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发现2-3岁是幼儿什么发展的关键期

2024-11-20 11:23:3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口语
从出生到六个月这个阶段,就会发出一些元音,例如a、o、e;
六个月到七个月的时候,会发出一些简单的例如baba、mama、dada的音;
八到十个月时,大部分孩子就能够听懂很多的声音了,
一岁到三岁阶段,宝宝的口语就会得到快速的发展;
四五岁,是孩子积累词汇量的最佳时期。
在学说话的这个阶段,一定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回答2:

孩子在最初会表现出无意注意,然后逐渐发展出有意注意。孩子将来入学后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等,与有意注意的相关性是非常强的。
注意是指对某个特定的对象有一定意识的指向性,是心理发展的窗口。可以使孩子有选择地接受一些外在的环境信息,学习能力的好差,跟注意力的相关性是非常强的。
入学后常有家长反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等等,其实孩子的注意力可以从小就进行培养。但在培养时需注意,我们需要用一个鲜明的动态的刺激物去吸引宝宝。
现在很多家庭条件不错,可能会在客厅或者是房间的一个角落堆了满屋子的玩具,通常的状况就是孩子坐在一堆玩具中,拿起这一个玩了一分钟,“啪”扔掉了,拿起第二个,玩了一分钟又扔掉去拿第三个。
这样的状况并不利于孩子注意力的发展,我建议家长把玩具放进柜子里,拿出一种玩具给宝宝玩,当然不是限定宝宝只能玩一种玩具,如果宝宝确实不喜欢这一种玩具,再拿出第二种给宝宝玩,避免让宝宝处于一种混乱的情况下。
孩子从出生到六个月这个阶段,就会发出一些元音,例如a、o、e;
六个月到七个月的时候,会发出一些简单的例如baba、mama、dada的音;
八到十个月时,大部分孩子就能够听懂很多的声音了,大家让Ta拍拍手、点点头,Ta都会按照家长的旨意去做,问Ta妈妈在哪里,Ta的头就会转过去找;
到了一岁到三岁阶段,宝宝的口语就会得到快速的发展;
四五岁,是孩子积累词汇量的最佳时期。
在学说话的这个阶段,一定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现在很多家庭的情况是,很多大人伺候一个孩子,当孩子有需求时,比如Ta想吃苹果了,可能Ta手指戳了一下,还没等Ta发话,苹果就已经被削好皮、切好块、送到嘴边了。这样的结果就是,当所有的需求都可以很快地被满足,Ta可能就不再需要语言了——指一下就够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适当地去诱导孩子,让Ta有使用语言和模仿的机会。你可以跟Ta说:“哎宝宝你想要什么吗?是想要苹果吗?”如果他确确实实不会说或者拒绝说,我们也不能认为,如果孩子说不出来,我们就不给Ta吃,这样也是不对的。在我们恰当地诱导几次之后,再让宝宝去做恰当的事情,然后第二天再做重新的尝试。
在孩子的语言发展期,还要注意,有一个阶段我们的宝宝是个“问题宝宝”,Ta什么都爱问,很多家长这时候的处理是匆匆打发了,因为自己忙啊,可能正好在工作,可能正好在上网,甚至打游戏。
但其实,孩子在学习语言的时候,尤其是在爱问问题的这个阶段,一定要好好地跟Ta交流,认真地去听宝宝在说什么。在学说话的时候我们还特别提倡,让宝宝来学习你说话,而不是你去学习宝宝说话,这样可以更好地拓展孩子的语言能力。
比如,一个孩子见到汽车会说“嘟嘟来了”,大人在这个时候会觉得孩子说话好可爱,于是就跟着宝宝说,“宝宝你看嘟嘟来了”,但其实这不利于孩子语言发展能力的拓展。合适的做法应该是,告诉孩子,“宝宝,汽车来了”,或者更认真地区分,“小汽车来了”或者是“公交车来了”等等,这样可以丰富宝宝的语言认知能力。
但是有种情况是,如果孩子的语言发展确实是落后的,表现出跟不上同龄孩子水平的,我们就更提倡让孩子只处于一种语言环境里,这样可能会让Ta的语言能力进步得快一点,能够尽早地、比较好地去掌握一种语言。对于某一些孩子来说,比较混乱的语言环境是可能造成说话晚的。
语言问题其实在平时的门诊当中是碰到比较多的,可能会有一些是真正的疾病因素,比如听力、口腔功能、孩子的精神、心理、智能等一些问题,但确实也有许多的孩子是没有问题的,这就跟家长的养育方式有关系了。

如果说孩子在一定的年龄达不到一定的水平,那么是需要家长引起重视的。比如宝宝六个月的时候还不会笑,也不会“啊啊啊”地跟爸爸妈妈交流,也没有很丰富的表情或是对声音没有反应,或者是说到了一岁还不会用手去指东西,那么这时候家长就必须把宝宝带去医院做测评了。
在宝宝的心理发展当中,还有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那就是情绪与情感的发展,也可以说情商的发展。这部分包括孩子怎样去认识自己的情绪、怎样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怎样去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说怎样去很好地掌控周围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