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纳税额是指企业按照税法的规定,经过计算得出的应向税务机关缴纳的所得税金额。
对于有境外所得的企业而言,由于对其境外所得已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可以按规定从其应纳税额中抵免,因此这类企业实际向税务机关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可能不等于其应纳税额。
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减除依照本法关于税收优惠的规定减免和抵免的税额后的余额,为应纳税额。
扩展资料:
应纳税额计算方法如下:
应纳税额=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销 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产品税前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分摊后的销售税金及附加-分摊后的期间费用
产品销售收入= 国内销售收入+出口销售收入
产品销售成本是指与产品销售收入相对应的销售成本。
分摊后的销售税金及附加 = 企业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分摊比例(按照销售额进行分摊)
分摊后的期间费用= 企业期间费用合计×分摊比例(按照销售额进行分摊)
分摊比例(%)=该种产品销售额/企业生产全部产品销售额(包括该种产品)×10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纳税额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
计算公式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实际)应退税额
其中:当期免抵退税额=出口产品离岸价×国家规定的该产品出口退税率。
而“当期(实际)应退税额”应该怎样确定呢?它取决于当期期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的借方余额与计算出的“当期免抵退税额”的金额的比较,“谁小取谁”。
但如果当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的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要实际缴税,就没 有实际要退的税款了,这时,“当期(实际)应退税额”等于零,“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就等于“当期免抵退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即是“出口退税”的金额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当期(实际)应退税额”计入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
扩展资料
企业应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下增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专栏,记录企业按照“通知”规定的退税率计算的出口货物的进项税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
企业按照“通知”规定的退税率计算的出口货物的进项税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
对确因出口比重过大,在规定期限内不足抵减的,不足部分可按有关规定给予退税,企业在实际收到退税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科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
计算公式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实际)应退税额
其中:当期免抵退税额=出口产品离岸价×国家规定的该产品出口退税率。
而“当期(实际)应退税额”应该怎样确定呢?它取决于当期期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的借方余额与计算出的“当期免抵退税额”的金额的比较,“谁小取谁”。
但如果当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的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要实际缴税,就没 有实际要退的税款了,这时,“当期(实际)应退税额”等于零,“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就等于“当期免抵退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即是“出口退税”的金额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当期(实际)应退税额”计入其他应收款——应收出口退税款。
扩展资料
企业应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下增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专栏,记录企业按照“通知”规定的退税率计算的出口货物的进项税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
企业按照“通知”规定的退税率计算的出口货物的进项税抵减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
对确因出口比重过大,在规定期限内不足抵减的,不足部分可按有关规定给予退税,企业在实际收到退税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科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可以通过这个会计科目核算专门反映企业免抵退税额中未参与实际退税的部分。这部分在计算企业税负时可视同企业缴税参与税负计算。
免抵税额指的是出口应退的增值税抵顶内销应缴纳的增值税。比如出口货物应退税10万,内销应缴纳5万,那么5万就是免抵税额。这部分不退税,也不用缴纳税了,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是3级科目,只有产生免抵税额是体现在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的借方。
3级科目借方余额是留抵,贷方余额是应纳税额。月底转到2级科目未交增值税。留抵税额填在增值税报表第十五行。免抵退税办法含义:“免”税,是指免征出口销售的销项税,“抵”税,是外销应退税额抵减内销应纳税额,“退”税,是指外销应退进项税超过内销应纳税部分。
字面意思:出口退税抵消内销货物应纳税额。公司出口货物并办理出口退税登记,在货物出口后向税务管理机关申请退税,属于进项,同时公司又在国内销售货物,产生费用,向税务机关缴税,这两项产生的相互抵消。
1、详细计算(因未提供具体进项税额也就是账面数字,所以只提供思路)
进项税额:购进原材料、劳务等增值税税额
应退税额=10000×15%=1500元
内销税额:5000元
进项税额账面余额=进项税额-5000=*。 如果数字为正需退税
差额:1500-余额= (是以内销产品的销项税额抵减)。
分录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所以思路如下:
2、会计处理思路
1)、出口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2)、内销
借:应收账款(货币资金)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计算应纳税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4)、申报出口免抵退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