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头的史诗》是苏联作家包戈廷作品,写于1930年。
兹拉陶斯特是南乌拉尔的一个主要城市,这里的工匠们从农奴制时代起就擅长于钢铁的熔炼、淬火和锻制。白天,各冶金厂冒出大股大股蓝灰色的烟雾;夜间,浓烈的火焰象一块块大红布迎风招展,高炉和平炉的隆隆声不断响彻这座环山抱岭的工人城。
某工厂老工人司杰潘在坩埚里偶然炼出了一种耐酸钢,他用这种钢制成钳子,解决了钳子在酸液中因氧化而很快损坏的问题。但是,这些钳子突然不翼而飞了。为此,司杰潘又气又恼,骂不绝口。工厂的技术指导员克瓦沙一听就知道司杰潘炼出的钢的价值:这是真正的不锈钢。他气愤地质问司杰潘:“你知不知道你炼出的是什么?不管在哪一个国家,都有人给你这个蠢东西几百万卢布。你造出了比黄金价值更高的金属。……你怎么炼的呢?”“怎么炼出这鬼东西,我可记不得了!”——司杰潘的回答使克瓦沙大失所望。于是厂里决定由工程师格列勃、司杰潘和技师组成3人小组,继续冶炼。
这时从莫斯科来了个特派员,叫鲁达科夫,是格列勃大学里的同学,此人与一个混在外国参观团里、能讲一口流利俄语的外国人吉普斯早有勾结。吉普斯是外国“远东钢铁联合公司”安插的特务,他为了推销他的公司的斧头,暗中勾结鲁达科夫阴谋破坏兹拉陶斯钢铁厂的生产和试验。他们俩表面装作不认识,背地里却在进行着肮脏的交易。吉普斯说:“密斯脱鲁达科夫,‘远东钢铁联合公司’想知道未来的局面。我想我们会付钱的……斧头是什么?是一块钢。钢又是什么?钢是国家的冶金工业问题。”这时鲁达科夫递给吉普斯一包东西,然后又递给他一份文件和一份电报,吉普斯看了一眼,说:“贸易协定已经签订了?我们的斧头现在正往俄国装运?”他们正要往下谈,忽然听见人声,便各自转身而去。
司杰潘等人的试验失败了。厂长告诉大家:莫斯科通知说,已经同外国钢铁联合公司签订了总的贸易合同,因为我们造不出合乎标准的斧头,只好依赖外国。鲁达科夫马上说:
“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就倒霉在这斧头上面了。现在只好用外国钢铁联合公司的订货来砍我们的森林了。不好受啊!价钱贵,不合算。我们知道。但我们自己没有产品,怎么办呢?我要对此作出回答……不管怎样,为了总的任务,我们必须牺牲这个工厂的局部利益……”
霎时间,车间停工、工人解雇的流言不胫而走,全厂人心惶惶,议论纷纷。
党委书记巴尔古津召开全体党员大会,通过了决议:我们决不低头。他对厂长说:“随他鲁达科夫去煽风点火、订计划、发指示吧,你不要作声,……我们悄悄干我们的。……不用理他!”他号召大家要进行战斗,要为自己的斧头、为自己的钢铁、为自己的工业化而战斗。要求动员群众,把战斗任务一直贯彻到小工中间去,掀起一个反对“远东钢铁联合公司”的热潮……然而司杰潘等人的试验一再受挫,烧坏了一号炉,造成了停工,工人中产生了怨言。但厂长“要求大家全力帮助试验”,巴尔古津对工人们说:“刚一出毛病,你们就喊救命!那我们还算什么布尔什维克呢?”
这是苏联的建设初期,群众生活非常艰苦,由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工厂的任务又非常繁重,劳动力缺乏。厂宣传员安卡便将妇女们动员起来到砂轮机上磨斧头,大家一听自己的工厂有了困难,都表示愿意帮助。安卡组织她们学习福特的流水作业法,工作提高了效率。工人们设计出对斧头一次加热的联合机,改装锤头……工厂很快走上了轨道。技术指导员克瓦沙高兴地说:“关于斧头的史诗就要在我们这里咏唱了。”
正在这时,工厂突然遇到财政上的困难;无钱取回必需的零件。因为上级听信了特派员的报告,停发了给工厂的贷款。工厂党组织决定把半个月的工资借给工厂。经过动员,工人们纷纷自愿拿出半个月工资。困难一个个地克服了。试验坚持进行,失败了再干,人们累得精疲力竭。但是最后终于炼出了新的苏维埃的耐酸不锈钢。老工人司杰潘激动地哭了起来。
鲁达科夫停发贷款的阴谋失败了,但吉普斯仍不死心,他通过鲁达科夫想收买工程师格列勃,让格列勃的老婆叶卡捷林娜签了一张字据,保证丈夫“拒绝进行这样的试验,并且5年不从事专业工作。”吉普斯为此出价10万卢布。叶卡捷林娜要求丈夫履行这个“保证”,但遭到格列勃的断然拒绝。特派员鲁达科夫无计可施,想借机溜走,克瓦沙告诉他说:“我们早就想从这儿用独轮车把你光着屁股送走了……”不过,厂长管理处那里还要“有一番特殊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