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行性研究及其作用
可行性研究作为一种系统方法,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我国在总结基本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研究和借鉴国外经验,于1983年将可行性研究正式纳入了基本建设程序,从而明确了项目投资决策前的研究在程序中的重要地位。
可行性研究是对拟建项目在资金、技术、人员、工程条件、投资环境及预期市场效益等多个方面进行项目可行性和合理性的分析论证,全方位考察资源配置能力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协调性及实现程度,在经济和社会双重利益的基点上决策最佳方案。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市场分析、技术分析、财务分析和国民经济分析四个部分。市场分析包括市场调查,市场预测,市场趋势综合分析;技术分析包括项目和企业概况审查,资源条件,工程和水文地质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厂址选择条件,环境保护措施,工艺和设备的选择等;财务分析主要指企业层面的微观经济效益分析;国民经济分析主要指宏观经济效益分析。可行性研究作为基本建设程序中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可行性研究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讲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事物本身的科学规律,这就要求建设项目投资要重视可行性研究,真正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决策。另外,建设节约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新世纪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体现在项目建设中,要求可行性研究把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作为重点内容,这不仅仅是对社会负责,更是对子孙后代负责。
第二,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编制设计任务书的依据。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就是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向,确定合理的投资结构,通过对若干个投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做出最优选择,这个过程的依据就是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不仅对拟议中的项目进行系统分析和全面论证,判断项目是否可行,还要进行反复比较,寻求最佳建设方案,避免方案多变造成人、物、财的巨大浪费和时间的延误。这就需要严格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的审批制度,确保报告的质量和足够的深度。假如在设计初期不能提出高质量的、切合实际的设计任务书,不能将建设意图用标准的技术术语表达出来,自然也就无法有效地控制设计全过程。
第三,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建设单位筹措资金的重要依据。凡是应向银行贷款或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的项目,必须向有关部门报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银行或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对可行性研究进行审查,并认定项目确实可行后,才同意贷款或进行资金补助。如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以及我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都要求把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建设项目申请贷款的先决条件。
第四,可行性研究是建设单位与各有关部门签订各种协议和合同的依据。建设单位在可行性研究确定的项目实施方案框架内,落实项目的各项工作,并与设计、监理、施工、供应、资金融通等单位签订有关合同。因此,可行性研究是建设单位与项目参与各方签订合同的依据,同时也为上级主管部门提供了定向决策的依据。通过项目可行性研究,在掌握详实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有理、有据的论证涉及新建项目的各项因素,提高分析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第五,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进行工程设计、设备订货、施工准备等基本建设前期工作的依据。可行性研究对所要建设的项目规划出实际性的建设蓝图,即较详尽的规划出此项目的规模、总体布置、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劳动定员、三废治理、建设工期、投资概算、技术经济指标等内容,根据这些内容可以进行其他建设前期工作。
第六,可行性研究是国家各级计划综合部门对固定资产投资实行调控管理,编制发展计划、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投资的重要依据。由于建设项目尤其是大中型项目考虑的因素多,涉及的范围广、投入的资金数额大,可能对全局和当地的近、远期经济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必须对这些项目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作为计划综合部门实际对固定资产投资调控管理和编制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依据,并施以一定的调控管理。
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可行性研究近年来在我国各类建设项目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对有效控制投资、保证科学决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仍有一些问题应引起高度的重视。例如,有的项目工期一拖再拖,投资一增再增,仍然难以建成;有的项目虽然建成,但不能达标达产,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粗糙,没有科学、客观、公正地提供依据充足、内容完整、实事求是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重要因素之一。面对这一严酷的事实,我们有必要指出可行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其改进对策,以便更好地为投资决策服务。
1、可行性研究的依据不充分
有的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没有依据国家、地区及行业等的长远规划;没有依据国家的产业政策;没有项目建议书及其批文;大中型骨干项目没有依据资源报告;需利用矿产资源的项目,没有国家批准的矿藏资源报告;建设投资估算没有主要设备的咨询价格资料,没有依据相应的工程造价的定额、标准;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没有依据必要的财务指标和参数等。
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不完整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应该包括:项目概况、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市场预测、项目建设选择及建设条件论证、项目规划方案、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项目外部配套建设、环境保护、劳动保护与卫生防疫、消防、节能、节水、总投资及资金来源、经济、社会效益、项目建设周期及工程进度安排、结论等。但实践中存在应设的篇章缺少或篇章中的内容不全等现象。例如,有的没有节能篇,有的没有环境保护篇,有的没有项目建设进度计划,有的缺少方案比选及其推荐方案的论述,也没有风险分析。
3、可行性研究的深度不够
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研究报告中应该包括的篇章都写了,但研究得不深不透,论点不鲜明,论据不充分,论述不详细,定性描述多,定量计算差,致使可行性研究 “走过场”或只重视技术方案的评估而忽视经济效益分析评价的现象。例如,缺少生产规模确定原则和计算过程;缺少设计方案的确定原则;缺少主要设备的计算方法;节能篇中只是轻描淡写,缺少具体的节能措施和节能指标;环境保护仍沿用作废的标准,缺少具体的环保措施;在经济评价中,对基础数据的来源不调查,不研究,不分析其可靠性和真实性等,这些问题使评估者难以从可行性研究中找出研究的要点和结论。
4、可行性研究报告缺乏独立性、公正性和客观性
一些受托单位或咨询机构往往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投审批者所好,掩盖矛盾和风险,为“可行”而研究,报喜不报忧,缺乏公正性和客观性。如有的有意压低建设投资额,降低投资估算;有的有意压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的不分析风险,或有意降低风险;有的不重视多方案的论证与比较,可行性方案单一,没有挑选余地;或虽有几个方案,但论证时带有倾向性的侧重论证某一方案,对其他方案研究不深,分析对比简单,常常一带而过。
5、可行性研究过程不规范
进行可行性研究时,需要由各方面的人才,如工程师、规划师、经济师等组成专门的可行性研究小组,对建设项目从各个角度是否可行进行考察和分析论证。可是,有些项目根本没有成立可行性研究小组,只是由建设单位自己凭主观经验编写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交给上级部门,草草了事。有的建设项目虽然成立了可行性研究小组,但其成员不是缺少工程师,就是缺少经济师,对可行性研究工作没有给与应有的重视。
6、可行性研究方法和指标等不够合理和科学
建设项目的经济可行性研究依赖于大量的数据,采用一定的评价指标进行论证,但在论证过程中,基础数据的可靠性和计算方法的科学性是困扰可行性研究可信度的大问题。例如,低估投资预算,高估收益,夸大技术和产品的先进性,缩短建设期和效益回收期,选择次要和辅助评价指标,回避主要指标,忽视敏感性分析和风险分析,评价方法单一,采用人工计算方法,不利于基础数据调整和多变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