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的定义: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与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该定义具体突出了物流的四个关键组成部分:实质流动、实质存储、信息流动和管理协调。
物流的理论发展是循序渐进的。美国物流管理协会2002年1月份发布的一个新定义:物流是供应链运作中,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销售地之间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改动之一,是以满足客户要求,而不是客户需求,供需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概念,满足客户要求则更具体了;第二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对产出地和销售地之间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储存所进行的计划和流行的动作。原来没有反向,现在把反向也放进来了。
物流的分类:
1、按物流的作用分类: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
2、按物流系统性质分类:社会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物流。
3、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分类:地区物流,国际物流。
扩展资料
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国形成的,起源于20世纪和困陵30年代,原意为“实物分配”或“货物配送”。1963年被引入日本,日文意思是“物的流通”。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的“物流”一词逐渐取代了“物的流通”。
中国的“物流”一词是从日文资料引进来的外来词,源于日文资料中对"Logistics"一词的翻译“物流”。
中国的物流术语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尺桥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唤戚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物流 英文名称:logistics 定义: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而对商品、服务以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的规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物流:以仓储为中心,促进生产与市场保持同步。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
基本职能:
1、运输职能
2、仓储职能
3、配送职能
4、包装职能
5、装卸搬运职能
6、流通加工职能
7、信息处理职能
一、物流概念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从供应开始经各种中间环节的转让及拥有而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实物运动,以此实现组织的明确目标。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服务业。
二、物流分类
1、宏观物流
2、微观物流
一、宏观物流。
宏观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兄含,区域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物流活动。宏观物流又称社会物流或国民经济物流,具体包括部门物流、区域物流和国际物流。
1、部门物流。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物资资料的流转。部门物流反映了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的部门结构,是各部门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社会生产力羡枝笑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部门和企业之间的分工日益细化,这使得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的物流活动越来越复杂。各个部门在生产上要相互衔接、紧密配合,以实现国民经济顺利运行,就要求投资品生产、消费品生产、中间产品生产以及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依据它们在生产和供应上的相互衔接性,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物流系统。物流不畅,必然影响一些部门的发展,造成国民经济部门发展的失衡。
2、区域物流。包括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物流和不同区域之间的物流。任何生产都是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的。由于自然、技术、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制约,客观上形成了一定的生产和经济协作区域,这些区域又构成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地区和空间布局。经济区域是以城市为中心的,一般来讲,一个城市就是一个经济中心。城市的经济活动以物流为依托,其发展对物流有很强的依赖性,区域内的发展规划,如工厂、仓库、住宅、商业以及道路、桥梁、车站、机场等都要以物流为约束条件。
3、国际物流。是国家之间经济交往、贸易活动中的物资资料流转。国际物流是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发展的,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使国际分工日益深化,世界经济联系日趋密切,生产国际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全面强化,跨国公司内部的交换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分工从不同产业部门深入到同一行业不同产品之间,出现了若干国家协作生产的“国际产品”。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使国际贸易迅速增长,各国之间经济发展对国际贸易的依赖性大幅度提高。
二、微观物流
微观物流是局部范围的物流,又叫做企业物流。微观物流是企业生产过程各个阶段物资资料的流转。具体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
