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

2025-04-15 00:36:0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具体指:一万卷书、一千卷遗闻、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

1、《六一居士传》中讲道,“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2、《六一居士传》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自传性散文。其文主要自述作者晚年生活的情趣,向往读书、鉴赏碑铭、弹琴、弈棋、饮酒,以消度余光晚景,表达了作者不再留恋功名的决心。

3、《六一居士传》这篇文章作于熙宁三年(1070年)。当年七月,作者由青州知州改任蔡州知州,九月到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自号“六一居士”。

4、此时的作者在政治上想摆脱忧劳烦扰,早就有急流勇退的思想,又加上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合,于是他一直接连上表请求退休,至蔡州后,过起了清淡的生活,不久创作了这篇文章。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1、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030年(天圣八年)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

2、政治上曾支持过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张,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

3、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公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六一居士传

百度百科-欧阳修

回答2:

“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藏了书一万卷 金石遗文一千卷  琴一张 棋一盘 酒一壶 一个老翁。

欧阳修在滁州时,有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祖上集录周秦至五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

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030年(天圣八年)进士。自称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后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扩展资料:

人物介绍: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政治上曾支持过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张。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他曾参与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编《集古录》,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代表作品有:

文章:《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秋声赋》,《祭石曼卿文》,《卖油翁》。

词作:《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诉衷情(清晨帘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馆梅残》),《生查子(去年元夜时)》,《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诗作:《戏答元珍》,《题滁州醉翁亭》,《忆滁州幽谷》,《画眉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欧阳修



回答3:

指的是:一万卷书、一千卷遗闻、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

出处《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曾自言:“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老于其间。”故自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

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扩展资料

人物介绍

欧阳修(六一居士)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他曾参与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编《集古录》,有《欧阳文忠集》传世。仅列举代表作品如下:

代表作品

文章:《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秋声赋》《祭石曼卿文》《卖油翁》  

词作:《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诉衷情(清晨帘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馆梅残》)《生查子(去年元夜时)》《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诗作:《戏答元珍》《题滁州醉翁亭》《忆滁州幽谷》《画眉鸟》

人物评价

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的出名与欧阳的学识、眼光和胸怀密不可分。

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

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影响。他的平易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欧阳修在传统文化的重重束缚下挣扎着表现自我。他淡视名利,无欲则刚,其目的也是为维护社会稳定,但他不是“守常”而是“图新”。学术上对当时僵化风尚和陈旧价值观进行抵制和反拨。

在当时随波逐流,人人自保的人文环境中,欧阳修身居高位,仍坚守大节,保持人格尊严,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对习惯势力和庸俗无聊的生存状态进行抵拒,对社会责任自觉地担当。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吸取勇于担当的因子,来培育抵拒庸俗、无聊的抗体。这也是今天纪念欧阳修的重要意义所在

正是欧阳修堪为人师的道德文章,才有薪火相传的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才有了曾巩、曾布昆仲,才有了“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是欧阳修奠基了宋代文化盛世的基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欧阳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六一居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