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最后为什么身无分文了

2025-01-07 04:18:3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644年3月16日,崇祯刚刚被太监侍候着穿好龙袍,这时有太监来报:“皇上,李自成所率的叛军打到昌平了”,崇祯大惊失色,无奈之下,只好召集群臣,商讨对策。然而,大殿上静寂无声,好久没有人说话,后来,不知哪位大臣哭出声来,接着哭声连成一片。崇祯拍案大怒,才喝住了哭声。

不久,昌平失守的消息传来,一时间君臣大惊,大殿上悲凉的景象再次重现。

17日,北京城被围。而此时,负责北京城防的明军对起义军的围攻已无抵御之力。在这种情况下,崇祯自知已回天无力,召集群臣商议也是于事无补,大呼:“内外诸臣误我!误我”,然后,一边仰天长号,一边绕殿环走,不停地捶胸顿足,痛哭失声。整整折腾一夜,直至天明。

3月18日,天色刚黑,崇祯心神不宁地等着守城明军的消息。这时,有一个太监神色紧张地跑来,跪地向崇祯报告:“皇上,内城也被攻破了”,崇祯忙问:“守城的官兵到什么地方去了?守城提督李国祯又在哪里?为什么会守不住?”太监回答道:“守城的官兵早已逃散。”接着又说:“皇上您还是赶紧设法逃走吧”,崇祯还想再问一些情况,这名太监转身便逃。崇祯连喊几声,可那太监连头都不回便径自走了。

崇祯只得亲自带着太监王承恩,来到紫禁城的最高点——煤山。他放眼一看,只见京城内外,火光冲天,四周喊杀声阵阵传来,炮声也隆隆作响。见此,崇祯不禁仰天长叹,泪如雨下,很久才下山回乾清宫。回到乾清宫后,崇祯决定准备后事。他提笔亲手写下给内阁的谕旨:命成国公朱纯臣辅佐东宫太子,提督内外军务。然后命太监将谕旨送往内阁,可是,没多一会儿,太监跑回来报:“皇上,内阁中早已空空如也”,崇祯闻言,撂下笔,不禁感慨万分,想到以往的前呼后拥,想到以往的群臣跪拜、山呼万岁,看到今天的凄凉末日,崇祯再一次痛哭失声。这时,崇祯已经苦闷到了极点,对未来再也不抱任何幻想。

过了许久,崇祯愤然站了起来,他先把周皇后叫来,又让太监把袁贵妃叫来。此时,崇祯已是精疲力竭,状近疯狂。他大声叫喊要左右把酒送上来,连呼倒酒,一口气饮下了几十杯酒,然后又泪流满面地长叹道:“朕上对不起列祖列宗,下负我百姓”,周皇后、袁贵妃见此,也陪着流泪不止。喝完这番悲怅失意的酒,崇祯又将太子慈、永王慈、定王慈炯召来,准备将他们托付给各自的外祖父家,希望能够给自己留下一点血脉。那时定王才13岁,永王12岁,对当时的险境还全不知情,身上穿的还是平时的华衣美服。见此,崇祯含泪说道:“皇儿啊,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还不赶快将绸缎锦衣脱掉,这会给你们招来杀头的危险”,说完忙命左右寻来破衣,崇祯心情悲愤地对他们说:“大明社稷就要完结了,这实在是父皇的罪责和过失,但朕已经尽力了。皇儿们今天还是皇子,明日就是百姓了,在战乱离别的时候,千万要记得隐姓埋名,不要出头露面,见到年纪大的人要称呼他们长辈老翁,见到年纪轻的要喊他们伯伯叔叔。万一保全了性命,一定要给父母报仇雪恨呀!千万不要把父皇今天的告诫给忘掉了。”说罢,崇祯将他们紧紧地搂在怀中。对此,太子和两位皇子含泪应诺。周皇后上前搂住自己的亲生儿子太子和定王,又将田贵妃的儿子永王扯来,四个人哭成一团,最后三人由太监领出。