1、供应物流。企业供应生产所需原材料、零部件、燃料、辅助材料的物流活动。具体包括采购、运箱、装卸、检验、入库等环节搭顷。供应物流对企业生产有着直接的影响,生产所需物资资料供应的时间、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产节奏和生产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生产物流。指伴随着企业生产工艺的物流活动。生产物流一般从企业物资供应仓库开始,按照生产进度和要求,对物资进行分类,装卸搬运,向各个生产环节和作业场所配送。在供应商服务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往往是在指定的时间,把指定的数量直接送到指定的作业场所,形成生产物流的起点。
3、销售物流。指伴随企业销售活动,将产品转送给客户的物流活动。具体包括仓储、分类、包装、装卸、运输和售后服务。产品在销售之前,都需要存储起来,存储货物可以在工厂或者附近,也可以在各个销售地点分散存储。按照客户订单或供货合同,对存储的货物进行分类、包装、运达客户指定的地点,并进行必要的服务,是销售物流的全过程。
4、回收物流。指企业在供应、生产、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可再利用物资的回收活动。具体包括供应物流过程和销售物流过程产生的可再利用的包装物、衬垫物等的回收。
5、废弃物流。指企业供应、生产、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品的收集、处理和再生的物流活动。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废水、废气、废油以及各种废弃物,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废弃物严重污染环境,危及人类的生活环境和人身健康,在世界各国都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百度百科--物流
一、物流的概念
我国”物流“的概念: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物流的帆粗散概念最早是在美国形成的,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原意为“实物分配”或“货物配送”。1963年被引入日本,日文意思是“物的流通”。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的“物流”一词逐渐取代了“物的流通”。
二、物流的分类
1. 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是需要特别装置,需要注意运送过程、时间掌控、运输型态、物流成本所占成本比例非常高的特殊物流形式。
2. 敏捷物流
敏捷物流(Agility Logistics)亦称敏捷供应链(Agile Supply Chain.ASC),多数的中国物流公司将敏捷物流称为“途途物流(wuliuku)”。敏捷物流(途途物流)以核心物流企业为中心,运用科技手段,通过对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控制,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最终消费者凳蚂用户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快速响应的、无缝化程度较高的功能物流网络链条之中,以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战略联盟。
3. 军事物流
军事物流指用于满足军队平时与战时需要的物流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保障军事行动的胜利。这一点和地方物流以成本或是服务水平为目标明显不同;物品种类的特殊性:主要包括武器装备、弹药、医疗设备、军队生活用品等。物流活动的保密性、实效性。多数情况下由部队用自有运输、仓储设备在军用机场、码头、车站完成物流活动。所以,军事物流和民用物流实际上是一个统一的大系统。
4.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物流又称网上物流,就是基于互联网技术,旨在创造性的推动物流行业发展的新商业模式;通过互联网,物流公司能够被更大范围内的货主客户主动找到,能够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拓展业务;态氏贸易公司和工厂能够更加快捷的找到性价比最适合的物流公司;网上物流致力把世界范围内最大数量的有物流需求的货主企业和提供物流服务的物流公司都吸引到一起,提供中立、诚信、自由的网上物流交易市场,帮助物流供需双方高效达成交易。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客户通过网上物流交易市场找到了客户,找到了合作伙伴,找到了海外代理。网上物流提供的最大价值,就是更多的机会。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给全球物流带来了新的发展,使物流具备了一系列新特点: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以及绿色物流。
5. 云物流
采用第三方物流,结成战略联盟,促进物流一体化,电商和物流的合作已经形成了轻公司轻资产模式、垂直一体化模式、半外包模式、云物流云仓储模式。
电商与物流两个行业可以用“唇齿相依”来形容。物流行业,无缝衔接的战略合作或许是最佳结局。这样既能发挥各自优势,也能兼顾彼此的利益。
扩展资料: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从供应开始经各种中间环节的转让及拥有而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实物运动,以此实现组织的明确目标。
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服务业。世界现代物流业呈稳步增长态势,欧洲、美国、日本成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物流基地。
中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物流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物流体系不断完善,行业运行日益成熟和规范。
七大构成部分:物体的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用户服务、需求预测、订单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搬运装卸、采购、包装、情报信息。
参考资料:物流 百度百科
一、物流概念
物质实体的物理运动,在人类社会开始经济运动的初期就已经存在。然而,物流形成一门科学进行系统的研究,发达国家大致是从本世纪中期开始。
我国对物流的系统研究开始的更晚,至今不过二十年的历史。虽然物流科学还很年轻,但由于它的重要性已被普遍认识,物流科学的发展相当的迅速。
二、物流分类
(一)宏观物流
(派镇二)微观物流
拓展资料:
(一)宏观物流。
宏观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区域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物流活动。宏观物流又称社会物流或国民经济物流,具体包括部门物流、区域物流和国际物流。
