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异义词的辨析方法

2025-01-07 07:05:03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当阅读古诗文遇到与现代汉语同形的双音节词语时,学生容易混淆它们的古今词义。他们之所以会混淆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词语,主要是因为这些古汉语词汇中的双音节词语与现代汉语的书写形式一模一样,看到它们马上联想到它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常用义,用现代汉语的意思来诠释,从而偏离了古汉语的词义。当阅读古诗文遇到这类词语时,如不稍作辨析,易混淆古今词义,造成误解,从而偏离文意,不能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对于容易混淆的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词语,如能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辨析它们,不仅有利于学生确切地理解句意和文意,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下面借鉴三种辨析方法,并介绍如何运用这三种辨析方法来区分古今词义的差异。
  一、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词是音义结合的产物。所有的词都以具体的词义作为它的内容,都以规定的语音作为它的外在形式。因此,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来判断词义间的差异。例如:
  《谏太宗十思疏》:“塞源而欲流长者。”“长者”并不是指现代汉语中年纪和辈分都高或年高有德的人,“长”在现代汉语里有两种读音“zhǎng”和“cháng”,“长者”不读“zhǎngzhě”,应读“chángzhě”,“长”指的是流得长远,它在这里是形容词作动词,“者”是语气词,不译。
  《报任安书》:“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句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读“fú”,朗读时应是“夫(fú)人情莫不贪生恶死”,不能与现代汉语中的“夫人(fūrén)”混淆。“妻子”应读作“qīzǐ”,因为“子”在句中是有实义的,指“儿子”,“妻子”指妻子和儿子;而现代汉语中的“妻子”读作“qīzì”,“子”是词缀,没有实义,“妻子”指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我们在朗读或说话时,除了会根据标点符号采取不同的停顿外(语法停顿),为了使内容的语意层次分明或表情达意的需要,我们还会在语句中间稍作停顿(逻辑停顿)。在语句中间停顿时,我们一般会选择在词与词组成的整体意义之间停顿,从而使句义有层次地、有突出的表现出来。“用停顿跟可能的停顿作词的记号,以辨认词的界限,这倒是一个好的方法”。[1]所以说,用朗读时语音的停顿,可以把词跟词的界限划分开来,以此来判断词与词之间的意义的差异。例如:
  《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后悔”并不是指现代汉语中的“事后懊悔”,它是形容词“后”+动词“悔”,朗读时可以在“后”字后面有一个简单的停顿“后/悔遁而有他”,“后悔”应理解为“后来,反悔”。
  《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以至”并不是现代汉语中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或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的连词,“以”字和它前面的“无”构成古汉语中的一个固定结构用法“无以”,意思是“没有什么……拿来……”,“至”是动词,意思是“到”。因此,在朗读时,我们可以在“以”字后面有一个简单的停顿“无以/至千里”,来区别它们的古今词义的差异。
  《鸿门宴》:“从此道,至吾军。”“从此”在句中并不是现代汉语中的“从这个时候起”的意思,“从此”是介词“从”+代词“此”,意为“从,这”,朗读时应在“此”后有一个简单的停顿“从/此道,至吾军”。
  二、结合上下文语境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它周围的事物必然会有所联系。词语也一样。因为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往往需要根据该词出现的上下文语境来辨析。词、短语、句子等在语流中出现时,它前面或后面出现的其他语言单位都是该单位的上下文语境。[2]对于一些古今词义差异特别大的词语,或是古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亡的词语,应该利用上下文语境来确定它的词义。例如:
  《孔雀东南飞》:“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怜”是一个形容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值得怜悯,根据上下文,用现代汉语的的词义理解此句,句意不通。这句话是焦仲卿的母亲所说,她在劝焦仲卿速遣刘兰芝,娶东家女为妻,因此,“可怜”是用于形容东家女的,在此处是“可爱”之意。
  对于古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组,它们是两个相临的单音词,并不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词。因此要把它们的古今义区别开来,必须结合上下文语境。例如:
  《过秦论》:“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句中“爱人”在现代汉语里指丈夫或妻子或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把这个词义放到句中去,怎么也说不通。因此只能把它们分开来理解,“爱”指爱护,“人”指人民,“爱人”指爱护人民。
  对于一些受语法修辞影响的词语,单独的一个词是不能看出它在用法上的不同的,它的词义只能在具体的语境中体现出来,再利用上下文语境来分辨其古今词义的差异。例如:
  《阿房宫赋》:“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现代汉语的意思是收集,保藏,“经营”现代汉语的意思是筹划并管理或泛指计划和组织;而在此句中,“收藏”和“经营”都是词类活用的词语,都是动词活用为名词,指的是金玉珠宝。
  三、比较互证法
  运用词义本身的内在规律,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这种训诂方法,可以称作“比较互证”。[3]它是王宁先生和陆宗达先生总结的训诂方法,因为词与词之间相异才能比较,相同才能互证。因此,运用这种方法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不仅有较高的实用性,而且对于课本中一些未加注释的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词语,通过考证大量文献资料证明其异,也可以做到信而有征。
  有些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词语,课本中并未加注释的,这些词用现代汉语的意思去理解似乎也说得通,但细敲之下,却发现不然。如“行人”、“寡妇”:
  《孔雀东南飞》:“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句中的“行人”、“寡妇”并未加注,是否暗示它们与现代汉语中的词义等同呢?“行人”不是路人,而是在外之人,包括经商和从军的;“寡妇”不是死了丈夫的女子,而是独守空闺寡居的妇人,与行人相对应。行人可以指出行在外经商的人或者从军戍边的战士,在魏晋南北朝习见,例如《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卷十二》:“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先秦汉魏晋 南北朝诗·梁诗卷八》:“行人从此别,去去不淹留。”《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九》:“闺阁行人断,房栊月影斜。”《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二十四》:“行人消息断,空闺静复寒。”唐代杜甫《兵车行》:“行人弓箭各在腰。”因为丈夫不在家,出门在外,在家独守空闺寡居的妻子与出门在外的丈夫互相思念,才会有“起彷徨”的说法。不然,死了丈夫的女子“起彷徨”是有违封建礼仪的,也不是作者的本意。虽然“寡妇”在现代汉语中指死了丈夫的妇女,而在古代汉语中“寡妇”却多指独守空闺的妇人,例如《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地传》:“勾践将伐吴,徙寡妇致独山上,以为死士示得专一也。”陈琳《饮马长城窟行》:“边城多健儿,内舍多寡妇。”“寡妇”都指独守空闺的妇人。因此,听见鸳鸯啼鸣,“行人”驻足而听,勾起思家之情;“寡妇”则心神不宁,思念远方的丈夫,这是符合课文的语景的。
  总之,我们可以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来区分词的界限,从而分辨古今词义的差异;我们结合词语出现的上下文语境,通过分析比较,也能分辨出古今词义的差异;我们还可以运用训诂学的比较互证的方法,通过对古文献资料的考证,判定它的词义,区别它的古今义。同时,对于辨析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词语,要将几种方法结合使用,才能使辨析更为准确。

