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二战时期的战斗机是没有机载雷达的,即便是德国在战争末期研制的世界上首款喷气式战斗机ME-262也没有机载雷达。
所以导航是个大问题,但是也好解决。因为二战时期的空战几乎就是遭遇战。在己方收集到情报后,机群升空飞往目标空域,一开始是通过无线电来和己方塔台联络,塔台为机群提供导航和敌方机群的各种信息。飞行中地面塔台与机群通话时和飞机与飞机联络时使用的电台频率不一样,那个时候人们使用的应该还是调频无线电,所以一般情况下机群先接收地面塔台的讯息,之后就会调整频率,飞行员之间开始用另一个频道来沟通。在接近通过计算得来的空战区域后,地面塔台必须和己方机群断开联系,之后就是战斗。战斗结束己方机群飞离空战区域后才会和己方塔台联络。
需要说明的是在交战前一段时间以内,己方机群之所以要和己方机场或航母断开连接是为了防止敌方通过截获无线电通话频率来探测敌方机场或航母的位置。很多时候飞行员在升空后就不会和己方机场或航母联络,这个时候只能靠自己的记忆来行动。所以在那个时候长机很重要,因为整个机群都是跟着长机飞行的。一旦在途中损失长机,那么就只能靠自己的记忆和罗盘还有空域路线图来确定航线,到达之后就要靠目视来寻找己方的机场或航母。
至于运输机轰炸机一类的大型军用飞机,机上都会有专门的导航员,负责在执行任务期间为飞行员提供导航。
开始是地图、罗盘和人工计算,需要优秀的导航员。后来有了雷达辅助。 雷达那是1940年之后的事情了,到朝鲜战场、越战应用的很成熟了。
在己方空域,可以依靠己方雷达导航。
但在敌方空域,就只能依靠导航员了,一般领航机都会配导航员。导航员用地图和罗盘进行计算导航,出错率很高的。所以二战时远程战斗机和轰炸机很多都不是因为战损而损失,而是因为失去导航员或者计算错误导致找不到机场被迫跳伞而损失的。
雷达、导航员的罗盘与地图、周围景物、友机导航、无线电
晕了,二战时的机载雷达远还没有普及,美国飞机装备火控雷达那已经1943年以后的事了,而且还是吨位比较大的轰炸机,战斗机根本就装不下当时还非常庞大笨重的雷达。
当时的导航主要靠地面参照物,在浓雾天气或海上则靠陀螺仪、罗盘和地图乃至日光月光星光,所以当年的航线制定都是要寻找明显地面参照物的。
但1939年后海军航母大多数都有雷达了,所以虽然飞机找不到航母,但航母可以通过雷达看到飞机,可以通过无线电来引导飞机返回母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