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线带宽的计算公式为:总线带宽=总线数据传输频率 X 数据总线位数
拓展资料:
总线是一组进行互连和传输信息(指令、数据和地址)的信号线。主要参数有总线位宽、总线时钟频率和总线传输速率。/传统的PCI并行总线和最新的PCI-E串行总线带宽。
总线位宽决定输入/输出设备之间一次数据传输的信息量,用位(bit)表示,如总线宽度为8位、16位、32位和64位。
按照工作模式不同,总线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并行总线,它在同一时刻可以传输多位数据,好比是一条允许多辆车并排开的宽敞道路,而且它还有双向单向之分;另一种为串行总线,它在同一时刻只能传输一个数据,好比只容许一辆车行走的狭窄道路,数据必须一个接一个传输、看起来仿佛一个长长的数据串,故称为“串行”。
总线的带宽指的是这条总线在单位时间内可以传输的数据总量,它等于总线位宽与工作频率的乘积。例如,对于64位、800MHz的前端总线,它的数据传输率就等于64bit×800MHz÷8(Byte)=6.4GB/s;32位、33MHz PCI总线的数据传输率就是32bit×33MHz÷8=132MB/s,等等,这项法则可以用于所有并行总线上面——看到这里,读者应该明白我们所说的总线带宽指的就是它的数据传输率。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总线带宽
宽带带宽的计算
总线带宽=总线频率/数据帧
在计算机系统中,总线的作用就好比是人体中的神经系统,它承担的是所有数据传输的职责,而各个子系统间都必须藉由总线才能通讯,例如,CPU和北桥间有前端总线、北桥与显卡间为AGP总线、芯片组间有南北桥总线,各类扩展设备通过PCI、PCI-X总线与系统连接;主机与外部设备的连接也是通过总线进行,如流行的USB 2.0、IEEE1394总线等等,一句话,在一部计算机系统内,所有数据交换的需求都必须通过总线来实现。
按照工作模式不同,总线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并行总线,它在同一时刻可以传输多位数据,好比是一条允许多辆车并排开的宽敞道路,而且它还有双向单向之分;另一种为串行总线,它在同一时刻只能传输一个数据,好比只容许一辆车行走的狭窄道路,数据必须一个接一个传输、看起来仿佛一个长长的数据串,故称为“串行”。
并行总线和串行总线的描述参数存在一定差别。对并行总线来说,描述的性能参数有以下三个:总线宽度、时钟频率、数据传输频率。其中,总线宽度就是该总线可同时传输数据的位数,好比是车道容许并排行走的车辆的数量;例如,16位总线在同一时刻传输的数据为16位,也就是2个字节;而32位总线可同时传输4个字节,64位总线可以同时传输8个字节......显然,总线的宽度越大,它在同一时刻就能够传输更多的数据。不过总线的位宽无法无限制增加。
扩展资料
从电子电路角度出发,带宽(Bandwidth)本意指的是电子电路中存在一个固有通频带,各类复杂的电子电路无一例外都存在电感、电容或相当功能的储能元件,即使没有采用现成的电感线圈或电容,导线自身就是一个电感,而导线与导线之间、导线与地之间便可以组成电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杂散电容或分布电容;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电容、电感,都会对信号起着阻滞作用从而消耗信号能量,严重的话会影响信号品质。
这种效应与交流电信号的频率成正比关系,当频率高到一定程度、令信号难以保持稳定时,整个电子电路自然就无法正常工作。为此,电子学上就提出了带宽的概念,它指的是电路可以保持稳定工作的频率范围。而属于该体系的有显示器带宽、通讯/网络中的带宽等等。
而第二种带宽的概念指的其实是数据传输率,譬如内存带宽、总线带宽、网络带宽等等,都是以字节/秒为单位。
对于电子电路中的带宽,决定因素在于电路设计。它主要是由高频放大部分元件的特性决定,而高频电路的设计是比较困难的部分,成本也比普通电路要高很多。这部分内容涉及到电路设计的知识,对此我们就不做深入的分析。而对于总线、内存中的带宽,决定其数值的主要因素在于工作频率和位宽,在这两个领域,带宽等于工作频率与位宽的乘积,因此带宽和工作频率、位宽两个指标成正比。不过工作频率或位宽并不能无限制提高,它们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总线带宽