托孤的事情完了之后,崇祯转头对周皇后道:“大势已去,你作为皇后国母,应当自尽了。”周皇后听了,痛哭起来,说:“为妾侍奉陛下十八年了,最后,连劝你南迁的一句话你都不肯听,以至于到今日这步田地,这也是天命啊!今日能为大明社稷殉身,对我来说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1说完,周皇后径直跑回坤宁宫自尽身亡。这时,崇祯又赐白绫给袁贵妃以及西宫众嫔妃,对她们说:“皇宫马上就会被敌人攻破,嫔妃一定不能落到闯贼的手里。你们应当小心谨慎地守住贞节,以保全列祖列宗的礼制。”说完,崇祯挥挥手示意:“自尽吧”。

接着,崇祯又想到了公主。他想:“闯贼打进宫内,也不能让他们污辱了公主。”于是,崇祯提剑直奔宁寿宫长平公主的住处。长平公主见父皇满脸杀气地撞进来,便知道大事不妙,她扯着崇祯的衣襟大哭不止:“父皇,我是大明的公主、您的女儿啊!您不能杀我啊1听到女儿这般撕心裂肺的哭喊,崇祯心如刀绞。但有什么办法呢?崇祯“嗖”地一下拔出剑来,一边用袖子遮住自己的面孔,一边悲怅地喊道:“你为什么要生到我的家中1随后,手起剑落,一剑砍去!长平公主被吓呆了,本能地举起胳膊去挡剑,结果被砍断右臂,昏倒在地上。这时,崇祯皇帝的脸上、身上到处溅满了女儿的鲜血,可这位皇上已经形同无心的铁皮人,完完全全地没有了感觉。

接着,崇祯皇帝又来到了*昭仁公主的住处,他不顾女儿的苦苦哀求,不顾宫女嫔妃们的拼命阻拦,像个杀红了眼的恶魔一样,一把将昭仁公主抓在手里,没容她再作挣扎,剑已刺进公主的胸膛。杀完公主后,崇祯又径直来到坤宁宫,刚进大殿,便有一个宫女向他报告说:“周皇后自缢了”,崇祯面无表情地走上前去,抬起手摸摸周皇后的尸体,已经凉了,只听他喃喃地说:“好……好……”接着又转身来到了西宫。不知为什么,当崇祯走进大殿时,袁贵妃自缢的绳子突然断了,整个人跌在地上。崇祯见状,二话没说,拔剑连刺三下,袁贵妃也倒地身亡。

这时,来了一个太监向他报告:“郭宁妃、庄妃割脉而亡;李淑妃、吴康妃跳水而死;王贤妃、郑裕妃等五人准备出逃,已经被擒。”崇祯听后大怒,命令将这五名妃子带到他面前,然后,他手持长剑,一个一个全部杀死。

此时,崇祯的精神已经完全崩溃,杀完亲人嫔妃,他茫然地坐在地上,呆呆地望着沾满鲜血的长剑和衣襟,整个人都痴了过去。这时,“轰”的一声炮响,崇祯皇帝猛然惊醒,他这才发觉已经是半夜了。他知道,下一个该死的是他自己了。他叫来大太监王承恩,吩咐他准备行装,崇祯自己也换上了便装。

之后,崇祯和王承恩混在太监中,出了东华门,来到朝阳门,但城门却被严密把守。王承恩只好假说奉命出城,但守城门的人却请他到天亮时验明身份再出城。无奈之下,崇祯和王承恩只得由胡同绕出紫禁城,奔向正阳门。在那里,只见三盏白灯高悬在城门之上,王承恩小心翼翼地说:“皇上,正阳门已被叛军攻陷,咱们转向安定门吧”此时,崇祯早已龙颜扫地,一路上缄口无言,由王承恩搀扶着,主仆二人又朝安定门走去。可到那儿一看,安定门城门紧闭,根本无法开启。这时天色已亮,崇祯长叹一声道:“走不了啦,回宫吧。”不过,回宫前,崇祯还心存侥幸,执意来到皇极殿前,亲自敲响了景阳大钟,他想召集群臣,再商出逃之计。但大钟响了好久,也不见有人前来。

此时,大臣们早已逃之夭夭,哪还能听到皇帝的召唤。崇祯大骂百官贪生怕死,该杀!走投无路之下,崇祯已无意再回皇宫,只想一死了之。他命王承恩在前,他踉跄跟在后面,主仆二人登上了煤山山顶。

