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和元宵有什么区别?是做法不一样吗?

2024-11-12 08:58:4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文化差异导致的叫法不同:自古以来,南北方的文化差异就比较大,尤其是在饮食方面。在北方这个东西叫做元宵,而在南方这个东西叫做汤圆。

2、汤圆和元宵做法不同:按照传统做法来讲,汤圆是包出来的,表面比较光滑黏糯;而元宵则是滚出来的,表面干燥松软。

3、汤圆和元宵馅料不同:

汤圆的馅料花样较多,除了有传统的五仁、豆沙、花生之外,还有一些鲜花、粗粮口味的,甚至有咸口的梅干菜烧肉、香菇鲜肉味的;与之相反,元宵的口味就比较统一,以甜口为主,比较常见的是黑芝麻、豆沙、花生味的。

4、汤圆和元宵吃法不同:

汤圆的吃法多是以煮为主,也有一些人喜欢炒着吃;而元宵虽然也是以煮为主要料理方式,也有一些地区的是炸着吃。而且,煮得汤圆和元宵也不太一样。汤圆出锅后,多是清汤,元宵则恰恰相反,出锅后往往是浑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汤圆

回答2:

汤圆和元宵因为南北文化差异,虽然相似但是做法不同、吃法不同、馅料不同和储存方式不同,两者不是一种食物。


元宵在制作工艺上要比汤圆更为繁琐,用时更久。首先拌馅料,和匀后摊成薄片,再切成小立方块。然后把馅块再扔进盛满江米(南方叫糯米)粉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直至馅料在互相撞击中滚成圆球才算完成。

做成的元宵糯米粉表层很薄,表面是干的,下锅煮时,表层粉末由于吸收水致汤水变糊,有点儿像米汤的感觉。元宵一般采用甜味馅料,如猪油豆沙、黑芝麻、枣泥、果仁、山楂等。由于制作工艺不同,元宵吃起来的口感要比汤圆更为粗糙,软糯且富有嚼劲,饱腹感比汤圆更强。

元宵除了煮以外,元宵还可以炸着吃,或者拔丝、蒸、烤都行。

南方人通常都在元宵节这天只吃“汤圆”,而对“元宵”的了解较少。汤圆的做法则是像在包饺子,简易快捷。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待数小时“醒面”完毕后,掐取一小团挤压成圆片形状,然后把准备好的馅料放入,揉成兵乓秋大的圆球即可。

煮好后的汤圆表皮光滑发亮,因此汤水清淡。口感细腻柔软。汤圆的馅料相比更为丰富,酸甜咸辣皆有,食材花样也百变。如水果汤圆、粗粮汤圆、肉丁汤圆等品牌速冻汤圆都热卖于各大超市。汤圆吃法比较单一,一般是水煮。

无论是元宵还是汤圆,本义与形状都与“团圆”紧密结合,寓意着人们团圆幸福的生活。

回答3:

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北方是“滚”元宵,南方是“包”汤圆。很多人都以为汤圆就是元宵,其实两者除了皮儿原料都是糯米,在原料、制作工艺等方面都是有差别的。元宵和汤圆虽然都是元宵节吃的东西,但是这两个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一、烹饪方法的区别

1、元宵

除了煮以外,元宵还可以炸着吃,或者拔丝、蒸、烤都行。

2、汤圆

吃法比较单一,一般就是水煮。

二、煮的时间不同

1、元宵

元宵煮的时间长,要10分钟多一点。

2、汤圆

汤圆煮的时间短,3~5分钟就好了,浮起来了。

回答4:

元宵是一种中国人依照习俗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和春节烹制食用的食品。曾有多种名称,如面茧、粉果、元宝、汤饼、圆不落角等,明永乐年间正式定名为元宵。

元宵是不能冷冻的,否则会裂纹,煮的时候馅会流出来,所以元宵只能现吃现做,是无法买到冻元宵的。汤圆可以冻,所以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也可以买到速冻汤圆。

汤圆:一般将糯米面和好,像包饺子一样将馅包入再团圆,馅料通常是芝麻、花生加糖制作;

元宵:一般只用素的固体甜馅料,将馅料切成小块,蘸上水,在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也有滚了一圈糯米粉后蘸水,再继续在糯米面中滚),使其自然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可以用机器滚大规模地生产。

一般元宵糯米皮薄、表面是干的,下锅煮时皮才吸收水分变糊。 汤圆的传统做法:水磨糯米粉加水和成团,放置几小时,然后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放在容器里备用,并不要切成小块。汤圆馅含水量比元宵多,湿糯米粉黏性极强,只能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

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圆。汤圆因皮很粘,旧时不易保存,有了速冻工艺才出现在商店里。 元宵和汤圆的口味也不太一样。因为制作工艺的差异,元宵比汤圆的口感要粗一些。

元宵的馅料较单一,汤圆的馅料则比较丰富。传统元宵馅料多为猪油豆沙、白糖芝麻、枣泥、白果、果仁、杏仁、山楂等;汤圆的馅料传统是甜的,现在在传统甜馅的基础上又有一定创新如加入肉丁、火腿丁、虾米等。

北京做的元宵,是以馅为基础制作的。机器做元宵的操作过程如下:先是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块。

然后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南方叫糯米)粉,机器就"筛"起来了。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变成球状,江米也沾到馅料表面形成了元宵。做成的元宵江米粉层很薄、表面是干的,下锅煮时江米粉才吸收水分变糊。

南方的汤团(北京人按四川习惯叫做汤圆)做法完全不同,倒有点儿像包饺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跟做饺子时和面一样),放置几小时让它"醒"透。

然后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放在大碗里备用(不须像做元宵那样切成小块)。汤团馅含水量比元宵多,这是两者的区别之一。包汤团的过程也像饺子,但不用擀面杖。

湿糯米粉黏性极强,只好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用筷子(或薄竹片状的工具)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团。

做得好的汤团表面光滑发亮,有的还留一个尖儿,像桃形。汤团表皮已含有足够的水分,很粘,不易保存,最好现做现下了吃。有了速冻工艺,汤团才出现在商店里。

 而在台湾,汤圆通常是比较小的,且并无包馅,烹调时通常是加红糖和水一起煮,或是加入蔬菜和肉类等材料煮成咸汤圆。因此在台湾,元宵和汤圆本质上可说是不同的东西,冬至时吃汤圆而元宵节吃元宵,而不像大陆北方那样易于混淆。

回答5:

1、做法不同。元宵是滚出来的,馅儿切成小块,放在铺了一层江米面儿的柳条笸箩里,不断地筛滚,一边筛滚一边洒水,形成元宵。元宵只有甜的。汤圆是用糯米加水,连水带米用石磨磨,磨出的糯米粉沥干冷藏三四天,然后加水和成团,放几小时做外皮。 

2、饮食节日不同。元宵是元宵节的节日饮食。汤圆是南方人春节、初七、上元节(元宵节)的节日饮食,也是南方人招待从远方回家的家人、家庭聚餐的传统食品,其意义和北方的饺子相当。

唐朝的元宵节食是面蚕。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的习俗到宋代仍有遗留,但不同的应节食品则较唐朝更为丰”。吕原明的《岁时杂记》就提到:“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蚕,皆上元节食也”。到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