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有哪些病害

2024-10-30 14:08:5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西瓜果腐病(也称为西瓜“水脱”病)。

西瓜不仅作为中国人夏季解暑降温必不可少的水果,而且成为一年四季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重要水果之一。正因为如此,西瓜不仅面积不断增加,而且朝向高品质、早熟方面发展。西瓜的保护地面积不断增加,虽然利用嫁接解决了连作问题,但是近几年来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西瓜水脱”。基本发生在保护地大棚内,而且发生面积很大,越来越严重。山东地区、沈阳地区、河北地区、北京地区、海南地区、江苏地区等均有发生。西瓜“水脱”是威胁保护地西瓜生产的严重问题,对此,必须加以解决。

①为害症状。

A.近年来西瓜出现了一种新病害,群众称为“水脱”、“塌瓤”,又叫做“紫瓤”或肉质恶变。这种病为害西瓜果实,病变果实完全失去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无人收购,无法食用。该病发病株率一般在5%~20%,严重地块高达70%,给瓜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B.西瓜“水脱”表现症状。发病植株根、茎、叶均与正常瓜无异,但敲击时声音发闷,似敲打软木的扑扑声,与正常成熟瓜、生瓜有异。剖开后发现瓜肉呈紫红色,浸润状,果肉绵软,同时能闻到酸甜气味。从果实的外观分辨病瓜,仅可从瓜蒂部分看到蒂部颜色呈深褐色,瓜把茸毛脱落较早,此外无任何症状。

②西瓜“水脱”产生的原因。对该病的发病原因,有人认为是细菌性病害,有人认为是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引起,但据研究分析,认为该病在早春保护地环境条件下发生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发病原因主要是在西瓜转色期浇水后,遇高温高湿造成“蒸瓜”而形成的。机理为高温高湿促使果肉内产生过量乙烯,引起呼吸异常,加快了成熟进程,而使肉质劣变。

A.品种间有明显差异。皮薄、肉质硬脆的品种发病重,如山西大正的“爱耶”、还有一些外观酷似京欣1号的系列品种;皮厚肉质酥脆的品种发病轻,如真正的京欣1号、日本的红宝玉;晚熟品种选择金钟冠龙、新红宝、黑皮瓜系列品种等,发病很轻或基本没有发现病瓜。

B.保护地大棚表现最为严重。在日光温室或小拱棚等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而露地栽培的西瓜很少发生此病。

C.水分温度原因。

a.水分过大。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使根系周围氧气减少、窒息,发黄、发褐,以至于腐烂,这是造成西瓜“水脱”的重要原因之一。

b.水分过小。土壤过于干旱,也造成“水脱”,老百姓称之为“旱脱”。原因是土壤过于干旱,如温度再高,也同样造成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导致部分根致死。

c.温度过高。当西瓜到定个时,是西瓜果实积累糖分和其他养分时期,如棚温过高,使西瓜果实自身养分消耗过大,造成生理不平衡,果肉就会变色,造成“水脱”。

d.灌水时机问题。当西瓜定个时,灌水过大,或土壤水分过大,都会造成果实内的肉质变色,造成不能食用。因西瓜定个时,种子正在发育,需要养分,并同时分泌激素刺激肉质变色,积累糖分。这时,如水分过大就会造成激素浓度降低,糖分无法积累,同时,种子就不能充分发育,造成不饱满或瘪种子。这是造成西瓜“水脱”的另一重要因素之一。

D.土壤和肥料。

a.土壤。黏性土比壤土出现“水脱”要严重,壤土比沙壤土严重,沙壤土比沙土要严重。如大兴区庞各庄镇大部分的土地是属于沙土地,西瓜水脱的现象很少出现。北京的顺义区杨镇、北务镇大部分属于沙壤土,大部分是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西瓜,2006年80%的大棚均有不同程度“水脱”出现,平均每个棚发生几率在20%~35%,严重的达到70%。同样在大兴的榆垡镇有的村土壤属于壤土或沙壤土,西瓜“水脱”现象表现明显。通州区靠南部的区大部分的土地属于盐碱地,西瓜“水脱”更为严重。山东、沈阳地区也是如此。

b.肥料。氮肥过多也会引起西瓜“水脱”。西瓜是食用果实的,需要磷钾肥量较多。另一方面,不重视追肥,大部分是一次性底肥使用,造成后期营养不足。或用肥过多,造成营养生长过盛,运输到果实的营养不足,造成“水脱”现象。

