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提供《傅雷家书》、《简爱》、《水浒传》的读书随笔,希望能够涵盖看书过程、感受及心情。

2025-01-07 04:18:4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著它与《红楼梦》、《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并称中
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四大名著”。《水浒传》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
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民起义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浒传》展示了宋代的政治
文化市井风情社会景观。梁山好汉最引人注目他们侠肝义胆敢抱天下不平其性格光彩照人令世人
敬仰。 《水浒传》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人物形象的塑造写出了复杂的性格内容人物性格的
形成有环境的依据同时随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发展。人物形象带有理想色彩同时又深深地扎根于生
活的土壤之中。《水浒传 》不单以情节的生动紧张取胜还有较丰富真实的细节描写。这部小说是
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部通俗、简练、生动、富于表现力和想象力的作品。 《水浒传》
善于通过人物的行为、语言来揭示复杂的内心世界它不对人物外貌、内心活动作情节外的过多交
待而是通过语言、行为、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个性。《水浒传》不仅继承而且进一步发展了这一
手法使得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
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
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
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
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
击。 在这108位好汉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著名的领导者——宋江了。宋江自幼读儒家书受传统教育
走入社会后在县衙中做小吏刀笔精通。他的出身经历和性格使他了解和体验百姓的痛苦有正义感
养成一种办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的性格。宋江到梁山以后他处理问题比较周全有人说他虚伪、
玩权术这是他处理问题的一种手段如俘获霹雳火秦明让位卢俊义等。他犯罪后衙门给他戴上枷锁
别人把枷锁打开时他说不能这是国家的法度。 宋江虽在文武方面并无过人之处但能当梁山的首领
是由于他仗义疏财在江湖中有一定的号召力关怀兄弟兄弟遇难设法相救有一定的组织和军事指挥
才能如三打祝家庄战役他注意总结经验从调查虚实入手又拆散祝家庄与其他二家联盟等。 受招安
以后宋江成为了一个朝廷的忠臣。他的思想是为国家出力保人民平安。晁盖死后宋江将“聚义
厅”改为“忠义堂”这对起义军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水浒传》中宋江的一大关键。受招安以后
把梁山上的“替天行道”大旗改为“顺天护国”他也由起义军首领走到服从朝廷的顺臣。这时宋江的思想是我是热爱国家的皇帝代表国家朝廷不负我我不负朝廷。他不听吴用等好汉的劝阻去征起义军领袖方腊打得十分惨烈。 宋江带领众人征方腊以后原本的108位好汉还剩下27个其余的不是牺牲就是出走了而朝廷并不信任他对他加害致死。宋江临死前唯恐李逵再次造反让李逵喝药酒被毒死。 宋江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义英雄梁山首领招安后成为朝廷忠臣最后是悲惨的结局。 还有一个经典的情节——“武松打虎”这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武松是《水浒传》中杰出的人物在他身上寄托了人民战胜恶势力的理想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表现了他的武艺高强勇猛过人。武松是山东清河县人人称二郎。他“身长八尺”“浑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当初武松上景阳冈看到官府榜文时不但没有被吓倒还大胆的躺在青石上睡觉。而当遇到一只吊睛白额大虎他临危不惧一把抓住大虎的头按到地上然后用左手紧紧揪住虎的顶花皮右手握成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猛打六七十下直至大虎气绝。这就是英雄不畏强敌面对困难时的气概往往更能鼓起自信的勇气。 