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汲黯传》的全文翻译

谢谢,急啊
2024-11-20 10:28:40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史记 汲黯传》的全文翻译如下:

冀安字龙子,濮阳县人。他的祖先深受魏国君主的宠爱。到他已经是第七代了,一代又一代在洪荣王的位置上,当上了博士。在他父亲的推荐下,孝顺的皇帝纪安成为了一个洗马的王子。国王死后,王储登上王位,任命他为谒者的首领。

当东部的闽越人和瓯越人开战时,皇帝派姬安去视察他们。在他到达越南东部之前,他在到达吴县后返回。“东越人民互相打仗,”他告诉该报。花鸟县发生火灾,烧毁了一千多户人家。皇帝派姬安去视察。他回来后说:“一所普通的房子着火了。

当我经过河南省时,我看到当地的穷人遭受干旱和洪水。有一万多个家庭受到这场灾难的影响。现在我请求归还符文和虚假法令的罪责。”皇帝认为纪安贤惠善良,就把他调到荥阳县令。纪安认为当县长是一件丢脸的事,便因病辞职回家。

听到这些,皇帝把汲黯召到朝廷去请医生。由于经常向皇上直言不讳地提出建议,他仍不能留在朝廷,被东海县里当太守。纪安尊崇道家,治理北魏,处理民事。他喜欢安静,不做很多事。他治理这个国家,仅仅是监督下属按照伟大的原则行事,而不是要求细节。

他病得很重,经常呆在卧室里。一年多来,东海县城非常清静,人们都很称赞他。皇上知道了这件事,就把汲黯召回都城,立他为宫中之长。他试图不受干涉地执政,扩大自己的优先事项,而不是遵守法律条文。纪安为人傲慢,不讲究礼仪。

他对自己和蔼可亲,亲近而友好;与自己不合拍的人会不耐烦地与他见面,因此学者也不会依附于他。然而,纪安喜欢学习和侠义行为。他在家里是个善良、诚实的人。

当他进入朝廷时,他喜欢畅所欲言,反复崇拜皇帝。他常常欣赏傅博和袁昂。他放弃了与关赋、郑正、宗正六的友谊。他们还不得不多次受到规劝才能留在原来的岗位上。

在吉安有个姓爵的小爵爷,姓旦,武安窦太后的哥哥侯天芬(芬、坟)做丞相。二千位学长的范围内用听筒向台下鞠躬,田芬不应答谢。而季安却被寻听的小场芬从不顶礼膜拜,经常向他敬礼翻看。汲黯说:“大王心里有许多愿望。他只在表面上实行仁义。

皇帝非常生气。他的脸色变了,继续往前走。皇帝退位后,对大臣们说:“这太过分了。汲黯太愚蠢了。”纪安受到一些大臣的批评。

纪安说:“难道是皇帝命令大臣们、大臣们、官员们和其他官员来辅佐皇帝吗?再说,我现在已经是第九任大臣了,虽然我很珍惜自己的生命,可是万一我做了什么严重的事情伤害了朝廷呢?”

汲黯多病,而且已抱病三月之久,皇上多次恩准他休假养病,他的病体却始终不愈。最后一次病得很厉害,庄助替他请假,皇上问道:"汲黯这个人怎么样?"庄助说:"让汲黯当官执事,没有过人之处。

然而他能辅佐年少的君主,坚守已成的事业,以利诱之他不会来,以威驱之他不会去,即使有人自称像孟贲、夏育一样勇武非常,也不能憾夺他的志节。"皇上说:"是的。古代有所谓安邦保国的忠臣,像汲黯就很近似他们了。"

大将军卫青入侍宫中,皇上曾靠在床边接见他。丞相公孙弘平时有事求见,皇上有时连帽子也不戴。至于汲黯进见,皇上不戴好帽子是不会接见他的。

皇上曾经坐在威严的武帐中,适逢汲黯前来启奏公事,皇上没戴帽,望见他就连忙躲避到帐内,派近侍代为批准他的奏议。汲黯被皇上尊敬礼遇到了这种程度。

纪安多次在皇帝面前质问和批评张汤,说:“作为一个正直的官员,你既不能继承祖先的功绩,也不能抑制世间的邪恶欲望。保卫国家,丰富人民,让监狱空空如也。相反,你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做错事,为了自己的事业而违法。

而且,你怎么敢改变高祖皇帝制定的规章制度呢?你会杀了你儿子的。”纪安常与张汤争吵。季安是如此的坚决和认真,他拒绝屈服。

他气愤地咒骂张汤说:“天下都说,不能让一个有刀有刷的官吏当大臣。如果我们不按照张汤的律法去做,我们将使整个世界在恐惧中站在一起,不敢移动,不敢直视眼睛!”

