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红楼梦》《高老头》每部作品读书笔记不少于2000字?

2024-12-04 01:37:3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一直对《红楼梦》怀有一份敬畏之情。很喜欢《红楼梦》也很想发表一些我的看法,但我不敢,我深怕我的无知亵渎了红楼之情;试想我国文化之巅峰巨作,又岂是我这无知红楼迷者所能知晓领悟的。
今日,借导师之“鞭策”,挥酒后之狂言,抒红楼之宝黛钗情,感人生之寂寥沉浮,缘黛玉之失败婚姻,折为人处世之道理。凭借我的浓浓的红楼情、黛玉情,感悟社会为人之方与圆。
特别喜欢林黛玉,源于她的痴、她的颦、她的美、她的魅,更源于她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与忠贞不渝。但众所周知,她的爱情是失败的,她的最终结果是“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清秋月冷,寒塘浮鹤,最终湮没了凄凄惨惨的花魂。人们都说黛玉爱情失败的罪魁祸首是当时的封建制度,不错,封建礼教对自由爱情的抹杀不能说没有,但我们更应该尊重历史,探究黛玉爱情失败的内因。环境我们无法改变,唯能改变的就只有林黛玉自己。黛玉是改变了,但却不是适应环境,而是想试图改变环境,与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作斗争,于是就造就了向往自由、孤高清冷的林妹妹。所以,她的爱情失败了。
其实从林黛玉的爱情的失败中,可以折射出许多当时的甚至是当今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在为人处世方面对人有着很深的警示作用。林黛玉用她短暂的一生诠释了她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与忠贞不渝,也用她一生追求的足迹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学习和借鉴的经验。通过林黛玉的一生的简短缩影,为我们展示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爱情的纠纠纷纷,更是一种不甘于命运的奋斗的精神和凄凉悲剧爱情给我们的教育警示意义。
林黛玉是红楼中的精神瑰宝,她的身上所展现的许多气质与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反省。简要罗列五点:
第一,对爱情的向往追求与忠贞不渝。她一直都是相信并且追求真正的爱情的,她从不束缚与现实,也从不畏惧所谓的封建礼教制度。对爱情的态度勇敢,执着,也更加叛逆。她对宝玉的爱体现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不苛求宝玉求功名,宝玉挨打的时候洒下真情的泪,对宝玉的劝诫与发脾气等等。这一点不仅对是当时封建礼教爱情的冲击,即使是现今也很值得人学习。尤其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钱权泛滥的社会保持对爱情的忠贞与专情是多么令人向往与追求。
第二,爱学习和授业解惑。黛玉是一个特别爱学习的人,五岁就读完四书,诗词就更不用说了,聪明灵巧,这一点通过她的才情可以得到充分体现。她是红楼中最有才华与作品最多的人,也是最用功刻苦努力学习的人。同时她也是一名很好的老师,当一点基础都没有的香菱想学诗时,她勇敢地担起了老师的责任。量才施教,授业解惑,循环渐进,用心与方法并用最终使香菱也成为一个诗人,她无疑是具有高尚师德的良师益友。
第三,对人真诚友善,平易近人。人们都说黛玉很小气,却忽略了她的大度与对人真诚。大观园中,最没有主人架子的人就是林黛玉,她与她的丫鬟们更多是朋友而不是主仆。对紫鹃的友善与真诚,对雪雁的关爱与包容,对下人的平易近人与资助。她死了,她的丫鬟们“恨不能与俱去”。还有对姐妹们的真诚热情,湘云因说两腮作痒,恐又犯了杏癍癣要用蔷薇硝,黛玉忙命紫鹃包了一包, 递与其丫鬟莺儿。化之到今天,她无疑是能够结交到真正朋友的人。
第四,她的孝心也很感人。“女学生(黛玉)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女学生侍汤奉药,守丧尽哀”、母死后,黛玉“不忍弃父而往”外婆家,每年七八月,都要祭拜父母,等等。她对父母的孝在当今这个亲情有点缺失的社会很令人敬佩与学习。
第五,对生命的敬畏与怜惜。黛玉葬花是红楼中的一个精彩片段,《葬花吟》是其代表著作,这其中对生命的见解相信即使是现代人也喟叹弗如。她对一朵落花都会怜惜与慨叹,对一片落叶都会堪怜与悲愁,这充分体现了她对生命的珍惜与敬畏。与现今的人草菅人命、破坏植被相比,难道不令我们惭愧与学习吗。