回答2:

以前我看古今异义词一般都是把自己本来认为的意思套到句子中,如果发现读不通,觉得这个意思不对,就考虑古今异义了。

回答3:

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

回答4:

词义扩大:有些词的原有意义范围比较狭小,现在的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其特点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又包括在今义之中。例如,“江”古代指长江,现在泛指所有江河;“河”古代特指黄河,现在泛指所有河流。“中国”古义只指中原地区,现在指全中国。
  词义缩小:词的古义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例如,“金就砺则利”中的“金”,古代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
  词义转移:词义发生了转移,即古义表示甲事物,今义表示乙事物了。例如,“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古代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
  褒贬变化: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出现了褒贬意义相互转化的现象。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古今异义现象在文言文阅读中常会遇到。只有准确辨析出这个词是否古今异义,才能正确理解其表达的意思,顺畅地翻译文意。在复习过程中,考生要重视掌握辨析古今异义词的几种有效方法。
  ◎把握好判定标准   古今异义是指某个词语古已有之,现在仍然使用,字音字形完全相同,而意义已发生了变化的词。简单地说,我们判定一个词是否古今异义词,需要看四个方面:这个词古代就有;这个词语现在还在使用;这个词语的词形词音与现代汉语的完全相同;古义与今义不同。如果这个词具备了这四个方面的条件,那就可以判定这个词就是古今异义词了。
  ◎借课文辨析词义   复习中,把课文里出现的古今异义的词整理出来,作为牢固的词语积累。在阅读课外文言文时就将从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含义灵活迁移出来,就能够快速地推断出阅读材料中词语的含义了。例如,翻译句子“购仰妻子急”,“购”和“妻子”都是古今异义词,联系课文《桃花源记》“妻子”是“妻子儿女”之意,我们将该句翻译成“紧急悬赏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
  ◎结合上下文辨析   判断一个词在句子中的确切意义,需要根据该词出现的上下文语境。语境既是这个词所在句子的语言环境,也指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笼罩下的大语言环境。例如,《孔雀东南飞》:“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怜”是一个形容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值得怜悯,根据上下文,用现代汉语的词义理解此句,句意不通。这句话是焦仲卿的母亲所说,她在劝焦仲卿速遣刘兰芝,娶东家女为妻,“可怜”是用于形容东家女的,因此,在此处是“可爱”之意。再如,《阿房宫赋》:“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现代汉语的意思是收集、保藏,“经营”现代汉语的意思是筹划并管理或泛指计划和组织;而在此句中,“收藏”和“经营”都是词类活用的词语,都是动词活用为名词,指的是金玉珠宝。又如,《过秦论》:“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句中“爱人”在现代汉语里指丈夫或妻子或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把这个词义放到句中去,怎么也说不通。因此只能把它们分开来理解,“爱”指爱护,“人”指人民,“爱人”指爱护人民。
  ◎按词的音节判断   从发音形式上,可以分成以下两类:单音节的古今异义词;双音节的古今异义词。
  单音节的,文言文绝大多数词是单音节的,即由一个音节组成的词,就是一个音节表示一定的意义。判断时要按照现代汉语构词方式,变为双音节的。例如,《卖炭翁》中“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把”字,古义:动词,握住、端着。今义:①握住。②把持。③介词,将。④量词。再如,《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字,古义:数词,两次、第二次。今义:①又一次,再一次,多次。②继续,还有。
  双音节的大体上有三种形式:   古汉语是双音词,在现代汉语中还存在,只不过意义不同。例如,《桃花源记》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的“妻子”,古义指“妻和子女”,今义则指“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这个词的古义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
  古代两个单音词常在一起使用,而现在成为一个固定的双音词。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中的“亲戚”,古代是两个词,指“内亲外戚”,包括父母、伯叔、子侄及母、妻家中的人等;而在现代汉语中成为一个词,主要指家族之外的与自己有血统或者亲密关系的人。再如,《鸿门宴》中“约为婚姻”中的“婚姻”,古代是两个词,意思是“儿女亲家”;现代汉语中成为一个固定的词语,指的是“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等。
  古代两个单音词偶尔在一起使用,而现在成为一个固定的双音词。例如,《鸿门宴》“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非常”是两个词,意思是“不同寻常”,这里指“意外变故”;现代汉语中已成为一个常用的副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