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瓶的材质是什么?会产生增塑剂吗?

2024-11-16 21:37:3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常见的塑料瓶有以下几种材质:
  塑料瓶的底部都有一个带箭头的三角形,三角形里面有一个数字,以下这些塑料瓶底三角形中的数字,指代的是该瓶子包含的成分和该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1.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常见于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等。温度达到70℃时易变形,且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融了。1号塑料品使用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DEHP。这类瓶子不能放在汽车内晒太阳,不能装酒、油等物质。
  2.HDPE高密度聚乙烯 常见于白色药瓶、清洁用品、沐浴产品。不要用来做水杯,或者做储物容器装其他物品。
  3.PVC聚氯乙烯 常见于雨衣、建材、塑料膜、塑料盒等。可塑性优良,价钱便宜,故使用很普遍,耐热至81℃时达到顶点,高温时容易产生有害物质,很少被用于食品包装。难清洗、易残留,不要循环使用。
  4.PE聚乙烯 常见于保鲜膜、塑料膜等。高温时有有害物质产生,有毒物质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乳腺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等疾病。
  5.PP聚丙烯 常见于豆浆瓶、优酪乳瓶、微波炉餐盒,熔点高达167℃,是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制品,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微波炉餐盒,盒体以5号PP制造,但盒盖却以1号PET制造,由于PET不能抵受高温,故不能与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
  6.PS聚苯乙烯 常见于碗装泡面盒、快餐盒。不能放进微波炉中,以免因温度过高而释放出有害化学物质。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别用微波炉煮碗装方便面。
  7.PC其他类 常见于水壶、太空杯、奶瓶。百货公司常用这些材质的水杯当赠品。不过,这种材质的水杯很容易释放出有毒物质双酚A,对人体有害。另外,使用这种水杯时不要加热,不要在阳光下晒。

劣质塑料瓶中会使用增塑剂,长期使用增加增塑剂的塑料包装的食用品,会影响人体健康。

  增塑剂,又称塑化剂(台湾汉语,就是大陆汉语之增塑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可合法用于工业用途。2011年5月起台湾食品中先后检出DEHP、DINP、DNOP、DBP、DMP、DEP等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成分,药品中检出DIDP。截止6月8日,台湾被检测出含塑化剂食品已达961项。6月1日卫生部紧急发布公告,将邻苯二甲酸酯(也叫酞酸酯)类物质,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回答2:

目前市面上90%的塑料瓶装饮料均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作为瓶体材料。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蒋平平教授表示,瓶装水的瓶体PET中一般不添加增塑剂这种物质,这是由PET的制作工艺决定的。而PET的稳定性是由材料聚合度所决定的,一般来说,当温度小于120℃时,PET材料是十分安全的。除了PET之外,日常中经常用到的塑料像PP、PE也是不会添加增塑剂的。而PVC的制作中需要添加增塑剂,PVC作为原料制作的一些薄膜、保鲜膜、儿童玩具、一次性手套等产品,生产企业选择制品中的塑料助剂应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应当符合欧盟和国家的相应环保塑料制品的规定。
00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研究员叶胜荣教授认为,PET的结构相当稳定,其融化温度超过250℃,要发生化学变化至少要在100℃以上。汽车内显然达不到这样高的温度,热能和塑胶瓶两者遇在一起就产生有毒物质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回答3:

塑料瓶主要是由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材料并添加了多种有机溶剂后制成的。饮料瓶多数是塑料制品,聚乙烯、聚丙烯这两种材料无毒无味,用来灌装饮料等对人体很安全。但聚乙烯一旦受高温或是酸性腐蚀就会慢慢溶解,并释放出有机溶剂,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00
00有报告指出,长期食用被聚乙烯分子污染的食物,会使人头晕、头痛、恶心、食欲减退、记忆力下降等,甚至贫血。所以用塑料瓶装醋,对人体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家庭中应使用玻璃器皿来代替塑料制品盛装调料品等。使用塑料制品时特别要注意,不要接触醋、清洁剂等,避免阳光直射、高温等,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另外,您在购买塑料餐具时,应当挑选商品上带有PE(聚乙烯)或PP(聚丙烯)标注、装饰图案少、无色无味、表面光洁的塑料制品。
00
00塑料瓶装油会产生增塑剂,建议大家避免

几乎所有品牌的塑料桶装食用油中,都含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这两种增塑剂,而未使用塑料容器盛装的散装豆油和固体起酥油中,没有检测出增塑剂。