E.砧木。“水脱”与西瓜的砧木有很大的关系。因西瓜需要的营养和水分大部分是靠根部吸收供给的。如砧木早衰,根系老化,就会造成西瓜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葫芦或瓠瓜作为砧木,本身有一种生理病害称为“急性凋萎病”,就会造成西瓜“脱水”。南瓜也同样存在这样问题,如南瓜生长势过强,植株长势过旺或吸收水分过多都会造成西瓜果实“脱水”。

③解决西瓜“水脱”有效栽培技术措施。

A.选择品种。

a.选择西瓜品种。选择适合大棚、中小棚的京欣1号品种、日本的红宝玉等;露地晚熟品种选择金钟冠龙、新红宝、黑皮瓜系列品种等,发病很轻或基本没有发现病瓜。

b.选择砧木品种。选择不易早衰、生长势强的品种。如2006年北务镇仓上村用“万年春”西瓜砧木,是葫芦与瓠瓜杂交的品种,几乎没有出现“水脱”。

2007年他们继续扩大栽培面积。

B.温度、湿度管理。及时放风、排湿、降温。平时放风,控制棚温在30℃以下。坐果后15~25天这段时间,西瓜膨大,并开始转色,是管理的关键时期。此时只要棚温不低于20℃,均要进行放风。浇水后,应将棚顶薄膜缝隙全部扒开,连续3天保持棚内无水汽。如遇高温天气,还应打开棚的两头及两侧下部,加速棚内空气流通,降低棚内温度。

C.水分管理。

a.灌水方法的改变。推广滴灌技术或小水勤浇,大棚西瓜,瓜畦一般宽80~100厘米,浇水时整畦浇灌,大水漫灌和浇水面过宽是导致棚内湿度过大的主要原因。有条件的应逐步推广滴灌技术,无条件的应尽量作窄畦种植,缩小浇水面,减少一次性浇水量。同时应将棚内地面全部用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进而延长浇水周期和降低棚内湿度。西瓜生长中后期更应小水勤浇,杜绝大水漫灌。

b.灌水时期的掌握。当西瓜开始定个时,这时严格控制浇水。在定个前灌水,防止定个时缺水。如定个时严重缺水,一定在灌水前降低棚温。作为沙性土壤,浇水比较频繁,也同样注意降低棚温。当西瓜种子边缘变黑时,就可以大胆地浇水了。一般情况下,保持土壤湿润,不要忽干忽湿。

D.配方施肥。注意后期追肥,促进植株健壮。产区农民多忽视钾肥的使用,而氮肥供应严重超量,这不利于西瓜的健壮生长。应严格按西瓜的需肥规律施肥,氮、磷、钾应按3∶1∶4的比例配合使用,以促进植株健壮,根系发达,进而提高植株抗逆能力。追肥时严禁单一使用尿素。

E.整平土地,减少田间积水。西瓜栽植前,应将棚内土地整平,使栽培畦上下游有一定坡降,保证浇水顺畅。下游应设置排水口,浇水时可将多余水排出棚外。这样做既有利于西瓜生长,又可减小棚内湿度,减少西瓜“紫瓤”病的发生。

F.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及早采取措施。发病初期,瓜柄处变微黄或微红,这时植株叶片保持较好,在这时要及早放风,降低温度。如进行连续1周左右的低温情况下,有部分病瓜可恢复瓜肉正常。