在这个时候,汉朝征召匈奴,并邀请当地少数民族。纪安尽一切努力保持国家的平静,并经常利用这个机会建议皇帝与野蛮人和平相处,而不是发动战争。

皇帝迷恋儒学,尊敬公孙弘。当国内出现问题时,下级官员和无法无天的人都巧妙地试图逃避法律,因此皇帝不得不将法律与法律分开,严格执行法律。张汤等人也不断地去审理重要案件,以获得皇帝的青睐。纪安经常污蔑儒学,攻击公孙弘的官员奸诈狡猾。

因此,皇帝越来越依赖公孙弘和张汤。公孙弘和张汤非常恨汲黯,连皇帝也不喜欢他,想找个借口杀了他。作为丞相,公孙弘向皇帝提议,任命汲黯为内史大臣。纪安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内部历史委员会委员。

大将军卫青已经越发地尊贵了,他的姐姐卫子夫做了皇后,但是汲黯仍与他行平等之礼。有人劝汲黯说:"从天子那里就想让群臣居于大将军之下,大将军如今受到皇帝的尊敬和器重,地位更加显贵,你不可不行跪拜之礼。

汲黯答道:"因为大将军有拱手行礼的客人,就反倒使他不受敬重了吗?"大将军听到他这么说,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教国家与朝中的疑难之事,看待他胜过平素所结交的人。

淮南人刘安王密谋造反。他害怕纪安,说:“纪安喜欢告诉人们该做什么。至于游说总理公孙弘,就像拿一块布盖住什么东西或抖掉一片落叶一样简单。纪安主张与匈奴讲和而不派兵与匈奴作战,更是不屑一顾。纪安享受九位大臣的待遇时,公孙弘和张汤只是小官。

当公孙弘和张汤变得越来越重要,与纪安处于同样的地位时,纪安又对他们进行了批评和诋毁。不久,公孙弘升为宰相,封侯平津;张塘观以帝王史家;纪安的县长和淑氏也被提升到与纪安相同的级别。汲黯心胸狭窄,浮躁浮躁,一出现就满腹牢骚。

当他出现在皇帝面前时,他走上前说:“陛下把朝臣当柴火用。皇帝沉默了。汲黯退位后,皇帝说:“一个人是不会无知的,这是事实。看这句话,汲黯的愚蠢越来越严重了。”

不久,匈奴王和邪恶的军队向汉朝投降,朝廷派了两万辆车来接他们。官员们没有钱,所以他们向人民借马。有些人把马藏起来,但他们不能聚在一起。皇帝非常愤怒,想杀死长安的县令。纪安说:“长安县令是无罪的。如果他杀了我,人们就会放弃他们的马。

此外,匈奴将领背叛了他们的君主,向汉朝投降,朝廷可以慢慢地让沿途的各县准备车辆和马匹来接管他们的秩序。为什么要连累全国,使我们的人民厌烦为匈奴的军队和将领服务呢?”皇帝沉默了。而以浑邪王率领他的军队前来,与匈奴进行贸易的商人,被判死刑500余人。

纪安得到接见的机会,在未央宫的高门旁见到了皇帝。我真傻,以为大王掳了匈奴人,就会把他们当作奴隶,送给死在军队里的人的家属,然后把掳来的财宝送给他们,感谢人民的辛勤劳动,满足人民的愿望。

即使现在不能这样做,这个邪恶的国王,带着成千上万的军队,也不应该把皇宫里所有的财宝都给他们。这些无知的人从哪里知道如何让匈奴人在长安购买商品,他们将被视为非法走私财产出境,并被执法人员依法判处死刑。

即使大王不能从匈奴手中夺取安慰天下人民的补给品,不能用严厉的法令杀死五百多无知的人,这就是所谓的‘护叶损枝’,我私底下认为大王这样做是不可取的。”皇帝沉默不语,表示不赞成。然后他说:“我很久没有听到纪安的话了。几个月后,纪安被判犯有轻罪。于是吉安退到乡下去了。

过了几年,遇上国家改铸五铢钱,老百姓很多人私铸钱币,楚地尤其严重。皇上认为淮阳郡是通往楚地的交通要道,就征召汲黯任他为淮阳郡太守。汲黯拜伏于地辞谢圣旨,不肯接印,皇上屡下诏令强迫给他,他才领命。

