是悉尼歌剧院的外观。这栋建筑物的形状实际上参照了一个被拨开的球体的扇形部分。悉尼歌剧院是多数人能从图片上认出来的少数现代建筑之一。对许多来说,它几乎成了澳大利亚的象征。
  这项建筑设计是20世纪50年代末在国际竞争中被选定的。许多人反对这项设计,建造过程中曾出现过很多争议。最后,丹麦建筑师约恩.乌特松在工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辞职。

  1973年工程终于完成。它既是一座歌剧院,同时也包括两个 剧院、一个音乐厅、若干个餐馆、一个电影院、多个艺术画廊和一个图书馆。

  悉尼歌剧院内的音响效果并不十分完美。歌剧院的内部也是约恩.乌特松设计的,但他的计划未被采用,因为有人认为他对音响不够了解。然而,若按乌特松最初的设计,歌剧院的音响效果本该是完美的。

回答2:

我也举几个例子吧,除了楼上讲的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之外,大概还有悉尼歌剧院,由于经费大大超支,也被很多人质疑过。
建筑史的话……不知道巴洛克洛可可的建筑风格算不算,在当时很风行,但在现在被看作是轻佻不稳重、过于修饰的

回答3:

悉尼歌剧院不仅是悉尼艺术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灵魂,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每天络绎不绝前往参观拍照,清晨、黄昏或星空,不论徒步缓行或出海遨游,悉尼歌剧院随时为游客展现不同多样的迷人风采。

悉尼歌剧院的外型犹如即将乘风出海的白色风帆,与周围景色相映成趣。悉尼歌剧院是从50年代开始构思兴建,1955年起公开徵求世界各地的设计作品,至1956年共有32个国家233个作品参选,后来丹麦建筑师Jorn Utzon的设计屏雀中选,共耗时16年、斥资1200万澳币完成建造,为了筹措经费,除了募集基金外,澳洲政府还曾於1959年发行悉尼歌剧院彩券。

在建造过程中,因为改组后的澳洲新政府与Jorn Utzon失和,使得这位建筑师愤而於1966年离开澳洲,从此再未踏上澳洲土地,连自己的经典之作都无法亲眼目睹。之后的工作由澳洲建筑师群合力完成,包括Peter Hall、Lionel Todd与David Littlemore等三位,悉尼歌剧院最后在西元1973年10月20日正式开幕。

悉尼歌剧院另一项传奇是他的第一场演出。当然,正式的首演贵客盈门,开幕式(1973年10月)更邀请了英国女王依莉莎白二世亲临现场,但也有人认为悉尼歌剧院的第一场演出是1960年由PAUL ROBESON为工作者献唱的那次。这位黑人歌手当时爬上了还在兴建中的鹰架引吭高歌。巧的是,他的生日与丹麦建筑师Jorn Utzon竟然是同一天。

一切都太巧了。但关於悉尼歌剧院的种种幕后故事还不只这些。由於兴建过程中的风风雨雨实在太肥皂了,有克服不了的技术难关、有拂袖而去的建筑师,还有差点让政府破产的超高工程费以及一只在首演彩排时跑来插花的临时演员—负子鼠(Posum),后来有人将这些写成了一出歌剧,名字是:世界第八奇景(Eighth Wonder)。

每年在悉尼歌剧院举行的表演大约3000场,约二百万观众前往共襄盛举,是全界最大的表演艺术中心之一。歌剧院白色屋顶是由一百多万片瑞典陶瓦铺成,并经过特殊处理,因此不怕海风的侵袭,屋顶下方就是悉尼歌剧院的两大表演场所—音乐厅(Concert Hall)和歌剧院(Opera Theater)。

音乐厅是悉尼歌剧院最大的厅堂,共可容纳2679名观众,通常用於举办交响乐、室内乐、歌剧、舞蹈、合唱、流行乐、爵士等多种表演。此音乐厅最特别之处,就是位於音乐厅正前方,由澳洲艺术家Ronald Sharp所设计建造的大管风琴(Grand Organ),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的机械木连杆风琴(Mechanical tracker action organ),由10,500个风管组成,此外,整个音乐厅建材使用均为澳洲木材,忠实呈现澳州自有的风格。

歌剧院较音乐厅为小,拥有1547个座位,主要用於歌剧、芭蕾舞和舞蹈表演;另外悉尼歌剧院还有一个小型戏剧厅(Drama Theater)和剧场(Playhouse),分别可容纳544与398名观众,通常用於戏剧、舞蹈、或讲座和会议的举行。另一个Broadwalk Studio在重新整修后,即将於1999年重新启用,适於音乐和实验剧场使用。

回答4:

悉尼市贝尼朗岬角上的悉尼歌剧院就是个中典范:诗意般的白色贝壳外型和海岸明媚风光完美融合,成为悉尼的地标...且音乐厅建材均使用澳大利亚木材,忠实体现澳大利亚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