(2)西瓜枯萎病。

枯萎病是西瓜常见病害,因引起枯萎而得名。枯萎病是一种土传病害,是冬春季日光温室及大棚西瓜重要病害,发病率高达90%以上。

①为害症状。在西瓜的整个生育期,地上各部位均可受害。西瓜枯萎病田间发病高峰期江浙地区在6月中旬至下旬,华北地区发病高峰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以叶片、瓜蔓受害最为严重,但主要为害茎基部。幼苗子叶受害,先出现水浸状小点,后扩大成青灰色大圆斑,如从叶缘侵入,则扩大成大弧形斑,不久均可扩展到整个子叶,引起子叶枯死;幼苗茎部受害,初现水浸状小斑,后迅速向上下扩展,不久全株软腐死亡;叶片受害后,最初为浅褐色水浸状小点,后逐渐扩大成直径为1~2厘米的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色大斑。如叶缘受害,则形成黑褐色弧形、楔形大斑,病部干枯,表面有时散生有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蔓茎受害,早期多发生在茎基部的分枝处,呈水渍状灰绿色斑,渐渐沿茎扩展到各节部,受害处初现椭圆形或条状褐色凹陷斑,并不断分泌黄色胶汁,干枯后凝结成深褐色至黑色的颗粒状胶质物,附着在病部表面,多密生黑色小点,致使蔓叶枯萎。横切病茎,可见茎周一圈表皮层变褐,其维管束变褐色;果实受害,初为水渍状的小斑,后扩大成圆形、暗褐色的凹陷斑,在一些品种的果实上,病斑表面呈星状开裂,内部呈木栓状干腐,发黑后则腐烂,病斑上也产生许多分散的黑色小点。

②病原。西瓜枯萎病是由西瓜尖镰孢菌侵染所致。

③枯萎病的侵染循环过程。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随病残体落在土壤中和未充分腐熟的粪肥中越冬,种子也可以带菌。种子带菌率为5%~30%,并可存活18个月以上。病残体上病菌存活期,因越冬场所不同而有差异,在水中潮湿土壤中可存活3个月,在旱地病残体上存活8个月以上。第二年春天,释放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种子带菌引起子叶发病,在病残体上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灌溉水传播,从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反复侵染蔓延。

④发病条件。病害的发生与温度、湿度及农业措施关系密切。菌丝在5~35℃均能生长,最适合温度为25℃,分生孢子在5~40℃均可萌发,最适合温度为26~30℃,在28℃时8小时萌发达75.5%,24小时达91.7%。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90%时仅萌发4%,在水滴中12小时萌发达47.7%,降雨和降雨次数是病害发生的主导因素。气温在30℃以上,降雨次数多,雨量在100毫米以上的梅雨季节,是发病的高峰期。江南地区早播种的西瓜(一般3月中旬前播种),西瓜膨大期或成熟期正值梅雨季节,此时最易感染病,发病重;北方地区发生在瓜田植株长势旺盛,密度过大,灌水过多,排水不良,湿度大的瓜田。随着连作年限增加,病害会逐年加重,偏施或重施氮肥可加重病害。

⑤防治方法。西瓜枯萎病是西瓜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往往导致严重缺苗或断垄,造成严重减产。而防治西瓜枯萎病最重要的措施是轮作换茬,一般要求轮作4~5年。但是,由于农村实行家庭承包以后,一家一户土地较少,重茬现象时有发生,轮作4~5年更是难以实现,因此加强重茬田(包括轮作年限不足的田块)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是夺取西瓜稳产保收的重要措施。

A.选用抗病品种。近年来,科研部门加强了西瓜抗病耐病品种的选育,可选用抗病苏蜜、抗病苏红宝、京抗2号、京欣1号,郑抗2号、郑抗3号等抗病耐病品种。

B.种子消毒。播种前可采用:a.温汤浸种法:在55~60℃温水中浸种20分钟;b.药液浸种:40%甲醛150倍液浸种30分钟,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c.药剂拌种,以干种子重量的0.20%~0.30%的敌克松、拌种双或多菌灵拌种。

C.嫁接防病。西瓜枯萎病有明显的寄主专化性,采用嫁接法防病效果显著。西瓜嫁接常用的砧木有:瓠瓜、野生西瓜“勇士”南砧1号、葫芦等。葫芦砧和瓠瓜砧与西瓜嫁接亲和性较好,嫁接苗成活率高。嫁接的方法有靠接、插接、劈接、断根接等。嫁接成功的关键是培育壮苗和嫁接后3~5天的保湿保温。