皇上下诏召见汲黯,汲黯哭着对皇上说:"我自以为死后尸骨将被弃置沟壑,再也见不到陛下了,想不到陛下又收纳任用我。我常有狗病马病的,体力难以胜任太守之职的烦劳。我希望当中郎,出入宫禁之门,为您纠正过失,补救缺漏。

这就是我的愿望。"皇上说:"你看不上淮阳郡太守这个职位吗?过些时候我会召你回来的。只因淮阳地方官民关系紧张,我只好借助你的威望,请你躺在家中去治理吧。"汲黯向皇上告别后,又去探望大行令李息,他说:"我被弃置于外郡,不能参与朝廷的议政了。

可是,御史大夫张汤他的智巧足以阻挠他人的批评,奸诈足以文饰自己的过失,他专用机巧谄媚之语,强辩挑剔之词,不肯常常正正地替天下人说话,而一心去迎合主上的心思。皇上不想要的,他就顺其心意诋毁;皇上想要的,他就跟着夸赞。

他喜欢无事生非,搬弄法令条文,在朝中他深怀奸诈以逢迎皇上的旨意,在朝外挟制为害社会的官吏来加强自己的威势。您位居九卿,若不及早向皇上进言,您和他都会被诛杀的。"李息害怕张汤,始终不敢向皇上进谏。

汲黯治理郡务,一如往昔作风,淮阳郡政治清明起来。后来,张汤果然身败名裂。皇上得知汲黯当初对李息说的那番话后,判李息有罪,诏令汲黯享受诸侯国相的俸禄待遇,依旧掌管淮阳郡。七年后汲黯逝世。

纪安死后,皇帝受纪安的影响,让他的弟弟纪炎做大臣,让他的儿子纪炎做大臣。纪安的儿子司马安年轻时也是纪安的王子。那时,他的弟兄为他的缘故,立了十个人立二千块石头作柱子。濮阳初任段红侍奉侯王新,王新推荐段红,段红还派了两名官员到第九任。

然而,濮阳的官员们都很敬畏纪安,愿意留在他的下面。当时郑、子庄、陈县人。他的祖先郑钧是项冀手下的一位将军。项冀死后不久,就属于汉朝。高祖下令将所有的旧项纪都以项纪的名义提出来时,郑钧并没有听从命令。高祖命令那些愿意叫他名字的人把他当作医生来崇拜,并把郑钧赶走了。郑钧死于孝文帝时期。

郑庄以侠义之举为乐,救了张宇的危难,名声在梁、楚之间传开。孝敬帝在位时,是皇太子的佃户。每隔五天,他就会去度假,他经常在长安郊区骑马,骑着马去看望老朋友,邀请客人和朋友,整夜不睡,担心犯错。郑庄热爱道教,崇拜老人。

他就像没有看见他们一样充满激情。他很年轻,在政府的地位很低,但是他的朋友都是他祖父那一代的人。武帝即位后,郑庄先后被陆中将、集南集团太守、江都大臣等提拔为九位部将之一。由于武安对侯天芬和魏继侯的意见有争议,杜莹不恰当的意见,他被贬为jg,让大农场主转移。

郑庄在写《内务史》时,曾警告他的官员说:“无论贵贱贵贱,都不应该让任何访客停留在城门内。”他尊重客人,在他们面前卑躬屈膝。郑庄为人诚实,没有私产。他靠工资和报酬养活他的老年朋友。

每当他走上法庭,有机会与皇帝交谈时,人们都希望他能赢得全世界老年人的尊重。事实上,他对谈论学者、他的下属程以及历史上所有的官员都很感兴趣。他从不指名道姓地对官员们讲话,而是彬彬有礼地对他的下属讲话,好像他害怕伤害他们似的。

他们一听到别人的意见,就立即报告皇上,以免耽误事情的进展。结果,瑶山以东广大地区的出租车司机和知名老人一致称赞他的美德。

郑庄被派去视察黄河决口。他要求用五天时间为这次旅行做准备。皇帝说:“我听说郑庄没有吃东西,走了很远的路。他为什么要求时间为他的旅行做准备?”虽然郑庄在外面很受欢迎,但他在朝廷经常附和和服从领主的意志,不敢把自己的是非说得太清楚。

