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我国现行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具有以下特征:(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三)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四)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即对中止犯的处罚是:(一)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免除处罚;(二)对已经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减轻处罚。特别提示犯罪未遂与其的区别:犯罪中止是犯罪分子自动地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而犯罪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1、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
2、犯罪中止有两种情形即“自动放弃犯罪”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自动放弃犯罪”是指犯罪行为未实施完毕,就不再继续实施犯罪行为。
“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指犯罪行为已实施完毕,只是犯罪结果还未出现,就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3、"犯罪终止“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全部实施完毕,有两种结果:
一是犯罪即遂,就是客观上发生了犯罪人希望发生的结果.
二是犯罪未遂,就是由于犯罪分子主观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发生犯罪结果的状态 。
4、两者在处罚上也不同:
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终止未发生了犯罪人希望发生的结果.属于犯罪未遂的一种情形,在处罚上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十三条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二十四条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一般概念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犯罪中止有“自动放弃犯罪”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两种类型。
在"犯罪中止"状态下,犯罪的客观方面之一:犯罪结果并没有发生
而在"犯罪终止"状态下,由于犯罪行为已经被犯罪人全部实施完毕,因此可能有两种结果:第一是犯罪即遂,就是客观上发生了犯罪人希望发生的结果.第二是犯罪未遂,就是由于犯罪分子主观意志以外的原因而造成虽然实施了犯罪行为,但是没有发生犯罪结果的状态
在以上两种情况下才是所谓"犯罪终止",此处的"终止"的要件之一就是犯罪行为已经实施完或者是发生了危害结果.
而在构成"犯罪中止"的情况下,犯罪人只是实施了行为并且没有实施完毕,或者是实施完毕了犯罪行为但自己自动有效的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犯罪中止,是实施犯罪时由于自己的因素而停止犯罪行为的。
犯罪终止,是犯罪分子已经完成整个犯罪行为,并造成了犯罪结果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