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掌故:项羽在灭秦以后为什么没有统一天下?求答案

2024-11-28 08:40:3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一些读史书的人,常常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项羽在灭秦以后,没有像秦始皇一样统一中国? 项羽战胜秦国以后,开始分封诸侯,自己也坐上了西楚霸王的位子。西楚与其它诸侯国的关系,不用说是“联邦”制了,就连个邦联制也不像,项羽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要分析这个问题,首先就要分析一下秦以前周的体制了,其实周朝与后来的秦汉晋唐宋元明清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并非是大一统的王朝,而不过是黄河流域众多国家中一个宗主国罢了,所谓的诸侯国不过是它的殖民地或附属国,有些诸侯国家甚至还不属于这层关系,所以当时的人看春秋战国的关系,有如今天的人看世界各国的关系一样。 而秦始皇的一统天下,在当时的人看来,就有点像我们今天看拿破仑或希特勒的做法一样,是侵略者的行径,而项羽灭秦后,恢复六国等诸侯国家,就有点像盟军在二战胜利后解放欧洲各国、使其重新恢复了独立一样。 另外,我们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后需要搞“车同轨”、“书同文”以及统一货币度量衡也可以看出,诸侯列国都是一个个有着自己“主权”的国家,一个个有着自己的语言、文字、货币以及度量衡标准的国家,而并非是同一大国中的一个个地方政府。这一点,并非是由于周王朝衰落后逐步形成的,而是在西周建立时,就是这样。 武王伐纣时,西周是在当时许多国家的帮助下打败了纣王,而周天子分封诸侯,不仅分封了自己的亲族和大臣,而且还分封了大量其他国家的君主,甚至很可能还分封了一些在周殷战争中曾经中立或投降过来的君主。即便周的亲族和大臣被分封了,他们最初的领地也不是很大。像齐、鲁这些属于姜子牙、周公的封地国家最初的面积都是很小的,是与周围其他许多国家共处的。 不仅是周,夏商也都是如此 再设想一下,春秋战国断断续续地打了数百年的战争,假如周与诸侯列国是一个国家的话,哪里能够承受得起在自己国内有如此繁多的军事行动,给国民经济与综合国力所造成的巨大损耗呢? 所以春秋战国的战争,是当时黄河及长江流域“国际”间的战争,而并非内战。我们历史学家们是深明这一点的,所以他们对于某个城市该定为几朝古都时,往往把它在春秋战国时的地位也要考虑进去。 这样项羽在灭秦后,充当的是盟军在二战结束后的角色,是以一个解放者而不是侵略者的姿态出现在当的历史舞台上的。所以他要重新分封诸侯,恢复一些国家的主权。 只不过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华夏人的,这种各国重新独立的状态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就被刘邦大一统的汉给取代了。 而刘邦的一统,就少有那种侵略的意味了。虽然,他打的是汉的旗号,可他究竟不是汉国(即今天汉中地区)的人,他家在徐州附近的沛,按当时人的眼光,他应该是楚国人。他被封到汉中,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有点像二战后的戴高乐,被艾森豪威尔或杜鲁门给排挤到非洲某个黑人国家(如肯尼亚)当总统一般。 刘邦也并非王室或贵族的后裔,他只不过当过如同乡派出所所长或村长之类的小官,因此不代表任何国家。 而且刘邦的部下官兵也多出生于函谷关以东,再把戴高乐那个比方引申一下,就好像一群欧洲人跟着戴高乐到了条件相对恶劣的肯尼亚,而且很可能终生不能再回故里,那是怎样的一种痛苦啊!所以刘邦的部下在初到汉中时大量逃亡也就可以理解了。刘邦再不东征的话,也许就只剩下他自己一个“东方”人统治汉中这个“异国”了。 所以刘邦的东征就没有那么强的侵略意味,倒有些“打回老家去”的感觉。不至于像秦始皇出征那样遭到东方列国朝野的反感。 在汉楚之争中,刘邦在张良等人的劝阻下,没有听郦食其之计将印绶分发给各国的旧诸侯,而是随时赏给有战功的将帅,这一方面鼓舞了众人的灭楚的斗志,一方面也为将来一统中国奠定了基石。由于靠战功获得封地的将领,在人们心目中,并没有像各国旧诸侯一般具有牢固的世袭统治权,缺乏民众和旧贵族的向心力,所以刘邦后来将这些新国王逐步干掉而用自己的子侄取而代之的时候,并没有引起巨大的反弹,几个反叛的罪名,再加上武力打击、分化瓦解,就彻底把中国弄到刘家的口袋里。 刘邦平定天下后,也没有像项羽一样把都城建在故乡,而是以长安为都,这种决定除了史书中阐述的那些原因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刘邦要平衡前各国人的故国心理,努力给人们造成这样一种印象,他并非仅仅是前楚国人,而是“世界”人,就连那个被有意广泛传播的有关他出生的著名传说(有人还因此推断刘邦为私生子),都充分显示了这一点,他并非是楚国人的后代,而是龙的后裔,因此他属于“世界”,不属于某一个“国家”,前各国人尊其为帝,就要比尊崇秦始皇家族,在心理上来得更舒坦些,抵触与反抗情绪要小得多。 原来的国际关系已不复存在,一觉醒来,前各国人发觉继赢氏家族的统治之后,大家又生活在一个国度里了,再加上两汉四百多年的维系融合,中国人终于再也分不开了,不管以后这片土地上,再发生怎样的三国鼎立、南北对立、五代十国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割据,最后大家总会走回大一统的局面里去,因为大家都认同了这一点:我们都是中国人! 人们还会为那些领着大家走回这种局面的人物,贴上一个伟大的标签——统一中国,这个标签是曹操、苻坚们热望而最终没有得到的,也是司马炎、杨坚们努力而获得的,历史总是有它的牺牲者和后继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