在他晚年,汉朝征用匈奴,招募当地少数民族。郑庄向人们和他们的客人推荐,为大农场承运,欠下了不少钱。

淮阳县司马县太守,报告了此事,郑庄因此负罪,为百姓赎罪后。不久,总理进入了历史悠久的临时办公室。皇帝认为他很老了,要求他做汝南县的王子。几年后,他在任职期间去世。

《史记 汲黯传》作者是司马迁,朝代为西汉。出自《史记》。

《史记 汲黯传》原文节选如下:

居无何,匈奴浑邪王率众来降,汉发车二万乘。县官无钱,从民贳马。民或匿马,马不具。上怒,欲斩长安令。黯曰:"长安令无罪,独斩黯,民乃肯出马。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弊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及浑邪至,贾人与市者,坐当死者五百余人。黯请间,见高门,曰:"夫匈奴攻当路塞,绝和亲,中国兴兵诛之,死伤者不可胜计,而费以巨万百数。臣愚以为陛下得胡人,皆以为奴婢以赐从军死事者家;所卤获,因予之,以谢天下之苦,塞百姓之心。

今纵不能,浑邪率数万之众来降,虚府库赏赐,发良民侍养,譬若奉骄子。愚民安知市买长安中物而文吏绳以为阑出财物于边关乎?陛下纵不能得匈奴之资以谢天下,又以微文杀无知者五百余人,是所谓'庇其叶而伤其枝'者也,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上默然,不许,曰:"吾久不闻汲黯之言,今又复妄发矣。"后数月,黯坐小法,会赦免官。于是黯隐于田园。

扩展资料:

《史记 汲黯传》创作背景:

这一章是纪安与郑的联合传记。纪安是武帝时期著名的第一流人物。他以他的高傲、威严、正直、勇敢的劝戒、不顺服权威、降卑的态度敬畏全院。

像别人一样的观众带着程爱达的嚣张气焰,卑躬屈膝地顶礼膜拜,而他只是迷惘地望着,看到了魏志明将军和献身精神的平等;在两次任务中,他要么改变主意,要么半途而废,要么决定分发官方食品救济灾民。

他总是乐于批评别人的缺点,甚至敢于批评君主和他所喜爱的显贵。在传记中,他四次攻击炎武帝,三次斥责丞相公孙弘和史学家张汤。难怪朝臣们对它的震惊、恐惧、指责。

公孙弘和张汤恨透了他。而吴迪虽然在背后骂他甚至有过杀人的心,但又不得不承认他是“国变大臣”而容忍了几分钟。司马迁怀着对纪安的崇敬,为纪安建立了一座丰碑。

围绕中心,本文应用径向聚集的方法交织在一起,许多分散材料从各种关系描绘的人物,特别是重复描述汲黯最高统治者,汉武帝反对派和张商之间的冲突,使他第一次被部长汉代的光辉形象是很能说明问题。

其中,纪安的精辟和高度个性化的言论被记录在大量的记录中。他的言词精辟,情感激愤,既深刻又震撼,对表现主人公的思想品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季安信奉黄老学说,主张和平无为的统治,这与武帝崇尚儒学、使用残暴的官员、喜欢伟大的事物、扰乱人民生活的“多欲”政治是相矛盾的。从本质上说,这部传记肯定了纪安康在一系列现行政策上与当权者的斗争。

因此,这部传记具有复杂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也包含了作者对爱与恨的深切感受,傲慢和权力横向优雅的固体熟悉欺诈行为情报的作用。

张尚先生太历史嫉妒深深的仇恨和不忍,坐下,灌溉,骂黄汲黯小,小汤,所有道,如果不是嘴,这也是历史胸部基地块把这个圆”先生(牛运历史注释,卷11日引述历代回顾的历史记录”)。可以说,纪安是太史公批判现实政治的代言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汲黯传

回答2:

汲黯字长孺,濮阳县人。他的祖先曾受古卫国国君恩宠。到他已是第七代,靠父亲保举,孝景帝时汲黯当了太子洗马,因为人严正而被人敬畏。景帝死后,太子继位,任命他做谒者之官。

东越的闽越人和瓯越人发生攻战,皇上派汲黯前往视察。他未到达东越,行至吴县便折返而归,禀报说:"东越人相攻,是当地民俗本来就如此好斗,不值得烦劳天子的使臣去过问。"

河内郡发生了火灾,皇上又派汲黯去视察。他回来报告说:"那里普通人家不慎失火,不必多忧。我路过河南郡时,眼见当地贫民饱受水旱灾害之苦,我就趁便凭所持的符节,下令发放了河南郡官仓的储粮。现在我请求承受假传圣旨的罪责。"