1、部门物流。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物资资料的流转。部门物流反映了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的部门结构,是各部门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咐族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部门和企业之间的分工日益细化,这使得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的物流活动越来越复杂。各个部门在生产上要相互衔接、紧密配合,以实现国民经济顺利运行,就要求投资品生产、消费品生产、中间产品生产以及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依据它们在生产和供应上的相互衔接性,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物流系统。物流不畅,必然影响一些部门的发展,造成国民经济部门发展的失衡。
部门物流还关系到生产资源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供应生产发展的各种资源是有限的,而且是不平衡的。有的生产资源供应相对充裕,有的则相对稀缺。部门之间物流能力不足和流向不合理,会造成充裕的资源闲置,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从而影响生产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制约产业结构的合理配置,造成宏观经济效益低下。
2、区域物流。包括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物流和不同区域之间的物流。任何生产都是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的。由于自然、技术、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制约,客观上形成了一定的生产和经济协作区域,这些区域又构成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地区和空间布局。经济区域是以城市为中心的,一般来讲,一个城市就是一个经济中心。城市的经济活动以物流为依托,其发展对物流有很强的依赖性,区域内的发展规划,如工厂、仓库、住宅、商业以及道路、桥梁、车站、机场等都要以物流为约束条件。
城市具有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的特点,对周边地区有强大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广阔的吸引辐射范围,从而形成以它为中心的联系紧密的经济区域。大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范围更加广泛,它作为工业中心、贸易中心、交通运输中心等,既是物资资料的集散地,又是各个地区经济交流的枢纽。各个大的经济中心之间的经济活动相互联结、相互依存,共同组成了国民经济的有机整体。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是现实的客观存在。
沿海中心城市一般具有资金、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却缺乏原材料和自然资源;而内地在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处于劣势,但却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资源从内地流向沿海,产成品从沿海流往内地,是我国区域之间物资资料流动的显著特点。因此,沿海和内地之间的经济联合和协作,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和平衡发展,程度上依赖顺畅的物流。
3、国际物流。是国家之间经济交往、贸易活动中的物资资料流转。国际物流是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发展的,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使国际分工日益深化,世界经济联系日趋密切,生产国际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发尘简粗达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全面强化,跨国公司内部的交换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分工从不同产业部门深入到同一行业不同产品之间,出现了若干国家协作生产的“国际产品”。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使国际贸易迅速增长,各国之间经济发展对国际贸易的依赖性大幅度提高。
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国际物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60年代开始形成了国际间数量巨大的物流,出现了超大型的运输工具。70年代国际集装箱以及集装箱船的普及,使散杂货的物流水平迅速提高。80年代以后,国际物流也开始向“小批量、高频度、多品种”的方向发展。同时,伴随国际联运物流的发展,而建立的国际化物流信息系统,进一步促进了国际物流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二)微观物流
微观物流是局部范围的物流,又叫做企业物流。微观物流是企业生产过程各个阶段物资资料的流转。具体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
1、供应物流。企业供应生产所需原材料、零部件、燃料、辅助材料的物流活动。具体包括采购、运箱、装卸、检验、入库等环节。供应物流对企业生产有着直接的影响,生产所需物资资料供应的时间、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产节奏和生产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供应物流因市场条件不同而有很大的不同。在物资资料供不应求的市场条件下,采购人员要想尽一切办法去搞到所需的物资资料,时间、数量、质量往往得不到保证,企业生产经常因此而陷入困境。现在市场条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供大于求成为常态,供应数量的保证已经相当容易,在这种条件下,如何选择最优,降低成本,减少库存,以适当的品质、适当的数量、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场所、适当的价格供应生产所需物资资料,配合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就成为供应物流追求的目标。在这一方面物资供应者的配合和努力是不可缺少的。
2、生产物流。指伴随着企业生产工艺的物流活动。生产物流一般从企业物资供应仓库开始,按照生产进度和要求,对物资进行分类,装卸搬运,向各个生产环节和作业场所配送。在供应商服务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往往是在指定的时间,把指定的数量直接送到指定的作业场所,形成生产物流的起点。经过加工制成的半产品进入半成品成品仓库,或者继续按照生产工艺和流程不断流转,直至成品产出,然后经过检验、分类、包装、装卸搬运等作业环节,最后进入成品仓库。生产物流主要取决于生产工艺流程,配合生产计划的物流计划是否科学,对于生产工艺各个环节的衔接和缩短生产周期,有着直接影响。而工厂相关车间、仓库的配置,以及车间内流水线、作业点的布置,都会影响生产物流的路线距离和装卸搬运的作业次数,从而影响生产物流的效率。