D.土壤处理。育苗应选用韭菜地、非瓜田土,加肥料配成营养土,并用营养钵护根育苗。大田土壤要深翻晒垄,酸性土壤可施用消石灰或喷洒石灰水。有西瓜枯萎病史的田块播前用五氯硝基苯、多菌灵、敌克松杀菌剂喷洒瓜沟或将药土施入播种穴,进行土壤消毒。

E.加强肥水管理。基肥要充分腐熟;不施用有病残体的垃圾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不要偏施氮素化肥,实施配方施肥,西瓜生长期中氮磷钾比例以2∶1∶1.50为宜。叶面喷施微肥能增强植株抗病性。苗期少浇水,生长期根据苗情采用细流浇灌,严禁大水漫灌、串灌,田间积水要及时排出。追肥切忌伤根,农事操作如整枝压蔓时严防造成伤口过多,以减少土壤中病菌侵入。

F.药剂防治。定植后结合浇定根水进行药剂灌根。发病初期药剂灌根,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隔5~6天1次,连灌2~3次,每次每株用药液250毫升。发病初期也可用敌克松与面粉按1∶20配成糊状,涂于病茎基部,也有一定防病作用。

(3)西瓜炭疽病的防治。

西瓜炭疽病是比较流行的真菌性病害,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不仅秋棚西瓜发生较重,在春棚和日光温室也呈发展趋势,严重时可减产10%~20%。病瓜在贮运过程中继续发展,造成烂瓜。

①为害症状。该病害从西瓜苗期至采收期均可发生,苗期发病主要在子叶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病斑颜色为黄褐色,中央有轮纹,边缘有黄晕。叶柄或瓜蔓发病,初期为梭形或近梭形病斑,后病斑凹陷,颜色为黑褐色,上生许多小黑点(即病原分生孢子),病斑绕瓜蔓一周后导致整株西瓜死亡。叶片感病,初期出现圆形或纺锤形水渍状病斑,有时出现轮纹,后病斑转为黑褐色,干燥时病斑容易破裂,湿度大时病斑表面出现黏稠状物。果实感病初期呈水渍状凹陷病斑,后病斑转为黑褐色且病斑容易破裂,湿度大时表面出现黏稠状物,病重时连片西瓜腐烂。

②病原。瓜类炭疽病菌,属半知菌真菌亚门。

③发生规律。该病害以菌丝或拟菌核寄生在土壤病残体上,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侵染西瓜。西瓜发病后又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和灌溉水传播,进行重复侵染。当温度20~24℃,空气相对湿度90%~95%时容易发病,温度高于28℃,湿度小于54%时不容易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氮肥过多,通风不良时也容易发病。

④防治方法。

A.选用抗病品种和进行种子消毒。首先选用抗病品种,再对种子进行消毒。生产用种可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灭菌。药剂处理用40%甲醛或冰醋酸各100倍液浸种30分钟,清水洗净后播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60分钟,或50%代森铵水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清水先后催芽或晾干直播。

B.栽培防病。施足腐熟农家肥,增施磷钾肥。做好放风排湿,防止棚膜滴水和叶面结露,抑制病害发生。拉秧时清除残枝病叶,清洁田园。

C.药剂防治。发病初摘病叶后及时喷药,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喷3~4次。保护地还可用5%克霉灵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每次1千克。

(4)西瓜白粉病。

西瓜白粉病俗称白毛,是保护地西瓜的重要病害,也是西瓜的常见病害。通常在生长中、后期发病较严重,造成叶片干枯甚至提前拉秧。

①为害症状。白粉病主要侵害西瓜的叶片,其次是茎和叶柄,一般不为害瓜条。发病初期,叶片正面或背面长出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逐渐扩大、厚密、连片。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后变灰白色,叶片枯黄而脆,但不脱落,一般病叶自下而上发展蔓延。叶柄和茎上病斑与叶片相似,但白粉量少。在生长晚期,有时病斑上产生黄褐色小粒点后变黑色为病菌闭囊壳。

②病原。属子囊菌亚门真菌侵染所致。

③发病规律。病菌随病株残体遗留在土中越冬,亦可在温室活体上越冬,第二年5~6月份随温度上升,病菌借气流、雨水传播,落到寄主上侵染发病。该病菌对湿度要求范围很宽,天气干旱时,寄主表皮细胞的膨压降低,则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往往发病更为严重;在多雨潮湿的天气里,病菌孢子因吸水过多,常引起破裂,减少病菌的侵染发病。栽培管理粗放,施肥不足,或偏施氮肥,浇水过多,植株徒长、枝叶过密、通风不良,以及光照不足等均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为害。