但是,我们知道,林黛玉的爱情最终是失败了。究其原因除了一定的无法改变客观条件外,更重要的是她的一些主管原因,主要在为人处世方面。当然,这也是值得我们深思借鉴的地方。纵观全书,黛玉爱情的失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她爱上了一个不值得爱的人。林黛玉的悲哀是她爱上了贾宝玉这样的纨袴子弟,懦弱无能还风流多情,沾花惹草的在脂粉堆里混,没有一点责任感。爱上了这样的人使得寄人篱下的林妹妹如何能不敏感?可以说黛玉以后的一切性格上的缺陷的罪魁祸首就是贾宝玉,但也没办法,那样的环境黛玉也没法遇上能与她匹配的人,可以说她爱上宝玉那是屈尊含辱了。
第二、为人过于敏感与知性,不注重场合话语。很多人认为林黛玉太小气就源于她太敏感、太知性了。经常对宝玉使使小性子,发发脾气也是很正常的,恋爱中的男女谁能避免了。但她太敏感了也不注重场合,经常当众给宝玉难堪,试想在别人的眼中这样的黛玉能够成为一个好的宝夫人吗。同时,她对周围的人周围的事物也过于敏感,在书中经常可见。因宝玉探望宝钗,当着薛姨妈的面含沙射影数落宝玉,话中带刺,因而得罪了长辈;观戏时对宝玉的刻意维护不留情面,闹得众姐妹不欢,因而得罪了姐妹;因一些小的事情数落丫鬟婆子,得罪了下人。她太敏感了,敏感的因落花而悲伤,因小事情而凄惨,因而也造就了她的抑郁性的气质和不讨人喜欢。
第三,人脉资源的缺失。客观上讲,林黛玉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孤苦零丁,不得不背井离乡,寄人篱下,使得她不具有与宝玉门当户对的家世;主观上说,黛玉在平时的生活中过于直性,不圆滑,不注重人缘的培养,从而是她丧失了可能成为宝夫人的群众基础。多个朋友多条路,有黛玉的教训,如今的我们应该懂得这一点。
第四,未谙处世之术,不懂方圆之道,无尺度,不让人。黛玉为人孤高自许,目下无尘,不懂得为人处世之道理。她不论与谁的相处上都拿捏不好分寸,由着自己的性子,处处争强好胜,特立独行,且出言尖刻,入木三分,从不让人。有一次,宝黛两人说话话说恼了,宝玉生气了,要砸“通灵宝玉”。黛玉这时,不仅不去劝说,反倒说起风凉话来:“有砸他的,不如来砸我。” 事情越闹越大,袭人见黛玉这样,便勉强笑着劝宝玉:“你不看别的,你看看这玉上写的穗子,也不该和林姑娘拌嘴。”这本是向着黛玉说宝玉不是的好话,黛玉偏偏好话没好听,惹起火性来,赶来夺过去,顺手抓起一把剪刀把穗子剪了几段。袭人见反劝出了不是,只是说:“何苦来,这是我才多嘴的不是了。”话里透着对黛玉的不满。贾母、王夫人闻讯赶来,为了息事宁人只好把无辜的袭人、紫鹃们责骂了一顿。因黛玉的脾气乖戾,弄得大家都不安生:使贾母、王夫人直皱眉头,心生不满;使袭人诸丫头无辜背过,心怀怨恨;使宝玉爱恨交加,平添苦恼。小事一桩,却把周围的人都得罪光了,林黛玉实在未谙处世之术。
第五,抑郁的性格葬送了婚姻,葬送了性命。红楼一书中,我们都能深刻的感觉到林黛玉身上散发的抑郁凄凉气质。因为只看到昨日黄花,使得原本体弱的身体更加虚弱,丧失了成为宝夫人的身体健康条件;因为悲花残月冷,使得无论是她的人还是她的诗词到处洋溢着“昏昏惨惨似灯将近”的气息,思维方式上的消极和被动使其丧失了成为宝夫人的开朗活泼上进的性格。总之,因为黛玉的抑郁性的性格使其“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疏于社交,也加速了她婚姻的失败。
总之,一粒沙子可以看到一个世界,一朵野花可以看到一个天堂,从红楼中林黛玉这个人身上,折射出很多人生的道理,这其中既有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也有让我们吸取教训引以为戒的。
最后,很庄重也很隆重的向大家介绍《红楼梦》这本书,第一次看可能不甚理解,第二次看就会品出其中滋味,再看相信你会离不开它。真的,其中值得我们学习反思的东风西很多很多。
2\《高老头》
细细品读着巴尔扎克的语言,这部跨越时代的作品令我产生了对人性,对社会深刻的思考。作者笔下,社会仿佛成为了人格的战场,人人都为生存争上游而不择手段。贪婪、暴戾和冷酷呈现在书中,我便会被深深触动,思考并追寻着道德与金钱的天平到底倾向何方。
《高老头》背景是十九世纪初的波旁复辟时期的法国社会,资本主义思想开始默默覆盖西方社会,但同时封建思想也存在于百姓心中。《高老头》便描写了这一时期封建贵族在权力与金钱中挣扎,封建思想者在之间痛苦,终被金钱吞没的过程。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高老头将全部感情放在女儿身上,为她们付出了巨大的金钱,却最终得不到女儿尊重爱护,郁郁而终。我感到十分的悲哀,这一种父女关系竟然是在金钱的基础上来建立的,这种关系随着高老头的钱袋被榨干,亲情也就脆弱的瓦解了,我想这是作者对金钱的讽刺,对社会的讽刺:人性与亲情在金钱面前还是如此脆弱啊!
