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记载,释迦牟尼本是菩萨,后来他选了印度各邦中最聪明、勇敢的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的国家作为降世的国家。
释迦牟尼从八岁起习文练武。老圣者阿私陀预言,悉达多在家则会统治天下,出家则会成佛,并指出他是最具佛相的。又有一次,悉达多随父去谒天祠,所有的神像都拜伏在他的面前,称他是大智慧者。为了留住儿子,父亲净饭王在悉达多十六岁时,就为他娶了漂亮的耶输陀罗,很快他们就有了一个儿子。
但悉达多出游散心时,看到人世间的老人、病人和死人。这些现实使他悟到世间一切事物都变化无常,人的一生充满烦恼痛苦,生老病死不可抗拒,唯有出家才能彻底摆脱这些苦恼。于是他决心出家。
释迦牟尼出家后,他的父亲净饭王见多次劝说都不能使他回心转意,只好找了几个人去照顾他。他们一行六人拜访了很多有学识的人,却始终找不到人生真谛。释迦牟尼来到尼连禅河边的苦行林中苦修六年,但终无所获。最后,释迦牟尼放弃苦修,在尼连禅河中洗去六年的污垢,又吃了牧羊女献上的乳糜。在一棵菩提树下冥思苦想了七天七夜之后,终于大彻大悟而成佛。
释迦牟尼被认为是佛教的创始人,而关于释迦牟尼的身世,人们却有争论。
有些学者认为释迦牟尼是一个真实的人物,他们认为佛经中尽管有不少关于释迦牟尼的神话传说,但有很多是历史事实。他们甚至指出今天尼泊尔泰米地区的梯罗拉柯提废墟就是释迦牟尼的诞生地,也是其死后的埋葬地。
另外,学者们认为佛教教义中的系统阐述显然是后人所为。但教义的纲旨,可能是释迦牟尼提出的。据此可以说,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人,而且历史上确有此人。
但是,释迦牟尼的生平活动无法在史籍中得到验证,人们至今无法确认其存在的真实性。也许我们只能等待更多史料的出现,才能走近事情的真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