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说在秦朝完成了万里长城的修建,经历了 9 年。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扩展资料:
秦始皇修长城,不是因为当时、或者说他自已怕北方游牧民族,而他怕他自已的子孙受到北方民族的侵略。一份资料上说,一个叫卢生的方士,受始皇之命出海,回来后,给始皇带回了句话,说:“亡秦者,胡也。”
始皇这个人相当迷信方士,所以他从子孙后世界角度,想修一个长城,让这个句话落空。所他把修长城当做小老百姓修自已家院墙一样来修。但这条院墙出太长了。所以动用了秦国全国的国力。让多少老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
修长城的举动,也是简接激发民变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另外角度讲,最后亡秦的,还真有胡的作用,不过从秦人手中接过天下的则是汉人。对于方士带回的谶语,根据秦国选都江堰的前例,很可能是六国故人想出来的,耗秦国国力的法子。给套住始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城
只能说在秦朝完成了万里长城的修建,大约经历了 9 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正在从事国内的各项改革,但北方匈奴贵族集团觊觎中原财富,经常南下侵扰,匈奴贵族趁着北方的燕国、赵国的衰落,一步步向中原侵犯,把黄河河套地区大片的土地夺了过去,给人民带来了莫大的痛苦,同时对秦国的首都咸阳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当时在群众中就流传着“亡秦者胡也”的说法,可见问题的严重性。秦王政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派大将蒙恬率兵30万讨伐匈奴,夺回河套以南地区。接着又夺回河套以北的阴山一带的大片国土,重新设置九原郡。匈奴贵族的进犯虽然被赶走,但它的实力并未受到彻底的打击,对秦国内地仍有很大的威胁,这就需要时刻防备匈奴人的再次进攻。于是秦始皇决定修筑起一条新的长城。
秦王朝从民间征发大批的民工,同时命令大将蒙括率士卒来修筑长城。这条长城以六国时的秦、赵、燕国北部的原为防御匈奴而修筑的旧长城为基础,修葺、增补,同时又建造不少新的城墙,将它们连接起来,使之屹立于秦王朝的北方。这条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沿广阔的黄河流域,依峻峭的阴山山脉,行经内蒙古草原,蜿蜒曲折,全长约5000余公里,前后共用9年时间,终于修筑起这抵御外敌的屏障。
======================
我国北方的长城,开始于战国秦、赵、燕三国,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长城超过5000公里的有三个朝代:
一是秦始皇时修筑的西起临洮八达岭长城,东止辽东的万里长城;
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今新疆,东止辽东的内外长城和烽燧亭障,全长1万三千多公里;
三是明朝修筑的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畔的长城,全长8851.8公里, 由于时代久远,早期各个时代的长城大多残毁不全,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一般人谈的长城,主要指的是明长城。所称长城的长度,也指的是明长城的长度,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达鸭绿江畔,所以说大规模的话应该算是明朝
万里长城修建用了2000多年时间才完成。
根据历史记载,从战国以来,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最早是楚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敌国,开始营建长城,随后,齐、燕、魏、赵、 秦等国基于相同的目的也开始修筑自己的长城。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著名大 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姚,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 万里长城,这就是“万里长城”名字的由来。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
万里长城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
春秋战国时期,秦韩赵燕的北方边界常受胡人袭扰,为了防备胡人的入侵,秦韩赵燕四国开始在北方修筑长城。
公元221年,秦兼并六国,蒙恬率大秦精锐北击匈奴,使得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但为了帝国的长治久安,始皇帝又征服六国囚徒民夫,在原秦韩赵燕长城的基础大规模修筑长城防线,东西延绵万里。
汉代同样为了防备匈奴,朝廷还在继续修筑长城,构筑关隘。之后的三国、魏晋南北朝由于都没有真正一统天下或统一的时间很短,长城的修建也逐渐荒废。
直到杨坚建隋,灭陈而统一中原,同样为了防备北方的游牧民族突厥,长城又开始重新被重视,就得城埂也开始被修缮。可自隋唐后,五胡乱华,加之后来的两宋的统治疆域并没有延至北地,一直到元,前后数百年时间长城的修建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庆幸的是,工院1368年,大明帝国建立,北方的领土重新归于汉家统治,有明一代,前后两百多年,明朝都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所以说我们现在看到的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建于十四世纪的明长城。
可以说,长城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约为公元前七世纪),期间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21196.18千米。故此,长城的修建时间可以认为是从公元前七世纪开始,一直到17世纪(明亡于1644年),前后时间跨度约为2000年。
万里长城的修筑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早在西周时期,北方的诸侯国为了抵制蛮族的侵扰,已经开始修筑城墙,知道战国才初具规模,其中以燕国为代表,后来秦始皇统一全国,更加注重长城的修筑,孟姜女哭长城就是这个时期,再后来,汉朝统一中国,由于刘邦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当时国力匮乏),对北方的匈奴也都是采取长城阻挡的战术,到汉武帝被击匈奴时才有所改善,从这以后,入主中原的许多王朝都不断的修筑长城抵抗北方民族南下,晋、南北朝、隋、唐、宋、明、清都曾不断修缮和延长,直至今天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