《水浒传》诚如一般所理解通常被评价为一部正面反映和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当然小说中描写梁山泊的某些基本宗旨确与历史上农民起义所提出的要求有相同的地方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梁山英雄的个性更多地反映着市民阶层的人生向往。然而梁山英雄的成分却几乎没有真正的农民这里人员成分复杂从事的职业五花八门甚至偷骗也可以作为谋生的技艺这里没有长幼之序、尊卑之分摆脱了农业社会的宗法意识也摆脱了实际的农民起义组织中所不可能没有的等级制度。这种带有空想性质的社会图景和农民的社会理想、农民起义的政治组织有着明显的区别。再看小说中大量描写到的城市景象、商业活动以及所表现出对商人的尊重无不打上了市井性质和市民阶层的深刻烙印。

  这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她的生活遭遇令人同情,但她那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更为人们所赞赏。
  在里德太太家,10岁的简面对舅母、表兄妹的歧视和虐待,己经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当她的表兄殴打她时,她勇于回击;当舅母嚷着叫自己的孩子远离她时,她高喊“他们不配和我在一起”;当她被囚禁在空房中时,想到自己所受到的虐待,从内心发出了“不公正”的呐喊。在孤儿院,简的反抗性格更为鲜明,这和她的朋友海伦·朋斯忍耐顺从的性格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海伦·朋斯虽遭迫害却信奉“爱你的仇人”,在宗教的麻痹下没有仇恨,只有逆来顺受。而简对冷酷的校长和摧残她们的教师深恶痛绝。她对海伦说:“假如她用那根条子打我,我要从她手里把它夺过来,并且当面折断它。”充分表露了她不甘屈辱和不向命运妥协的倔强性格。
  小说主要描写了简·爱与罗契斯特的爱情。简·爱的爱情观更加深化了她的个性。她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而不应取决于社会地位、财富和外貌,只有男女双方彼此真正相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在追求个人幸福时,简·爱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纯真、朴实的思想感情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仆人地位而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的爱情是纯洁高尚的,她对罗契斯特的财富不屑一顾,她之所以钟情于他,就是因为他能平等待人,把她视作朋友,与她坦诚相见。对罗契斯特说来,简·爱犹如一股清新的风,使他精神为之一振。罗契斯特过去看惯了上层社会的冷酷虚伪,简·爱的纯朴、善良和独立的个性重新唤起他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因而他能真诚地在简面前表达他善良的愿望和改过的决心。
  简·爱同情罗契斯特的不幸命运,认为他的错误是客观环境造成的。尽管他其貌不扬,后来又破产成了残废,但她看到的是他内心的美和令人同情的不幸命运,所以最终与他结婚。小说通过罗契斯特两次截然不同的爱情经历,批判了以金钱为基础的婚姻和爱情观,并始终把简·爱和罗契斯特之间的爱情描写为思想、才能、品质与精神上的完全默契。
  简·爱是个不甘忍受社会压迫、勇于追求个人幸福的女性。无论是她的贫困低下的社会地位,或是她那漂泊无依的生活遭遇,都是当时英国下层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作者能够把一个来自社会下层的觉醒中的新女性摆到小说的主人公地位,并对主人公为反抗压迫和社会偏见、力争取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为追求幸福生活所作的顽强斗争加以热情歌颂,这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是难能可贵的。
  《简·爱》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整部作品以自叙形式写成。大量运用心理描写是小说的一大特色。全书构思精巧,情节波澜起伏,给读者制造出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而又不脱离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背景。作者还以行情的笔法描写了主人公之间的真挚爱情和自然风景,感情色彩丰富而强烈。这部优美、动人并带有神秘色彩的小说,至今仍保持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傅雷与夫人朱梅馥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 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这是家书,但又不仅仅是家书.