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资料简介

2024-11-17 03:34:4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李清照是宋代人,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弟子、“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文坛地位崇高,她又嫁与皇族赵明诚,故与主流文学圈颇有往来,其创作得到推重。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是唯一被经典化的女词人——其他女作家虽可能受称赞,但很少被视为一个时代创作的代表,也很少被模仿。

十六岁那年,她的两阙新词轰动整个京师,其中,《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更是成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

扩展资料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

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清照

回答2:

两宋之交,恰逢靖康之难,繁华的大宋千里江山一夕之间膻腥无际,很多人妻离子散。生活在这个时候的人留下了很多令后人读起来宛如身临其境,彷佛读者感觉到的境况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俗话说,祸不单行,有时候倒霉的事情会接踵而来。


在金人攻破汴京,衣冠南渡,当时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因母丧提前丁忧,汴京破后,家在山东青州的李清照收拾行装,南下汇合赵明诚,随后赵明诚知江宁府,也就是担任了相当于现在的南京市的市长。在当时,算是不小的级别了。


江宁期间,面对国破家亡,寓居江宁的、才华斐然的李清照多有悲壮惊人之句: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但是,尴尬的是,金兵迅速南下,为了追击逃亡的宋高宗,多次泛海渡江。


担任江宁知府的赵明诚和赵构一样,弃城而逃,李清照只好跟随,逃亡足迹遍布南京、芜湖、苏州,后来到达江西,连日奔波,赵明诚感染时疫而亡,这一年,李清照46岁。


中年丧偶,被视为人生大不幸之一!至此,国破家亡夫死,孤苦无依,此后长达三十年间李清照奔波多地,绍兴和议之前,几乎一直奔波不定,多处投亲无果,不得已为了保护身藏的古籍图书,再嫁张汝舟,但是两人同床异梦。张汝舟只是为了觊觎李清照的家藏文献、文物古籍。


于是,分道扬镳。在理学兴起的南宋初年,这一个被视为污点,伴随他终身。所幸,此后和丈夫赵明诚多年积攒的手稿整理刊行,名曰《金石录》并为之作序,也算是完成一个心愿。对比他的作品,完全三种风格,前期少女闺怨、儿女情长,代表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中期家仇国恨、悲壮哀怨,代表句: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后期江湖飘零、孤苦无依,代表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说起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声声慢》的开头句子,这首声声慢便是作者后期的作品之一,整幅作品没有一个字不给人孤独的感觉。现在大部分人都认为,李清照的《声声慢》是他晚期的作品。最起码应该是丧偶、再婚离异之后的作品。


前边大篇幅介绍李清照的这首词的写作之前的历史背景,作者颠沛流离的生活、糟糕的遭遇,才能明白作者的心境,也才能明白悲愁之外的意义。


也只有了解这段过往,才能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悲愁的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晚秋时节,天气忽冷忽热,一个人独自望着窗外,喝了两杯酒,也抵不过秋风,依然度日如年,等着天黑。窗外菊花被秋风吹落一地,也没有那个人可以把那一朵可以摘下来欣赏,花自飘零水自流。正好一行大雅飞过,好像是原来的那一群。伤心的是,雁归人不归,沥沥细雨飘飘洒洒地捶打着梧桐树叶。


四处张望,冷冷清清,彷佛千里无人烟,除了悲愁就是孤独。真的物是人非事事休。全词的精妙之处在于,明面上愁绪排山倒海、一层又一层的掩面而来,意境之外,春天还会再来、菊花还会再开、大雁还会返回,但是作者依然孤独,无论春夏秋冬。前后形成强烈对比,怎么能不叫人愁,读起来如何不令人悲伤?

本文歪史原创,参考《声声慢》,谢绝抄袭。

回答3:

李清照 (1084.2.5.~1155.4.10.)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是婉约派词人 ,生于北宋元丰七年,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其父李格非(齐州历城县人),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枝)女儿花。” 形容的便是李清照。

【经典名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名言解说】人杰:出类拔萃的人物。意思是: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人生在世,应当树立宏伟远大的志向和百折不回的奋斗精神,因为:目标越远大,前进越努力,人生也就越有意义,越能体味出“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勇和豪迈气概。

【生平简介】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1127年,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的《声声慢》就创作在此时,所以诗中,从开头的几对复词,可以看出她的悲伤.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具一家」。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因此可说李清照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国愁。这纷繁的愁绪令她一步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真可谓万古愁心!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回答4: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回答5:

李清照是宋代人,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弟子、“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文坛地位崇高,她又嫁与皇族赵明诚,故与主流文学圈颇有往来,其创作得到推重。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是唯一被经典化的女词人——其他女作家虽可能受称赞,但很少被视为一个时代创作的代表,也很少被模仿。

十六岁那年,她的两阙新词轰动整个京师,其中,《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更是成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

扩展资料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

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