经过一夜的奔波,这时的崇祯已是狼狈不堪:身上只穿着白色内衣,长发披散,右脚光着,只有左脚还穿着一只鞋。来到山顶寿皇亭,崇祯回首望去,此时天色已经大亮。崇祯知道北京已完全陷落,不由感到万分沮丧,更加心灰意冷,他用手扶着寿皇亭的柱子,不禁悲伤怨恨了起来:平时对大臣们都不错,可现在却没有一个人跟随在左右,真的是可怜可悲到极点了。想不到当年祖宗出于象征江山永固而堆筑的万寿山,竟然成了自己的葬身之地,两百多年的大明天下竟要在自己手里失去,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列祖列宗呢?想到这里,崇祯停了下来,伸手解下衣带,又用颤抖的手将它搭在寿皇亭下的一棵枯树的树枝上,然后转头吩咐王承恩:“等朕死后,要将朕的脸部遮盖起来,以示无脸面见列祖列宗之意。”然后,自缢而死。1644年3月16日,崇祯刚刚被太监侍候着穿好龙袍,这时有太监来报:“皇上,李自成所率的叛军打到昌平了”,崇祯大惊失色,无奈之下,只好召集群臣,商讨对策。然而,大殿上静寂无声,好久没有人说话,后来,不知哪位大臣哭出声来,接着哭声连成一片。崇祯拍案大怒,才喝住了哭声。

不久,昌平失守的消息传来,一时间君臣大惊,大殿上悲凉的景象再次重现。

17日,北京城被围。而此时,负责北京城防的明军对起义军的围攻已无抵御之力。在这种情况下,崇祯自知已回天无力,召集群臣商议也是于事无补,大呼:“内外诸臣误我!误我”,然后,一边仰天长号,一边绕殿环走,不停地捶胸顿足,痛哭失声。整整折腾一夜,直至天明。

3月18日,天色刚黑,崇祯心神不宁地等着守城明军的消息。这时,有一个太监神色紧张地跑来,跪地向崇祯报告:“皇上,内城也被攻破了”,崇祯忙问:“守城的官兵到什么地方去了?守城提督李国祯又在哪里?为什么会守不住?”太监回答道:“守城的官兵早已逃散。”接着又说:“皇上您还是赶紧设法逃走吧”,崇祯还想再问一些情况,这名太监转身便逃。崇祯连喊几声,可那太监连头都不回便径自走了。

崇祯只得亲自带着太监王承恩,来到紫禁城的最高点——煤山。他放眼一看,只见京城内外,火光冲天,四周喊杀声阵阵传来,炮声也隆隆作响。见此,崇祯不禁仰天长叹,泪如雨下,很久才下山回乾清宫。回到乾清宫后,崇祯决定准备后事。他提笔亲手写下给内阁的谕旨:命成国公朱纯臣辅佐东宫太子,提督内外军务。然后命太监将谕旨送往内阁,可是,没多一会儿,太监跑回来报:“皇上,内阁中早已空空如也”,崇祯闻言,撂下笔,不禁感慨万分,想到以往的前呼后拥,想到以往的群臣跪拜、山呼万岁,看到今天的凄凉末日,崇祯再一次痛哭失声。这时,崇祯已经苦闷到了极点,对未来再也不抱任何幻想。

过了许久,崇祯愤然站了起来,他先把周皇后叫来,又让太监把袁贵妃叫来。此时,崇祯已是精疲力竭,状近疯狂。他大声叫喊要左右把酒送上来,连呼倒酒,一口气饮下了几十杯酒,然后又泪流满面地长叹道:“朕上对不起列祖列宗,下负我百姓”,周皇后、袁贵妃见此,也陪着流泪不止。喝完这番悲怅失意的酒,崇祯又将太子慈、永王慈、定王慈炯召来,准备将他们托付给各自的外祖父家,希望能够给自己留下一点血脉。那时定王才13岁,永王12岁,对当时的险境还全不知情,身上穿的还是平时的华衣美服。见此,崇祯含泪说道:“皇儿啊,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还不赶快将绸缎锦衣脱掉,这会给你们招来杀头的危险”,说完忙命左右寻来破衣,崇祯心情悲愤地对他们说:“大明社稷就要完结了,这实在是父皇的罪责和过失,但朕已经尽力了。皇儿们今天还是皇子,明日就是百姓了,在战乱离别的时候,千万要记得隐姓埋名,不要出头露面,见到年纪大的人要称呼他们长辈老翁,见到年纪轻的要喊他们伯伯叔叔。万一保全了性命,一定要给父母报仇雪恨呀!千万不要把父皇今天的告诫给忘掉了。”说罢,崇祯将他们紧紧地搂在怀中。对此,太子和两位皇子含泪应诺。周皇后上前搂住自己的亲生儿子太子和定王,又将田贵妃的儿子永王扯来,四个人哭成一团,最后三人由太监领出。