皇上认为汲黯贤良,免他无罪,调任为荥阳县令。汲黯认为当县令耻辱,便称病辞官还乡。皇上闻讯,召汲黯朝任中大夫。由于屡次向皇上直言谏诤,他仍不得久留朝中,被外放当了东海郡太守。

汲黯崇仰道家学说,治理官府和处理民事,喜好清静少事,把事情都交托自己挑选出的得力的郡丞和书史去办。他治理郡务,不过是督查下属按大原则行事罢了,并不苛求小节。

他体弱多病,经常躺在卧室内休息不出门。一年多的时间,东海郡便十分清明太平,人们都很称赞他。皇上得知后,召汲黯回京任主爵都尉,比照九卿的待遇。

汲黯与人相处很傲慢,不讲究礼数,当面顶撞人,容不得别人的过错。与自己心性相投的,他就亲近友善;与自己合不来的,就不耐烦相见,士人也因此不愿依附他。

就在汲黯任主爵都尉而位列九卿的时候,窦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蚡做了宰相。年俸中二千石的高官来谒见时都行跪拜之礼,田蚡竟然不予还礼。

皇上正在招揽文学之士和崇奉儒学的儒生,说我想要如何如何,汲黯便答道:"陛下心里欲望很多,只在表面上施行仁义,怎么能真正仿效唐尧虞舜的政绩呢!"皇上沉默不语,心中恼怒,皇上退朝后,对身边的近臣说:"太过分了,汲黯太愚直!"

汲黯多病,最后一次病得很厉害,庄助替他请假,皇上问道:"汲黯这个人怎么样?"庄助说:"让汲黯当官执事,没有过人之处。然而有人自称像孟贲、夏育一样勇武非常,也不能憾夺他的志节。"皇上说:"是的。"

这时,汉朝正在征讨匈奴,招抚各地少数民族。汲黯力求国家少事,常借向皇上进言的机会建议与胡人和亲,不要兴兵打仗。皇上正倾心于儒家学说,尊用公孙弘,对此不以为意。

汲黯常常诋毁儒学,当面抨击公孙弘之流内怀奸诈而外逞智巧,以此阿谀主上取得欢心;刀笔吏专门苛究深抠法律条文,巧言加以诋毁,构陷他人有罪,使事实真相不得昭示,并把胜狱作为邀功的资本。

皇上越发地倚重公孙弘和张汤,公孙弘、张汤则深恨汲黯,就连皇上也不喜欢他,想借故杀死他。公孙弘做了丞相,向皇上建议说:"右内史管界内多有达官贵人和皇室宗亲居住,很难管理,不是素来有声望的大臣不能当此重任,请调任汲黯为右内史。"

大将军卫青已经越发地尊贵了,他的姐姐卫子夫做了皇后,但是汲黯仍与他行平等之礼。有人劝汲黯说:"从天子那里就想让群臣居于大将军之下,大将军如今受到皇帝的尊敬和器重,地位更加显贵,你不可不行跪拜之礼。"

汲黯答道:"因为大将军有拱手行礼的客人,就反倒使他不受敬重了吗?"大将军听到他这么说,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教国家与朝中的疑难之事,看待他胜过平素所结交的人。

时隔不久,匈奴浑邪王率部众降汉,朝廷征发两万车辆前去接运。官府无钱,便向百姓借马。有的人把马藏起来,马无法凑齐。皇上大怒,要杀长安县令。

汲黯说:"长安县令没有罪,只要杀了我,百姓就肯献出马匹了。况且匈奴将领背叛他们的君主来投降汉朝,朝廷可以慢慢地让沿途各县准备车马把他们顺序接运过来,何至于让全国骚扰不安,使我国人疲于奔命地去侍奉那些匈奴的降兵降将呢!"

过了几年,遇上国家改铸五铢钱,老百姓很多人私铸钱币,楚地尤其严重。皇上认为淮阳郡是通往楚地的交通要道,就征召汲黯任他为淮阳郡太守。汲黯拜伏于地辞谢圣旨,不肯接印,皇上屡下诏令强迫给他,他才领命。七年后汲黯逝世。

汲黯死后,皇上因为汲黯的关系,让他的弟弟汲仁官至九卿,儿子汲偃官至诸侯国相。汲黯姑母的儿子司马安年轻时也与汲黯同为太子洗马,他擅长玩弄法律条文,巧于为官,其官位四次做到九卿,在河南郡太守任上去世。

太史公说:凭着汲黯、郑当时为人那样贤德,有权势时宾客十倍,无权势时情形就全然相反,他们尚且如此,更何况一般人呢!