3、销售物流。指伴随企业销售活动,将产品转送给客户的物流活动。具体包括仓储、分类、包装、装卸、运输和售后服务。产品在销售之前,都需要存储起来,存储货物可以在工厂或者附近,也可以在各个销售地点分散存储。按照客户订单或供货合同,对存储的货物进行分类、包装、运达客户指定的地点,并进行必要的服务,是销售物流的全过程。销售物流是企业营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拿到客户定单开始物流过程,产品送达客户并经过售后服务,伴随商流的物流过程才算结束。如前所述,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是买方市场,企业销售已经从推销发展到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因此,销售物流不仅仅是以最低的成本单纯地送货上门,而成为客户提供更佳服务,赢得客户信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4、回收物流。指企业在供应、生产、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可再利用物资的回收活动。具体包括供应物流过程和销售物流过程产生的可再利用的包装物、衬垫物等的回收;生产过程产生的可再利用的边角余料的回收;各种报废的生产工具、设备以及失去部分使用价值的辅助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的收集、分类、加工,转化为新的生产要素。可再利用物资的回收物流,不仅有利于降低成本,而且关系企业生产环境和生产效率。
5、废弃物流。指企业供应、生产、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品的收集、处理和再生的物流活动。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废水、废气、废油以及各种废弃物,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废弃物严重污染环境,危及人类的生活环境和人身健康,在世界各国都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已经引起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环境污染的趋势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因此,企业树立环境观念,从长远利益和社会利益出发,建立废弃物流系统,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第一节 物流及其物流分类
一、物流概念
物质实体的物理运动,在人类社会开始经济运动的初期就已经存在。然而,物流形成一门科学进行系统的研究,发达国家大致是从本世纪中期开始。我国对物流的系统研究开始的更晚,至今不过二十年的历史。虽然物流科学还很年轻,但由于它的重要性已被普遍认识,物流科学的发展相当的迅速。
物流是物资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运动,是实现价值和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其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物流的客体是物资资料。其内容既包括有形物资资料,也包括依从物质载体的无形资料。
第二,物流的主体是供给者和需求者。供给者包括生产者和经营者,需求者包括一般消费者、业务需求者和产业需求者。
第三,物流是物资资料在时间、空间、数量、质量的物理性运动。
第四,物流是实现价值的经济活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生产过程创造的价值必须经过物流才能最终实现。
第五,物流又是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物流具有生产性,物流劳动是社会必要劳动,物流通过时间、空间、数量、质量效应来创造价值。
二、物流分类
物流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存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一)宏观物流。
宏观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区域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物流活动。宏观物流又称社会物流或国民经济物猛稿流,具体包括部门物流、区域物流和国际物流。
1、部门物流。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物资资料的流转。部门物流反映了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的部门结构,是各部门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部门和企业之间的分工日益细化,这使得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的物流活动越来越复杂。各个部门在生产上要相互衔接、紧密配合,以实现国民经济顺利运行,就要求投资品生产、消费品生产、中间产品生产以及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依据它们在生产和供应上的相互衔接性,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物流系统。物流不畅,必然影响一些部门的发展,造成国民经济部门发展的失衡。
部门物流还关系到生产资源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供应生产发展的各种资颂知庆源是有限的,而且是不平衡的。有的生产资源供应相对充裕,有的则相对稀缺。部门之间物流能力不足和流向不合理,会造成充裕的资源闲置,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从而影响生产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制约产业结构的合理配置,造成宏观经济效益低下。
2、区域物流。包括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物流和不同区域之间的物流。任何生产都是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的。由于自然、技术、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制约,客观上形成了一定的生产和经济协作区域,这些区域又构成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地区和空间布局。经济区域是以城市为中心的,一般来讲,一个城市就是一个经济中心。城市的经济活动以物流为依托,其发展对物流有很强的依赖性,区域内的发展规划,如工厂、仓库、住宅、商业以及道路、桥梁、车站、机场等都要以物流为约束条件。
