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关键是雍正上位后的大部分施政方针大大的影响了权贵的发财路所以说他篡位。
一 矫诏漏洞多
雍正改诏篡位说流传最广,使许多人深信不疑。就是说,康熙晚年遗诏是传位十四子,雍正把“十”字改成“于”字了。阎崇年指出这个故事虽好,却经不住推敲。第一,当时这个“于”字是繁体,与今天写简体字笔画完全不同,要将“十”字改成“于”操作起来就不太容易了; 第二,清朝当时的行文的习惯,它称作皇十四子,皇四子,前头有个皇字,如果改的话,那就变成“传位于皇于四子”,就不通了;第三,当时传位的诏书是满汉两种,满文和汉文两种,即使汉文可以修改,但满文是由字母拼成,无从修改。基于以上三点理由,就说康熙传位十四子,遭篡改为传位于四子不成立。几年前台湾故宫博物院已经展出了康熙遗嘱原件,是用满、汉两种文字写的,就是传给四皇子雍正,根本无法篡改!
二 时势的选择
康熙皇帝开创了康乾盛世,史称千古一帝,但是他的晚年也逐渐变得昏庸,言路闭塞,朝纲松弛,国库空虚,特别是两次废立太子,造成九王夺嫡,消弱了国之根本。他的继位者需有铁腕手段,刚直强硬,才能收拾他留下的烂摊子。而雍正具备这样的秉性与品格,是时势选择英雄。
三 个人的能力
雍正在诸皇子中能力出众。对于康熙交代的事情处置得当,深得欢心,逐步取得信任。康熙眼光独到,没有看走眼,雍正即位后施行一系列改革,是史上最勤政的皇帝。
摊丁入地,减轻人民赋税负担。
创立军机处,推广奏折制度。 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增加了信息保密度。
改土归流。打击和限制了土司的割据和特权,对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有利。
此外,雍正还有许多值得称道的政绩,如惩治贪污、解放贱民、平定罗卜藏丹津、始派驻藏大臣等,为中国的统一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四 立长不立幼
封建王朝立储君,一般言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雍正位居第四,在康熙的前三个儿子已经在皇位争夺中被淘汰出局的情况下,比他的同母弟弟十四允禵占优势。老四比十四年长十岁,无疑更加老辣,政治斗争经验丰富,人生阅历深厚。
五 子凭母贵
雍正的生母是乌雅氏。按照王立群先生讲《史记》的观点,皇帝是否宠爱妃子,关键看她是否有儿子,以及儿女的数量。这位乌雅氏生了两个儿子,还有多位格格,是正黄旗出身,可见在宫中地位尊贵。
再者雍正的养母是康熙的表妹皇贵妃佟佳氏。自皇后生太子难产死后,康熙没有立后,佟佳氏就相当于皇后,她没有子女,视之如己出,和八皇子的母亲出身辛者库罪籍,汉人之女的身份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综上所述,雍正继位具备了天时地利,加上他善于揣摩父皇的心意,耐心隐藏夺位的真实想法,韬光养晦,没有和老八那样明目张胆结交朝臣,将自己装扮成为富贵闲人,自号园明居士,暗中却控制了两个至关重要的人——隆科多与年羹尧,终于在二十多年的夺嫡大战中获胜,荣登大宝。
雍正不是篡位,是康熙遗诏指定的继承人。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yìn zhēn)(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满族,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清圣祖康熙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雍正在位时期,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实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等一系列铁腕改革政策,对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去世后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清泰陵。
遗昭并未被篡改,雍正是名正言顺地继位。
雍正皇帝到底是不是篡位,数百年来争论不断,谜底终于被揭开。
这个早不是什么悬案了,你们都不留意新闻。几年前台湾故宫博物院已经展出了康熙遗嘱原件,是用满、汉两种文字写的,就是传给四皇子雍正,根本无法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