④防治方法。

A.选用抗病品种。不同西瓜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有差异。一般抗霜霉病的品种也兼抗白粉病。

B.保护地熏蒸消毒。定植前2~3天将棚室密闭,每100米3用硫黄粉250克、锯末500克掺匀,分装在小花盆并分置几处,点燃熏蒸1夜消毒灭菌。但在西瓜生长期,不可采用硫黄烟熏法防治白粉病,防止发生药害。

C.加强栽培管理。保护地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生长中后期适当追肥,防止植株徒长和脱肥早衰。棚室做到阴天不浇水,晴天多放风,以降低湿度和保持适宜温度,防止出现闷热的小气候,控制病害发生。

D.药剂防治。a.在发病初期用45%百菌清烟剂熏棚。b.雾法:发病初期可选用2%武夷霉素或2%抗霉菌素水剂(农抗120)各200倍液,或1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油1500~2000倍液,或30%富特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50%多硫悬浮液300倍液,或20%敌菌酮胶悬剂600倍液,或20%敌硫酮胶悬剂800倍液,或20%敌唑酮胶悬剂400倍液等。每隔7~10天喷1次,视病情发展连续2~3次。

(5)西瓜叶枯病。

①病害症状。该病害为害西瓜叶片、叶柄、瓜蔓和幼果。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产生针头大小的透明或半透明斑点,圆形,稍凹陷。几天后病斑扩大呈片状,病斑颜色为褐色或黑褐色,叶片边缘卷起并开始褪绿,瓜蔓顶端随之萎缩翘起。随后病害快速发展,整株西瓜感病,叶片自下向上干枯以至西瓜死亡。

②病害发生流行规律。该病害每年11月至翌年3月份发生较多,当气候条件干燥、高温和西瓜种植有机肥或其他营养不足时该病害发生流行较快。据田间调查,西瓜开花至小果期是该病害的发生高峰期。

③防治方法。

A.增施有机肥,保证西瓜后期的健康生长。

B.把握西瓜开花期的肥水调控程度,避免过度控制水肥造成西瓜营养供应不足而引发叶枯病。化学防治:在该病害的发生初期使用25%凯润1800倍液或24%应得3000配合2%好普600倍液轮换使用2~3次,每4~6天施用1次。或在西瓜果实膨大后期使用75%好速净1200倍加12%腈菌唑4000倍进行叶面喷施。用药的关键时间在西瓜开花前夕和西瓜膨大期。

(6)西瓜绵腐病。

①病害症状。苗期染病引起猝倒,结瓜期主要为害果实。贴土面的西瓜先发病,病部初呈褐色水浸状,后迅速变软,后整个西瓜变褐软腐。

②发生规律。平均气温22~28℃,连阴雨天多或湿度大利于此病发生和蔓延。

③防治方法。

A.利用抗生菌抑制病原菌。如在瓜田内喷淋“5406”3号剂600倍液,使土壤中抗生菌迅速增加,占优势后可抑制病原菌生长,从而达到防病目的。

B.采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大雨后及时排水,必要时可把瓜垫起。

C.发病初期喷洒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7)西瓜白绢病。

①为害症状。发病初期植株在中午时萎蔫,叶子变黄,并在几天之内整个茎基部坏死,植株完全萎蔫死亡。受害部分先呈暗绿色病斑,后扩大,稍凹陷。后期病斑可扩大至1~2厘米,病斑近圆形,病部产生白色棉絮状物,以扇形覆盖在茎的表面。在白色棉絮状物中,长着芥菜籽大小的浅棕色至黑褐色菌核。该菌也侵害与土壤相接触的果实,引起果实腐烂,上面长有大量的霉状物和菌核。