城市具有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的特点,对周边地区有强大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广阔的吸引辐射范围,从而形成以它为中心的联系紧密的经济区域。大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范围更加广泛,它作为工业中心、贸易中心、交通运输中心等,既是物资资料的集散地,又是各个地区经济交流的枢纽。各个大的经济中心之间的经济活动相互联结、相互依存,共同组成了国民经济的有机整体。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是现实的客观存在。沿海中心城市一般具有资金、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却缺乏原材料和自然资源;而内地在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处于劣势,但却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资源从内地流向沿海,产成品从野握沿海流往内地,是我国区域之间物资资料流动的显著特点。因此,沿海和内地之间的经济联合和协作,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和平衡发展,程度上依赖顺畅的物流。
3、国际物流。是国家之间经济交往、贸易活动中的物资资料流转。国际物流是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发展的,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使国际分工日益深化,世界经济联系日趋密切,生产国际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全面强化,跨国公司内部的交换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分工从不同产业部门深入到同一行业不同产品之间,出现了若干国家协作生产的“国际产品”。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使国际贸易迅速增长,各国之间经济发展对国际贸易的依赖性大幅度提高。
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国际物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60年代开始形成了国际间数量巨大的物流,出现了超大型的运输工具。70年代国际集装箱以及集装箱船的普及,使散杂货的物流水平迅速提高。80年代以后,国际物流也开始向“小批量、高频度、多品种”的方向发展。同时,伴随国际联运物流的发展,而建立的国际化物流信息系统,进一步促进了国际物流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二)微观物流
微观物流是局部范围的物流,又叫做企业物流。微观物流是企业生产过程各个阶段物资资料的流转。具体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
1、供应物流。企业供应生产所需原材料、零部件、燃料、辅助材料的物流活动。具体包括采购、运箱、装卸、检验、入库等环节。供应物流对企业生产有着直接的影响,生产所需物资资料供应的时间、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产节奏和生产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供应物流因市场条件不同而有很大的不同。在物资资料供不应求的市场条件下,采购人员要想尽一切办法去搞到所需的物资资料,时间、数量、质量往往得不到保证,企业生产经常因此而陷入困境。现在市场条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供大于求成为常态,供应数量的保证已经相当容易,在这种条件下,如何选择最优,降低成本,减少库存,以适当的品质、适当的数量、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场所、适当的价格供应生产所需物资资料,配合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就成为供应物流追求的目标。在这一方面物资供应者的配合和努力是不可缺少的。
2、生产物流。指伴随着企业生产工艺的物流活动。生产物流一般从企业物资供应仓库开始,按照生产进度和要求,对物资进行分类,装卸搬运,向各个生产环节和作业场所配送。在供应商服务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往往是在指定的时间,把指定的数量直接送到指定的作业场所,形成生产物流的起点。经过加工制成的半产品进入半成品成品仓库,或者继续按照生产工艺和流程不断流转,直至成品产出,然后经过检验、分类、包装、装卸搬运等作业环节,最后进入成品仓库。生产物流主要取决于生产工艺流程,配合生产计划的物流计划是否科学,对于生产工艺各个环节的衔接和缩短生产周期,有着直接影响。而工厂相关车间、仓库的配置,以及车间内流水线、作业点的布置,都会影响生产物流的路线距离和装卸搬运的作业次数,从而影响生产物流的效率。
3、销售物流。指伴随企业销售活动,将产品转送给客户的物流活动。具体包括仓储、分类、包装、装卸、运输和售后服务。产品在销售之前,都需要存储起来,存储货物可以在工厂或者附近,也可以在各个销售地点分散存储。按照客户订单或供货合同,对存储的货物进行分类、包装、运达客户指定的地点,并进行必要的服务,是销售物流的全过程。销售物流是企业营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拿到客户定单开始物流过程,产品送达客户并经过售后服务,伴随商流的物流过程才算结束。如前所述,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是买方市场,企业销售已经从推销发展到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因此,销售物流不仅仅是以最低的成本单纯地送货上门,而成为客户提供更佳服务,赢得客户信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4、回收物流。指企业在供应、生产、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可再利用物资的回收活动。具体包括供应物流过程和销售物流过程产生的可再利用的包装物、衬垫物等的回收;生产过程产生的可再利用的边角余料的回收;各种报废的生产工具、设备以及失去部分使用价值的辅助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的收集、分类、加工,转化为新的生产要素。可再利用物资的回收物流,不仅有利于降低成本,而且关系企业生产环境和生产效率。
5、废弃物流。指企业供应、生产、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品的收集、处理和再生的物流活动。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废水、废气、废油以及各种废弃物,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废弃物严重污染环境,危及人类的生活环境和人身健康,在世界各国都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已经引起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环境污染的趋势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因此,企业树立环境观念,从长远利益和社会利益出发,建立废弃物流系统,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