复制的。别介意哈。内存带宽=内存工作频率X内存总线宽度/8(计算带宽时位和字节的换算)
SDR和DDR都是64bit的总线宽度,只是DDR可以在时钟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传送数据,因此计算得到的相应带宽要X2。RDR的总线带宽较窄,只有16bit,但RDR在工作时使用的是对称传输的工作模式,因此计算得到的相应带宽也要X2。
DDR266、333的命名方式是因为DDR的理论效能是SDR的两倍,为了区别SDR,所以分别以SDR工作频率的两倍来区分DDR,分别映射在133、166MHz工作下的DDR。PC1600、2100、2700的命名方式是指DDR的实际带宽,分别映射在100、133、166MHz工作下的DDR。
产生CPU和Memory瓶颈的原因
现今的存储器速度远远低于处理器的速度。外频并不一定是CPU的BIU(Bus Interface Unit)的工作频率。现在的总线的速度一般在200MHz到500MHz。和CPU一样,总线的工作频率也是通过倍频得到的。现在的主板提供的内存异步工作模式都是内存频率小于总线频率。比如Bus工作在266MHz下,内存工作在100MHz下。
你说的266应该是DDR内存吧,266MHz的DDR,clock还是133MHz。如果你的Duron是100MHz的外频,也就是说Bus的频率是200MHz,那么你的DDR的工作clock也是100MHz。
现在的单通道内存控制器一般都是64bit的,8个2进制bit相当于1个字节,换算成字节是64/8=8,再乘以内存的运行频率,如果是DDR内存就要再乘以2,因为它是以sd内存双倍的速度传输数据的,所以
DDR266,运行频率为133MHz,带宽为133*2*64/8=2100MB/s=2.1GB/s
DDR333,运行频率为166MHz,带宽为166*2*64/8=2700MB/s=2.7GB/s
DDR400,运行频率为200MHz,带宽为200*2*64/8=3200MB/s=3.2GB/s
所谓双通道DDR,就是芯片组可以在两个不同的数据通道上分别寻址、读取数据。这两个相互独立工作的内存通道是依附于两个独立并行工作的,位宽为64-bit的内存控制器下,因此使普通的DDR内存可以达到128-bit的位宽,因此,内存带宽是单通道的两倍,因此
双通道DDR266的带宽为133*2*64/8*2=4200MB/s=4.2GB/s
双通道DDR333的带宽为166*2*64/8*2=5400MB/s=5.4GB/s
双通道DDR400的带宽为200*2*64/8*2=6400MB/s=6.4GB/s
关于瓶径问题:
CPU与北桥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称前端总线(FSB),对于intel的主流平台,其采用Q/P总线技术,FSB=CPU外频*4,如赛扬4的外频为100,其FSB为400,数据带宽为3.2GB/s,P4A的外频为100,其FSB为400,数据带宽为3.2GB/s,P4B的外频为133,其FSB为533,数据带宽为4.2GB/s,P4C、P4E的外频为200,其FSB为800,数据带宽为6.4GB/s,对于AMD的主流平台,其采用EV6总线技术,FSB=CPU外频*2,对于Athlon XP,其外频为133,166,200,对应的FSB分别为266,333,400,数据带宽分别为2.1,2.7,3.2GB/s
FSB与内存带宽相等的情况下,则不存在瓶径问题,如果内存带宽小于FSB则形成内存带宽瓶径,无法完全发挥系统的性能。
因此对于对于intel的主流平台,如赛扬4的外频为100,其FSB为400,数据带宽为3.2GB/s,应该使用DDR400或双通道DDR200以上,P4A的外频为100,其FSB为400,数据带宽为3.2GB/s,应该使用DDR400或双通道DDR200以上,P4B和C4D的外频为133,其FSB为533,数据带宽为4.2GB/s,应该使用DDR533或双通道DDR266以上,P4C、P4E的外频为200,其FSB为800,数据带宽为6.4GB/s,应该使用双通道DDR400以上,对于AMD的主流平台,Athlon XP,其外频为133,166,200,应该分别使用DDR266,DDR333,DDR400,在这个平台上没必要使用双通道内存。
前端总线带宽计算公式与内存一样
总线带宽=总线频率/数据帧
内存带宽=存储器工作频率×总线带宽/8×每个周期的传输次数(一般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