②发生规律。病菌在高温、高湿而有充足空气的条件下发育良好,故疏松的沙壤土发病较多。

③防治方法。实行轮作和深耕,及时清除瓜田中病株,土壤消毒。实行水旱1年以上的轮作,深翻耕,避免瓜果直接与地面接触。用五氯硝基苯0.5千克加细干黄泥15~25千克配成药土,撒施于茎基部的地面,隔两周撒1次,共撒2次。还可以在植株基部及其周围土壤上喷洒50%代森铵水剂800~1000倍液,有良好的防效。

(8)西瓜褐色腐败病。

①症状。在茎上产生油渍状暗绿色病斑,并腐烂,受害部位以上枯萎死亡。叶片受害产生不规则油渍状暗绿色至灰绿色的病斑,幼果和成熟果均可受害,起初产生油渍状暗绿色小圆形病斑,后迅速扩大成暗褐色不规则的病斑,并腐烂。

②发生规律。梅雨季节,排水不良的酸性土壤容易发病和流行。

③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1%的等量式波尔多液,或代森锰锌600~8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70%百菌清500~800倍液。每10天1次,共喷2~3次。

(9)西瓜病毒病。

西瓜病毒病是一种侵染西瓜整个生育系统的病害。

①为害症状。病毒可以到达除生长点以外的任何部位。苗期染病子叶变黄枯萎,幼叶呈深绿与淡绿相间的花叶状,同时发病叶片出现不同程度的皱缩、畸形。成株染病新叶呈黄绿相间的花叶状,病叶小而皱缩,叶片变厚,严重时叶片翻反卷。茎部节间缩短,茎畸形,严重时病株叶片枯萎,瓜表面呈现深绿及浅绿相间的花斑,表面凸凹不平,瓜畸形。重病株簇生小叶不结瓜,最后萎缩枯死。

②防治方法。

A.采用选栽抗病品种或耐病品种,进行播种前种子消毒。

B.加强栽培管理。首先要培植壮苗,多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其次要注意田间操作卫生,接触病菌以后要及时用肥皂将手洗净。

C.做好病害的预防工作,特别是蚜虫的防治,尤其是苗期要防治蚜虫。当田间发生蚜虫时,可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进行防治。

D.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喷施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病毒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在以上药液中如混加宝利王或小叶敌等植物生长促进剂800倍液,抑制效果会更好。

(10)西瓜根结线虫病。

①为害症状。仅发生于根部,以侧根及支根最易感病。根部受害部分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物或根结,剖视内部,可见病组织中有白色细小梨状雌虫,根瘤或根结部上端往往产生细小新根,以后又被线虫侵入呈根结状肿大。病重株地上部分生长衰弱,矮化,似缺水缺肥状,叶片较淡,不结瓜或少结瓜。

②发生规律。以2龄幼虫或当年产的卵留在根结中越冬。翌年环境适宜时,越冬卵孵化为幼虫和越冬幼虫继续发育,多从嫩根部分侵入,刺激寄主细胞增生,形成瘤结,幼虫在其中发育。中性沙质壤土发病严重。

③防治方法。实行2~3年的轮作,或水旱轮作。合理灌水和施肥,对病株有延缓期症状表现和减轻其损失的作用。若苗床有根结线虫,或在播种前2~3周进行土壤消毒,或用克线灵和铁灭克等来处理苗床。

回答2:

  西瓜有哪些病害:

  侵染性病害

  西瓜侵染性病害有几十种,其中为害较严重的有西瓜蔓枯病、西瓜枯萎病、西瓜炭疽病、西瓜病毒病、西瓜白粉病、西瓜叶枯病、西瓜叶斑病、西瓜疫病、西瓜根结线虫病、西瓜细菌性叶斑病、西瓜细菌性果腐病、西瓜猝倒病、西瓜立枯病
、西瓜绵疫病 、西瓜褐色腐败病、西瓜黑斑病 、西瓜白绢病 等,这些病害的为害不仅影响西瓜产量,也影响品质。