增塑剂是塑料制品中一种化学成分,实验证明,增塑剂对老鼠心脏、肝、肺、肾的毒性影响很大,尤其对老鼠的睾丸影响明显,受增塑剂污染的老鼠睾丸体积可萎缩将近三分之一到一半,老鼠精子的数量和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需要注意的是,只要当含有增塑剂的塑料制品在接触到油脂,增塑剂就会溶入这些成分中。而且塑料中增塑剂的含量越高、与食油接触时间越长,贮存温度越高,溶出的增塑剂数量就越大。

回答4:

塑料瓶主要是由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材料并添加了多种有机溶剂后制成的。饮料瓶多数是塑料制品,聚乙烯、聚丙烯这两种材料无毒无味,用来灌装饮料等对人体很安全。但聚乙烯一旦受高温或是酸性腐蚀就会慢慢溶解,并释放出有机溶剂,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塑料瓶的材料副作用
有报告指出,长期食用被聚乙烯分子污染的食物,会使人头晕、头痛、恶心、食欲减退、记忆力下降等,甚至贫血。所以用塑料瓶装醋,对人体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家庭中应使用玻璃器皿来代替塑料制品盛装调料品等。使用塑料制品时特别要注意,不要接触醋、清洁剂等,避免阳光直射、高温等,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另外,您在购买塑料餐具时,应当挑选商品上带有PE(聚乙烯)或PP(聚丙烯)标注、装饰图案少、无色无味、表面光洁的塑料制品。
健康须知00制作饮料瓶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塑料,无毒无害,用于盛装汽水可乐型饮料对人体无不良影响;但由于塑料瓶仍含有少量乙烯单体,如果长期贮存酒、醋类等脂溶性有机物,则会发生化学反应。长期食用被乙烯污染的食物,会使人头晕、头痛、恶心、食欲减退、记忆力下降等,严重者还可能导致贫血。

此外,用饮料瓶盛装酒、醋等,瓶子会受到氧气、紫外线等作用而老化,释放出更多的乙烯单体,以及增塑剂等释放出来,使长期存放于瓶内的酒、醋等变质变味。[1]
对于饮料瓶勿装其他液体造成误伤事件,建议饮料公司在瓶身包装注明以下警告:

警告:1.开封后,请先确认再饮用;2.存放非饮用品时,请醒目标示,以免误食。

增塑剂,又称塑化剂(台湾汉语,就是大陆汉语之增塑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可合法用于工业用途。2011年5月起台湾食品中先后检出DEHP、DINP、DNOP、DBP、DMP、DEP等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成分,药品中检出DIDP。截止6月8日,台湾被检测出含塑化剂食品已达961项。6月1日卫生部紧急发布公告,将邻苯二甲酸酯(也叫酞酸酯)类物质,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增塑剂按其作用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即内增塑剂和外增塑剂。
内增塑剂内增塑剂实际上是聚合物的一部分。一般内增塑剂是在聚合物的聚合过程中所引入的第二单体。由于第二单体共聚在聚合物的分子结构中,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链的有规度,即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度。例如氯乙烯-酯酸乙烯共聚物比氯乙烯均聚物更加柔软。内增塑剂的使用温度范围比较窄,而且必须在聚合过程中加入,因此内增塑剂用的较少。
外增塑剂00外增塑剂是一个低分子量的化合物或聚合物,把它添加在需要增塑的聚合物内,可增加聚合物的塑性。外增塑剂一般是一种高沸点的较难挥发的液体或低溶点的固体,而且绝大多数都是酯类有机化合物。通常它们不与聚合物起化学反应,和聚合物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在升高温度时的溶胀作用,与聚合物形成一种固体溶液。外增塑剂性能比较全面且生产和使用方便,应用很广。现在人们一般说的增塑剂都是指外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都是外增塑剂。

回答5:




近日,一个“矿泉水瓶循环使用可致 癌”的帖子在各大网站、论坛广为流传,也引发了本地市民对各种饮用塑料瓶重复使用问题的关注。时下,不少市民重复使用塑料饮料瓶,这已成为一种会“过日子”的生活习惯。他们却从不知塑料瓶底标出的数字代号竟然“暗藏玄机”。有相关专家表示,虽然是否会产生致癌物至今还没有定论,但重复使用可能会对身体留下健康隐患。 


  热帖点击

  重复用矿泉水瓶会致癌?

  近日,一个帖子称“阿联酋迪拜一名12岁的女童,因为连续16个月使用同一个矿泉水瓶,最后得了癌症。瓶里面含一种叫做PET的塑料材质,用一次是安全的,如果你因节俭或方便而重复使用,就有致癌危机。”

  一时间,“重复使用塑料瓶的现象是否普遍,到底是否存在危险;塑料瓶到底是由什么材料制成”引起网民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