傅雷先生早年留 学法国,在美术,音乐鉴赏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与儿子通信时,他也对中外的艺术家及其 作品做了深入剖析,其间不乏对贝多芬及莫扎特等音乐家的经典点评.因此,《傅雷家书》 也是一部优秀的美学鉴赏作品. 由于在傅聪幼年时傅雷先生对他的教育过于严格, 导致父子二人关系并不亲密. 面对这 样的父子关系, 傅雷先生在通信伊始就对儿子表达了自己的悔恨, 并且在以后的信中也一再 提到自己的教育有不适当的地方, 并感叹儿子能够避开这些不利因素, 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 艺术家.他的去懊悔的同时也夹杂着自豪:当儿子傅聪在国际钢琴赛事上获得大奖时,他会 忍不住大赞道:"想不到你有这么些才华,想不到你的春天来得这么快,花开得这么美,开 到世界的乐坛上放出你的异香……我做父亲的一向低估了你, 你把我的错误用你的才能与苦 功给点破了,我真高兴,我真骄傲,能够有这么一个儿子把我错误的估计全部推翻!";当 他感到儿子在思想上更加通达更具哲思时,他又这样写道:"你分析能力比以前强多了,态度 也和平得很.爸爸看文字多么严格,从文字上挑剔思想又多么认真,不会随便夸奖你的"; 而当他感到儿子在日益成熟时,他丝毫不吝表达自己的爱意与赞美:"孩子,你一天天的在 进步,在发展:这两年来你对人生和艺术的理解又跨了一大步,我愈来愈爱你了,除了因为 你是我们身上的血肉所化出来的而爱你以外, 还因为你有如此焕发的才华而爱你: 正因为我 爱一切的才华,爱一切的艺术品,所以我也把你当作一般的才华(离开骨肉关系),当作一 件珍贵的艺术品而爱你."这些文字,即便没有什么文化的人,也可以轻易领会,因为天下 父母皆是如此! 我们常说"严父",而严父的"严"正是基于对子女前途的忧虑而产生,是一种更悲剧性的 付出.因为,当子女们年纪尚小时,往往无法理解这份隐藏在严肃外表下的感情,很可能在 父辈与子女之间刻下了一道深沟.只有到儿女心智足够成熟,甚至直到自己也为人父母,才 能真正理解父亲.傅聪先生即在自己的某封回信中这样写到"我一天比一天体会到小时候爸 爸说的"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可见他也渐渐理解了父亲的一番苦心. 傅雷先生正是基于对儿子的深情,才借着书信与笔墨表达出平时未曾出口的关怀.然而, 这样深挚的关怀,又怎会仅仅停留在表情达意的层面上呢? 传雷在给传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 gossip(闲话),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 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 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 时刻刻,随处给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 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从以上这些文字看来,傅雷先生的确是按照他在信中对傅聪先生提出的"做人,做艺术家, 再做钢琴家"来要求他. 傅雷先生性格严谨,对待朋友如此,对待工作更是如此.他苦于自己的文字太"实"而不 够灵活,不能完美地展现某些原著的神采,为此专门阅读老舍等作家的作品,求得更具活气 的文字.傅聪的弟弟傅敏这样描述他的父亲"爸爸一生工作严谨,就是来往书信也整理得有 条不紊.每次给哥哥的信都编号,记下发信日期,同时由妈妈抄录留底;哥哥的来信,也都 编号,按内容分门别类,由妈妈整理成册."这样的身教,加之信中的谆谆嘱托"提醒你一句: 信中把'自以为是'写作'自已为是',此是笔误,但也得提一下.","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 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 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足见他时刻对儿子的做事方法 乃至一些生活细节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是凝结了一位智者思虑的笔墨. 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与 夫人朱梅馥双双愤而弃世,悲壮地走完了一生. 他的高洁品德在与傅聪的信中表露无遗,由于傅聪先生一直在外国学习,表演,傅雷先 生总是提醒他祖国, 民族的重要. 某次傅聪想回国探亲时他以减轻政府的经济负担为由拒绝, 而事实上, 他内心里极渴望与儿子团聚. 这也许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的良心——对自己的个人 生活不过分要求,可是对工作及祖国的热爱总是无限度的. 书中展现出的傅雷先生的优秀品德,也许在现今的社会中已经绝迹, 但正如普希金所说: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所以,正是基于此,这份回忆便更增其可贵. 傅雷的家书,文字精粹优美,是真情的流露,读来感人至深.我们从他的家书中,不但 解到了这对父子之间感人的故事,还能学会做人的道理.

回答2:

要应付考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