下邽县翟公曾说过,起初他做廷尉,家中宾客盈门;待到一丢官,门外便冷清得可以张罗捕雀。他复官后,宾客们又想往见,翟公就在大门上写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黯、郑庄也有此不幸,可悲啊!

扩展资料

和汲黯有关的成语:

1、后来居上:这是当时汲黯向汉武帝抱怨自己身为老臣,却没有得到升迁,而他手下的人却一个个不断得到提拔,超过了他而作的比喻中的一句话“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2、门可罗雀:太史公司马迁为汲黯、郑庄作传时,引用的翟公的典故来表现他们的遭遇,感慨世态炎凉。形容为官者休官失势后,门庭冷落车马稀;或形容事业由盛而衰,宾客稀少之况。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汲黯传

回答3:

《汲黯传》为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小楷代表作。汲黯,字长孺,濮阳人。汉武帝时任东海郡太守,以敢面折廷诤著称。《史记》《汉书》均有传。延佑七年九月十三日,赵孟頫用小楷抄录《史记•汲黯传》,自谓“有唐人之遗风,余仿佛得其笔意如此”。书法瑰丽挺拔,秀匀独绝。既不过刚也不柔俗,颇存王羲之《乐毅论》的笔意,又具欧阳询、褚遂良的风韵,是赵氏晚年的杰作。本帖用笔采用王羲之的内擫法,行笔中段紧敛约束,转角处以顿折为主。笔势多用一拓直下法,极少相向、相背的取势。出锋坚利,撇捺舒展。横轻竖重,主笔明显。点画清丽,笔笔送到。结体大都方正,间有狭长者,亦随体赋形,各尽所宜。上下字之间,排比紧密。纵有行,横无列,字距比行距较窄。参差错落,活泼多姿。帖中段缺197字,为文征明补书。
原文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诛,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蛉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史记·汲郑列传》)
译文
  汲黯,字长孺,是濮阳人。他的先人被古时的卫君宠幸。到汲黯是第七代,代代做卿大夫。汲黯因为父亲而袭任官位。在孝景帝时做了太子洗马,因为严肃使人畏惧。孝素帝驾崩,太子即位,汲黯做谒者。东越人互相攻打,皇上派汲黯去观察。汲黯还没到达那里,到了吴郡就回来了,报告说:“越人互相争斗本来是他们的风俗,不足以劳顿天子的使臣前往。”黄河以北地区失火,连着烧及千余家,皇上派汲黯前往视察情况乙汲黯回来报告说:“家里人弄着了火,房子并排,所以连带烧了,不值得担忧?臣经过黄河南面。黄河南面的穷人有万余家受到水灾、旱灾的侵害,有的父子互相残食,臣以职务之便,拿令牌分发了黄河以南仓库的粟米来赈济贫民,臣还回令牌,请皇上治我假传圣旨的罪过。”皇上认为他贤能就放了他,改任荥阳县令。汲黯耻于做县令(这么小的官职),就托病回家乡了。皇上听说,就把他召回来任为中大夫。因为汲黯多次急谏,不能久留宫内,改任东海郡太守。汲黯学习黄老学说,领导官吏,治理百姓,喜好清静,选择郡丞和书吏来任用他们。他治理政事,只管大的方面,不苛求细节。汲黯多病,躺在内室里不出来,一年多,东海郡大治(治理得非常好),人们称赞他。皇上听说了,召见他,任命为主爵都尉,地位在九卿之列。汲黯做官,务求无为而治,宏扬大体,不拘泥文书法令。
  这个时候,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蛉为丞相,职位在中二千石以上的官吏来拜见,田蚡都不答礼。但是汲黯见田蚡不首行跪拜礼,只是常常拱拱手。天子正招求会做文章和有学问的人,皇上说我想如何如何,汲黯应答说:“陛下内心多欲望却表面上行仁义,怎么能效法唐虞之治呢!”皇上不说话,怒气冲冲,变了脸色下了朝。公卿都为汲黯害怕。皇上退下后,对左右的人说:“太过分了,汲黯真是卤莽!”群臣中有人责备汲黯,汲藉说:“天子任命公卿等辅佐的大臣,难道让我们讨好奉承,把主上置于不义的境地吗?况且我已身在其位,纵使爱惜自己,那又怎能辱没朝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