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题目对没有工作经验的考生来说,确实很难。
在我看来,综合分析题应努力抢分,计划组织类题目只求保本。因为计划组织题按时间模板去解答比较好把握,想要高分一般要做到细致而不啰嗦,但这恰恰是最难把握的,需要大量的练习、总结、反省,不是每个人在短期内能达到的境界。这类的模板都比较固定,建议采取“意义+表态+措施”的结构,其中“意义+表态”作为开头很小的一段。措施分为“筹备、实施、出成果”三段式,内容关键还是回答好“由什么人、去什么地方、向什么对象、采取什么方式、做好什么事情”,提醒一下,调研方案还是要报领导批准的,这是工作程序,省不掉;并且这个方案还要在调研正式开始之前传给有关单位,以便大家做足准备,当然有保密要求的调研例外;同时要注意因为调研对象的不一样,采取不一样的调研方式。结尾不要再用“总结+存档”,而是“调研成果+现实应用”,比如说,调研结束后,统计调研数据,整理调研资料,筛选掉无效的和虚假的信息,尽快拿出一份高质量、建设性的调查报告,提交相关部门,并为想方设法为调研成果付诸实际应用创造有利条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在回答组织类题目时,一定要分清事情的大小、人员的多少,不要忘记“把好分工合作关”、“把好前期筹备关”,如果自己是负责人的话,人员分工、工作安排、组织协调这几个关也是相当重要的。
排序性题目要坚持做到“公务优先,私事在后;上级优先,下级在后;紧急优先,不急在后”。
关于这些,我有些体会。还是希望你能自己摸索出来。
我觉得不难,可以分三步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总结。这样你就有话可说了,然后这是骨头,你自己再加上写鲜活的肉就搞定了。
你可能实际工作经验缺乏吧,组织策划活动的经历少,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面对这些题会觉得无话可说的。
这类题,你就照着书上的套路来吧,套路虽然不好,但对于初次准备的人来说,却会给你很好的思路,让你有话可说,而且按照书上的套路来,是有条理的,而且也比较全面。
试着多记记、背背,等你能说的比较多的时候,再把书上的套路改改,形成自己的套路,这样在面试的时候就不会出线千篇一律的情况,考官更不会觉得你是在照抄书上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