托孤的事情完了之后,崇祯转头对周皇后道:“大势已去,你作为皇后国母,应当自尽了。”周皇后听了,痛哭起来,说:“为妾侍奉陛下十八年了,最后,连劝你南迁的一句话你都不肯听,以至于到今日这步田地,这也是天命啊!今日能为大明社稷殉身,对我来说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1说完,周皇后径直跑回坤宁宫自尽身亡。这时,崇祯又赐白绫给袁贵妃以及西宫众嫔妃,对她们说:“皇宫马上就会被敌人攻破,嫔妃一定不能落到闯贼的手里。你们应当小心谨慎地守住贞节,以保全列祖列宗的礼制。”说完,崇祯挥挥手示意:“自尽吧”。

接着,崇祯又想到了公主。他想:“闯贼打进宫内,也不能让他们污辱了公主。”于是,崇祯提剑直奔宁寿宫长平公主的住处。长平公主见父皇满脸杀气地撞进来,便知道大事不妙,她扯着崇祯的衣襟大哭不止:“父皇,我是大明的公主、您的女儿啊!您不能杀我啊1听到女儿这般撕心裂肺的哭喊,崇祯心如刀绞。但有什么办法呢?崇祯“嗖”地一下拔出剑来,一边用袖子遮住自己的面孔,一边悲怅地喊道:“你为什么要生到我的家中1随后,手起剑落,一剑砍去!长平公主被吓呆了,本能地举起胳膊去挡剑,结果被砍断右臂,昏倒在地上。这时,崇祯皇帝的脸上、身上到处溅满了女儿的鲜血,可这位皇上已经形同无心的铁皮人,完完全全地没有了感觉。

接着,崇祯皇帝又来到了*昭仁公主的住处,他不顾女儿的苦苦哀求,不顾宫女嫔妃们的拼命阻拦,像个杀红了眼的恶魔一样,一把将昭仁公主抓在手里,没容她再作挣扎,剑已刺进公主的胸膛。杀完公主后,崇祯又径直来到坤宁宫,刚进大殿,便有一个宫女向他报告说:“周皇后自缢了”,崇祯面无表情地走上前去,抬起手摸摸周皇后的尸体,已经凉了,只听他喃喃地说:“好……好……”接着又转身来到了西宫。不知为什么,当崇祯走进大殿时,袁贵妃自缢的绳子突然断了,整个人跌在地上。崇祯见状,二话没说,拔剑连刺三下,袁贵妃也倒地身亡。

这时,来了一个太监向他报告:“郭宁妃、庄妃割脉而亡;李淑妃、吴康妃跳水而死;王贤妃、郑裕妃等五人准备出逃,已经被擒。”崇祯听后大怒,命令将这五名妃子带到他面前,然后,他手持长剑,一个一个全部杀死。

此时,崇祯的精神已经完全崩溃,杀完亲人嫔妃,他茫然地坐在地上,呆呆地望着沾满鲜血的长剑和衣襟,整个人都痴了过去。这时,“轰”的一声炮响,崇祯皇帝猛然惊醒,他这才发觉已经是半夜了。他知道,下一个该死的是他自己了。他叫来大太监王承恩,吩咐他准备行装,崇祯自己也换上了便装。

