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国际化
随着全球化经济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正全方位地融入全球经济,在“双赢”与“互惠”的旗帜下,国际趋同势不可挡。会计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趋同这一大环境下,应如何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以适应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日益成为业内人士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2007年1月1日,一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正式颁布,并在部分企业中执行,这对加快我国会计与国际接轨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也为全面推进我国的会计国际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施依据。笔者现就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组织实施和带动影响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一些问题进行粗略探讨。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体系、原则和观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会计发展中始终贯彻自主创新和自我突破的战略。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出台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九十年代初,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会计模式进行了进一步探讨与研究,于1993年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围绕建设会计国际化体系,加快与国际接轨,开始着手研究新的企业会计准则。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是在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指导和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客观要求的条件下而进行的,该准则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并与国际趋同,涵盖我国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和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体现着立足中国国情,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及有利于投资者决策的原则;贯穿着以历史成本为基础,适度、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提升财务会计报告的地位和作用等理念。新的准则自实施以来,以其可操作性、与国际会计的趋同性等特点,在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彰显出极大的推动力。 二、会计国际化的概念、内容及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必要性 会计国际化,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的过程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会计国际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政策惯例国际化、会计管理体制惯例国际化、会计教育惯例国际化、执业会计惯例国际化、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惯例国际化、引进和运用国际上通用的先进会计思想管理和技术方法、促使与各国会计事务处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参加国际会计活动、促使其他会计事务处理方法趋同于国际惯例这八个方面。 加快会计国际化进程,是市场国际化的需要。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如今的市场早已突破时空界限而形成全球性的统一大市场。我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家庭中的一员,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国际竞争。市场国际化的结果就是要求会计要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真实、公正、可比且能满足决策需要的信息,我国会计惯例也就必须趋同国际会计惯例。加快会计国际化进程,是企业实施跨国经营的需要。企业实施跨国经营,必须了解其他国家的有关政策尤其是会计政策。公司为了实施国际经营,需要了解所投资公司整体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跨国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为维护自身利益,也要求跨国公司按国际惯例提供会计信息和处理利润分配等会计事务。加快会计国际化进程,是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需要。我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投融资,必须按国际会计惯例向国际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三、会计国际化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及与国际会计化的差异 我国会计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建国之初,吸收前苏联的会计模式,为早期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阶段,1985年颁发了“两外会计制度”,吸收诸如“资产=负债+资本”的会计平衡方式,在存货、应收账款和固定资产计价中偿试运用稳健原则等国际惯例。第三阶段,1992年颁布实施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1993年7月颁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在会计实践中普遍以会计准则为依据来操作会计实务,进一步加快了我国的会计国际化进程,基本满足我国参与国际经贸和在国际资本市场筹资的需要。第四阶段,主要是建立健全教育及证件体系,各高等院校普遍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大学会计专业设置课程,建立了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注册会计师体系,颁布了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准则。 综观我国会计惯例与国际会计惯例,目前存在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与会计准则相配套的有关法规尚未健全;企业会计体系与准则相配套协调的非盈利组织会计体系和准则不够健全;因加入和参与国际会计组织及其活动不够阻碍了我国与国际会计界的交流;会计实务的处理方法与国际惯例不尽一致;会计理论发展滞后,会计教育模式与国际惯例尚有差距等等。 四、运用企业会计准则,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几点建议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是今后我国各类企业会计工作的准则,也是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助推器。趋同是大势,变革是必然。我们在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推进会计趋同化的同时,应当看到该项工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真正的“中西合璧、洋为中用”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吸收消化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否则在推进进程中将出现偏差,影响我国的会计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认识、组织实施、技术适应等诸方面形成共识,达到整体推进的目的。 首先,要解放思想,敢于借鉴,走出认识误区。我国会计国际化的推行与完善离不开对国际惯例的借鉴。一方面,只要有利于我国发展,与我国经济、法律和教育文化等相适应的,就应大胆借鉴;另一方面,既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又要适合我国的国情,两者应紧密结合,找准一个利于平衡、利于发展的结合点。 其次,正确处理会计国际化与国家化的矛盾。国际化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过程。由于各国环境的差异, 全球会计统一化、标准化很难全面实现。所以会计国际化与国家特色并存将是不可避免的现实。既要承认国家化,也要积极与国际化协调,促进国际化的发展。 第三,正确把握国际化的方式方法。判断哪些是国际会计惯例应把握两个标准:其一,该项惯例是否具有国际公认性;其二,是否具有有效性。在组织实施的方式方法上,要通过立法确认,纳入法律法规并加快推广实施;同时要加强民间会计交往,加快我国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沟通协调。第四,会计国家化和国际化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可协调的矛盾,而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我国会计国际化只能是部分会计惯例国际化或大部分的趋同、接轨,一些中国特色的方式方法在不违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应该保留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