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底是冯桂芬提出的,还是张之洞?

2024-11-02 04:32:4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冯桂芬。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清末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初由冯桂芬提出,后由张之洞在《劝学篇》中系统阐述。

“中学”指以三纲八目即明德、新民、止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

扩展资料

“中体西用”思想的原因和影响

“中体西用”思想产生的原因有三:一是近代西方文化的传入与传播,是“中体西用”思想产生和发展最重要的思想基础;二是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体西用”产生的外部原因;三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文化的精华是“中体西用”思潮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体西用”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一是打破了“闭关锁国”的封闭文化思想,促进了开明思想和改革思潮的出现。“中体西用”思潮贯穿洋务运动三十余年,对当时的历史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为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维新思潮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是学习西方,创立军事企业,开展“求强”运动;三是创办民用企业,走向了工业近代化道路;四是仿效西方,努力造就和培养人才;五是“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践产生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回答2:

是冯桂芬提出的。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清末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初由冯桂芬提出 ,后由张之洞在《劝学篇》中系统阐述。

在张之洞思想观点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他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观。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早在1883年的山西巡抚任上就提出了“以商务为体,以兵战为用”,为了自救、自强,必须变法。

按照“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张之洞极力倡言变法。1898年张之洞在其代表作《劝学篇》中确立了学习西方的基本原则,即“西艺非要,西政为要”。张之洞所言的“西政”不仅有史志、官制、学制、法律等,还包括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等“实用”科目。

可以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张之洞在创办洋务过程中逐渐总结提炼出的思想观点,并逐渐成为清末思想界的主流话语。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1861年(咸丰十一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最早揭示了这种思想。

以后,谈洋务者以各种方式表达过。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4月,南溪赘叟在《万国公报》上发表《救时策》一文,首次明确表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概念。

次年,礼部尚书孙家鼐《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中再次提出,“自应以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于是在1898年5月出版了《劝学篇》,对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重申“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反对政治制度的改革

20世纪初年,清政府推行新政,仍然奉行这一主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张之洞“中体西用”观并非意味着保守

回答3:

冯桂芬是晚清思想家、散文家,是改良主义之先驱人物。是他最早表达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但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张之洞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把它系统化、理论化,使它成为中国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所以一般认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张之洞提出来的,这种思想在张之洞那儿成熟完备起来。

回答4:

张之洞总结的,概念是冯桂芬表达的,但这句话不是他说的,是张之洞

回答5: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张之洞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张之洞在其著作《劝学篇》中全面论述了这一思想。张之洞为了调和统治阶级顽固派和改良派之间的矛盾,系统地总结了自己的洋务实践,把前辈的思想归纳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样一个口号,成为洋务派的思想武器。张之洞的《劝学篇》全面阐发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中体”是指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是指近代西方的先进科技。“西学”为“中体”服务。

介绍:

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中学”指以三纲八目即明德、新民、止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中学和西学之争并没有停止,几乎当时整个中国知识界、思想界和学术界都参与了这个大论战。清朝官员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个口号很流行,但他是在满清传统体制已经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中学巩固地盘,以便维持中学正统的地位,也就是封建的体制。这跟最早冯桂芬提出的“中学为主、西学为辅”是为西学占一点地盘而不是让中学独占的目的完全不同。

它是封建主义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结合的产物,对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过较大影响。早期对于冲破封建顽固派的阻挠,引进西方自然科学,促进中国工业、军事的近代化和新式教育的产生发挥过积极作用,后期成为清统治者对抗资产阶级维新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