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文)三月份考试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80分)和第Ⅱ卷提高题(20分)两部分,共100分
2、试卷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酌情加减1-2分,并计入总分。
知识点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必修二 第二单元
所占分数 分 分
第Ⅰ卷 基础题(共80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一)考查知识再认再现能力
1、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经历的过程是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2、中国古代商业最繁荣的时期是
A隋唐时期 B宋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秦汉时期
3、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大西洋——欧洲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
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欧洲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欧洲
4、关于家庭手工业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农户的一种副业B.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自己使用
C.剩余部分拿到市场销售D.在自然经济时代中可有可无
5、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
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 D.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定
6、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点是( )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 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 D. 生产高速增长取代缓慢增长
7、第二次工业革命首要标志性成就是
A.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B.汽车的发明
C.蒸汽机和轮船的发明 D.电力的广泛应用
8、下列对欧洲殖民扩张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②加速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③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 ④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二)考查知识运用
9、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10、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作坊生产
②技术和生产工艺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提供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交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如果你是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你来到长安,能够进行的商贸活动有①可以到西市与波斯、大食商人进行交易②为了财产安全,你将大部分金银储存在柜坊 ③你通过设在长安的市舶使进行对外贸易④你通过飞钱方法,可以回老家再将钱取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2、1992年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当时美洲印第安人后裔也用一种另类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以下几条标语,你认为哪一条最能表现他们的感情( )
A.“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B.“感谢哥伦布将光明带给我们”
C.“新大陆的伟大发下者” D.“哥伦布给我们带来财富”
13、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14、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 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
15、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相比更能体现下列哪一项重要原理?(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16、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16世纪欧洲的市民①你会发现市场上出现了花生、玉米、甘薯等农产品②如果你有机会去做生意,一般会获得较好的利润③如果你去美洲,可能会遇到一些装满了黑奴的船只④在陆地上,你可以坐火车;在海洋上,你可以乘汽船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三)材料性选择,提取信息,解决问题
17、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
①以农业 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础生产模式 ②不承担国家赋税徭役
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 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8、《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这段材料实质说明
A.唐政府限制城市商业的发展B.唐政府重视城市商业的发展
C.唐政府重视商品的质量 D.唐代城市实行严格的等级管理
19、下表反映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国家 数量(艘)
1500—1599年 1600—1700年 1701—1800年
葡萄牙 705 371 196
荷兰 65 1770 2950
英格兰 — 811 1865
欧洲合计 770 3161 6661
——安格森.麦迪生:《世界经济千年史》
A.16世纪后来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最多,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
B.17到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
C.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而致力于开辟新航路
D.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之势
20、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二、材料解析题
关键步骤:
21、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墨子》
(1)、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其特点是什么?(3分)
材料二、、嘉靖以后,苏州堪称天下第一雄郡。在周围长达40里的城区内,东部是以手工业生产为主的手工业区,西部是以商业为主的商贸区。在东区,“半城大约机户所居”,这里“比屋皆工织作”,“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构成了一个丝织商品生产的新天地。
(2)、材料二中的“新天地” 是指什么?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苏州出现这种“新天地”的原因。(4分)
材料三:
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 陆游《杂赋》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宋王安石《商感》
(3)、从材料中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唐宋政府依旧实行什么经济政策? (4分)
材料四::“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五:“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4)、从材料四到材料五反映了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六: 因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之澳门矣”。故于乾隆二十二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贸易。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派使团来中国,要求建立“充分的外交关系”。英使所提出的要求,遭到拒绝。乾隆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梁廷楠《粤海关志》
(5)、材料说明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上实行的是什么政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施这一政策的原因原因。(3分)
22、材料一
1498年,达•伽马抵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时,一位当地人问葡萄牙人到底想要得到什么,达•伽马回答说:“基督教和香料。”赫尔南多•科特斯在准备征服墨西哥时宣称;“我为获取金子而来,而不是来当农民种地的。”
材料二 马克思曾经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进行了科学的评价,他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材料三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西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实际传播到北美地区。——《第一次工业革命》
1830年,英国 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子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点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航路开辟的条件。(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内容,如何认识殖民主义?(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突出特点?(4分)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8分)
第Ⅱ卷 提高题(共20分)
一、选择题
易错易混:
世界由孤立到联系日益密切,并最终成为一个整体,联系所学知识回答第23、24题
23、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是资本主义发展及其扩张的必然产物②交通工具的发展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③英国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证明了世界市场的形成④客观上为中国工业化带来了机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④ D.②③
24、下列对世界一体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①促进了人群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②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③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④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⑤缓解了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矛盾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不是同一概念,存在许多差异,据此回答第25题
25、关于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产物②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等于自然经济,并延续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结束③都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④都出现在同一时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综合创新:
26、材料一: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是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晚期。发展到登峰造极程度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明清时代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发展的顶峰,但依然沿着旧轨迹运行,使原本处在世界领先的中国文化远远落后于欧洲文化,也为近代中国的悲剧发生埋下了伏笔。
材料二::欧洲欧洲各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相继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冲击着东方落后制度。
(1)仔细阅读材料,回忆必修一的的相关内容,从经济的角度阐述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拉开差距的原因?(6分)
(2)回忆教材列举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兴行业?(各举两例)(4分)
(3)(学法题)以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拉开差距作为研究内容,你会得到怎样的研究成果,请用一句话概括。(4分)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12月月考答题纸
得分框 卷I 卷II 卷面整洁 总分
第Ⅰ卷必做题(共8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1)
(2)
(3)
(4)
(5)
22、
(1)
(2)
(3)
(4)
第Ⅱ卷选做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题,共6分,请将答案按题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二、材料解析题:(共14分)
26、
(1)
(2)
(3)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文)3月月考答案
1—5ABBDB 6—10CDCBB 11—15 CAADA16—20CBADC 23—25CBA
21、(1)小农经济 生产规模小、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式经营方式;自给自足为目的.(3分)
(2)指的是资本主义萌芽。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
(3)商业发展深入到农村出现草市;酒店娱乐业兴旺;富商人身财产得不到保证。(2点即可) “重农抑商”政策(4分)
(4)井田制被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确立,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的发展(4分)
(5)闭关锁国政策(或海禁政策)。(2分)原因:直接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根本原因: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对东方的殖民侵略。(3分)
22、(1)西班牙和葡萄牙强化王权,支持远航;欧洲的造船技术取得很大进步,具备了远洋航海的条件;中国人发明的罗盘针传入欧洲并得到改进。(4分)
(2)殖民主义给亚非拉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同时摧毁旧社会体制,推动了亚非拉自身改选,通过改良或革命迈上了现代化道路,因此功过相抵。(4分)
(3)第一,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第二,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第三,几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第四 工业革命交叉进行(4分)
(4)新航路开辟—雏形 殖民扩张----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初步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8分)
26(1)明清:自然经济占主体,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迅速;重视商业(重商主义):积极进行殖民扩张(6分)
(2)第一次工业革命有新兴棉纺织业、机器织造业、交通运输业等;第二次工业革命有电力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通讯工业等。每一次对应任写其中两个。(4分)
(3)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4分)
问题请说清楚2013年7月19日16时11分53秒
问题请说清楚2013年7月19日16时12分4秒
问题请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