小说主人公高老头是封建宗法思想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所战胜的历史悲剧的一个缩影。高老头具有一份特别的父爱。他把女儿当作天使,竟然乐于牺牲自己来满足她们的种种奢望。为了女儿的体面,他停止生意,只身搬进伏盖公寓;为了替女儿还债,他当卖了金银器皿和亡妻的遗物,出让了养老金,身无一文;最后,仍然是为了给女儿弄钱,他甚至放弃了自尊,他竟想去“偷”去“抢”,去代替人家服兵役。巴尔扎克都曾赞叹“他无异于一个基督教神圣的殉道者”。事实上,高老头的父爱并不单纯,而带着阶级的复杂性,他的父爱是交织着封建宗法观念和资产阶级的金钱法则的。他既希望着女儿幸福快乐,却又希望女儿可以带给他更多的荣誉,更高的地位。让我感受到的是,高老头在这样资本主义思想张扬,金钱至上的社会中也被腐蚀,成为了地位与金钱的牺牲品。他用金钱去买女儿的“爱”,而女儿除了要钱却从来不看望他,这种“爱”注定是短暂的,不得不说,高老头对女儿是真正付出真心,含着泪水去爱女儿的。但在这种“吃人的社会”中,一切都拜倒在金钱下,他也败倒在了金钱的无情戏弄中。当他临终时,卧在病榻上,一边呜咽,一边喃喃:“我就要死了,在疯狂中,疯狂中死去!我气上心头来了!我现在才看清了我的全部生活。我上当了!她们不爱我,从来没有爱过我!”高老头死前的长篇独白是一份深沉有力的控诉书,“我上当了”的呐喊让人感到潸然泪下,让人为高老头的悲惨结果而感到悲哀,不得不让人对现存的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发出岔怒的谴责。作者对高老头的执迷不悟,对女儿的拜金冷酷,对社会的冷眼相视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讽刺。在这样的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被扭曲,就连真情实感也被吞没这不禁让我也感到迷茫,身处如此冷淡而悲哀的社会应该如何面对。这也许就是作者所考虑的吧,于是有了拉斯蒂涅这个角色。
拉斯蒂涅从外省来到巴黎,是个涉世未深、未被污染的青年,抱着理想与热血,想在巴黎重振家业,不幸的是,一来到这繁华的巴黎,便目睹了花钱如雨,灯红酒绿的生活。面对金钱与地位的压迫,他在多次的投降与反抗中“不幸地”明白了在这“文明的战场”,他需要更强有力的武器。于是她选择了一条社会上最最“正确”的道路,攀上一位贵妇,作为自己的靠山,从最低层开始,学习各种卑鄙的手段,利用她们往上爬。拉斯蒂涅深深受益于鲍赛昂子爵夫人和强盗“伏脱冷”的教导,在他们的教唆下,拉斯蒂涅逐渐丧失了正直的心,出卖灵魂以换取金钱。社交皇后教导他这个社会又卑鄙又残忍,要他以牙还牙去对付这个社会,拉斯蒂涅明白了在这个社会上越没有心肝的人爬的越快。这是怎样的悲剧,不仅仅是一个纯净善良的灵魂受到金钱与地位的侵蚀,更是身处这个社会最高层的人竟然都知道这个社会的卑鄙却又以更卑鄙的手段来对付它。“伏脱冷”曾对他说:“在这个互相吞噬的社会里,清白老实是一无用处的。”于是,他的野心开始膨胀,即使两个教导他的人都以悲剧收场,但他最终还是加入了追逐金钱与地位的队伍中,因为高老头的遭遇证明了崇高斗不过金钱利己拜金的原则充斥整个社会。让我感触良深的是,他埋葬高老头流下的最后一滴眼泪似乎是他内心道德最后完全的泯灭。作者并未写出拉斯蒂涅的结局,但却暗中讽刺着这社会对所有人的腐蚀。我想,这种社会下,人人都会感到无法改变的无奈,于是随波逐流,麻痹自我。“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现实”,在这种环境下,真的君子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念,不与他们同流合污。推广至现实社会,我们要抵抗住权力地位金钱等等诱惑,在品物流形的社会中保持着善良与关爱,这样才能不断影响社会,是社会阶段向“大同”前进。
高老头的故事真实的影射到现实中,作者批判了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亲情与爱情,透过高老头与拉斯蒂涅的悲剧,向我们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拜金主义的丑恶现实,抨击了统治者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展示了人性与社会的密切联系。这部传世之作带给了我对自身,对社会的深刻思考。这是个悲哀的故事,却让我们真正感受到社会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