之后,崇祯和王承恩混在太监中,出了东华门,来到朝阳门,但城门却被严密把守。王承恩只好假说奉命出城,但守城门的人却请他到天亮时验明身份再出城。无奈之下,崇祯和王承恩只得由胡同绕出紫禁城,奔向正阳门。在那里,只见三盏白灯高悬在城门之上,王承恩小心翼翼地说:“皇上,正阳门已被叛军攻陷,咱们转向安定门吧”此时,崇祯早已龙颜扫地,一路上缄口无言,由王承恩搀扶着,主仆二人又朝安定门走去。可到那儿一看,安定门城门紧闭,根本无法开启。这时天色已亮,崇祯长叹一声道:“走不了啦,回宫吧。”不过,回宫前,崇祯还心存侥幸,执意来到皇极殿前,亲自敲响了景阳大钟,他想召集群臣,再商出逃之计。但大钟响了好久,也不见有人前来。

此时,大臣们早已逃之夭夭,哪还能听到皇帝的召唤。崇祯大骂百官贪生怕死,该杀!走投无路之下,崇祯已无意再回皇宫,只想一死了之。他命王承恩在前,他踉跄跟在后面,主仆二人登上了煤山山顶。

经过一夜的奔波,这时的崇祯已是狼狈不堪:身上只穿着白色内衣,长发披散,右脚光着,只有左脚还穿着一只鞋。来到山顶寿皇亭,崇祯回首望去,此时天色已经大亮。崇祯知道北京已完全陷落,不由感到万分沮丧,更加心灰意冷,他用手扶着寿皇亭的柱子,不禁悲伤怨恨了起来:平时对大臣们都不错,可现在却没有一个人跟随在左右,真的是可怜可悲到极点了。想不到当年祖宗出于象征江山永固而堆筑的万寿山,竟然成了自己的葬身之地,两百多年的大明天下竟要在自己手里失去,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列祖列宗呢?想到这里,崇祯停了下来,伸手解下衣带,又用颤抖的手将它搭在寿皇亭下的一棵枯树的树枝上,然后转头吩咐王承恩:“等朕死后,要将朕的脸部遮盖起来,以示无脸面见列祖列宗之意。”然后,自缢而死。

纵观崇祯失败自杀的原因有很多:崇祯帝其人,暴躁、多疑、固执,为人优柔寡断,没有主见。客观的说,他是一位勤政的皇帝,却不是一位好皇帝、好丈夫、好父亲。
崇祯17岁登基,甫一登基就朝中有魏忠贤与客氏乱政,北方满人、蒙古骚扰不断,东面倭寇之乱依然猖獗,南面少数民族、安南等属国不安分。在这种环境下,崇祯能顺利登基,铲除魏党,应该说他是有一定魄力和能力的。执政初期,他是明代除朱元璋外,对宦官依赖最少的一位皇帝。他每天坚持早朝、午会,每天工作不息。明史为证:崇祯去清宁宫拜望太妃刘氏,竟当着太妃面睡着,太妃命尚衣以衾覆之,待帝醒来,说道:“朕三日省文书,未曾合眼,不当之处,望太妃原谅。”长期以往,崇祯在30岁上已是满头白发。他少近女色,禁止后宫干政,衣食俭朴,应该说是不错的。最后崇祯守在北京,没有逃亡,自杀而死,遵守了成祖朱棣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之训,他是个有担当有气节的人。
然而,崇祯多疑,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崇祯不是这样,因为多疑死在他手上的名臣数不可数。例如:袁崇焕、卢象升、陈新甲、曹文昭等......间接死在他手上的:孙承宗、孙传庭、毛文龙......这些人中,袁崇焕。孙传庭是明朝生存的关键,柿园一战,孙传庭身死,明亡。洪承畴的叛逃与崇祯也有关系,萨尔浒之战,洪承畴无兵可调,被迫投降。再者,崇祯固执,当是时,南迁南无疑是个好选择,但崇祯不顾形势,固守北京,导致最后明朝无主。第三,崇祯优柔寡断,与清议和是正确的选择,但崇祯再三摇摆,最后依然放弃,使明朝置于农民军与清军夹击之下,致使明亡。崇祯最后吊死梅山,皇后周氏上吊,长平公主被他断臂一只,昭仁公主被他杀死,三个皇子或下落不明,或被淸廷所杀。崇祯不能说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总结而言,崇祯要为明亡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