  西瓜生理性病害

  在西瓜生长过程中,因为温度、湿度、光照、空气和水分不适宜,营养元素缺乏或过量,机械损伤及其他非生物因子造成的生理失调,称为生理性病害。生理病害的特点是病害在某一地块内同时表现症状,不存在由少数首先感病的病株向四周浸染蔓延过程,而且感病植株所表现的症状也比较一致。随着中国南、北设施西瓜种植面积的快速发展,西瓜的连茬、重茬种植,生理性病害发生所占病害发生比率正逐年提高,因误诊而错误用药致使产生的各种农药药害、肥害等现象普遍发生。常见的西瓜生理性病害有西瓜沤根、西瓜幼苗自封顶症、西瓜徒长症、西瓜急性凋萎症、畸形瓜、空心瓜(西瓜空心、空洞果)、西瓜裂果(西瓜爆炸、爆炸瓜)、西瓜日灼病、肉质恶变果、西瓜黄带果。

回答3:

西瓜主要病害
  西瓜生长前期病害较轻,在伸蔓期后病害易发生,主要有菌核病、枯萎病、蔓枯病、疫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病毒病等。
  
1、菌核病:在西瓜整个生育期地上部分均可发生,主要引起叶、茎蔓枯死和果实腐烂。子叶发病,初呈水渍状,逐渐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斑,不久扩展至整个子叶,引起子叶枯死,幼苗猝倒,并以此病株向四周扩展,形成明显的病块。成株期发病,多见于瓜蔓枝交叉或叶柄处,病斑初呈水渍状,表皮暗绿色,后逐渐长出棉絮状菌丝,随着病部的扩大和菌丝的生长,病部以上部分失水枯死。叶片发病, 多呈圆形或近圆形水渍状斑,后逐渐扩大,多具明显或隐或现的轮纹,随病斑的扩大叶片软腐,向叶柄、蔓上粘附感染。果实上染病, 多从蒂部形成油渍状斑点,后变为暗绿色圆形凹陷, 并逐渐扩大,其病部上长出棉絮状菌丝,后期整个果实湿腐形成大块不规则黑色菌核。
 
 2、西瓜枯萎病,瓜农叫"死藤",发病时白天凋萎,早晚恢复,经4~5天后死亡,植株基部皮层纵裂,流出胶质,为病菌浸染维管束所致,是老瓜区西瓜的主要病害之一。
  
3、蔓枯病:主要侵染茎蔓,也浸染叶片和果实。叶片染病,现出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病斑,病斑上生小黑点;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及全叶,致叶片变黑而枯死。瓜蔓染病,节附近产生灰白色椭圆形至不整齐形病斑,斑上密生小黑点,发病严重的,病斑环绕茎及分杈处。果实染病,初产生水渍状病斑,后中央变为褐色枯死斑,呈星状开裂,内部呈木栓状干腐,稍发黑后腐烂。
  
4、疫病:主要侵害幼苗、叶、蔓和果实,受害部位先呈水浸状,而后干枯至死。多雨潮湿及积水条件下发病严重;气候干燥、雨水少,则发病轻或不发病.防治此病注意加强田间排水,雨季瓜田无积水;通过畦面铺麦杆、茅草等,防治病菌随水滴溅而传染;
  
5、炭疽病: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此病。发病时茎叶及果实表面形成圆形斑点或斑痕,呈水浸状,后变褐变黑,出现同心轮纹,而后干枯死亡。
  
6、霜霉病菌主要通过气流、雨水、昆虫等途径传播。适温高湿有利于霜霉病的发生,温度在16~20℃,遇多雨或雾大露重时容易发病。生产上浇水过量、地势低洼、种植过密、排水不畅、通风透光差的瓜田发病重。
  
7、白粉病:又称白毛病,是瓜类作物的常见病害。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叶柄也可受害。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圆形小粉斑,病斑扩大后相连成片;发病后期白粉病呈灰白色,其上有时可见黄褐色的小斑点,严重时叶片正反面、茎蔓上布满一层白粉,病叶枯萎、发脆、蜷缩。
  
8、病毒病:又称小叶病、花叶病,叶面出现黄绿镶嵌花斑,茎叶皱缩扭曲,叶面凸凹不平,出现花叶及瓜蔓茎尖叶片变小而卷曲等。病毒主要由蚜虫和红蜘蛛传染,高温、干旱、强光有利于病毒病发生。

回答4:

西瓜热量太高容易肥我是学医的基本除了

回答5:

西瓜叶枯萎

西瓜叶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