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属不同
黄鳝和泥鳅的科属不同,黄鳝属于动物界合鳃鱼目、合鳃鱼科、黄鳝亚科、黄鳝属鱼类,而泥鳅为动物界鲤形目、鲤亚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鱼类。
2、形态不同
黄鳝和泥鳅形态不一样,黄鳝体长偏大,头长而圆,外形细长呈蛇形,体前圆后部侧扁尾尖细,头部明显比身体略粗,且口大端位,上颌稍突出,唇颇发达。
泥鳅形体小细长,外形为长圆柱形,尾部侧扁,口下位呈马蹄形,体背及背侧灰黑色并有黑色小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
3、分布不同
黄鳝和泥鳅的分布不同,黄鳝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湖泊、河流、水库、池沼、沟渠等水体中,主要以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地区为主,国外主要分布于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
泥鳅在中国分布更广泛,除青藏高原和西藏林芝地区外,全国各地水田、池塘、湖泊和水库等天然淡水水域中几乎均有分布,主要以长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为主。
4、习性不同
黄鳝属于热带及暖温带鱼类且适应能力强,白天喜欢在多腐植质的淤泥中钻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主要以小动物为食,性贪,夏季摄食最为旺盛。
泥鳅则喜欢栖息在静水底层,环境适应力强,常在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等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出没,最适合的水温为25-27℃,一般在晚上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等水生高等植物碎屑及藻类,不仅可以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
5、营养价值不同
黄鳝肉质细嫩,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具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
泥鳅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但脂肪较低,即能作为美味佳肴又是大众食品,具有降脂降压功效,有“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和“水中人参”的美誉,价廉物美。
扩展资料:
泥鳅的营养价值:
1、泥鳅每100克含热量100~117千卡。
2、泥鳅是鱼类里的补钙冠军,同等重量下,泥鳅的钙含量是鲤鱼的近6倍,是带鱼的10倍左右。
3、泥鳅含脂肪成分较低,胆固醇更少,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含一种类似廿碳戊烯酸的不饱和脂肪酸。
4、泥鳅含人体所需氨基酸和赖氨酸等较高,还含有大量维生素,其维生素B1的含量比鲫鱼、黄鱼、虾类高3-4倍,维生素A、维生素C含量也较其它鱼类为高。
5、每100克泥鳅肉中,含蛋白质22.6克,脂肪2.9克,碳水化合物2.5克,灰分1.6克,钙51毫克,磷154毫克,铁3毫克,硫黄素0.08毫克,核黄素0.16毫克,尼克酸5毫克。
功效:
1、抗衰消炎
泥鳅中含有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能够抵抗血管衰老,对老人很有益。其体表的滑涎还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2、减少酒精对肝脏的伤害
泥鳅还有一个神奇的功效,那就是可以醒酒,而且还可以减少酒精对肝脏的伤害,常喝酒的人应该多吃泥鳅。
3、改善贫血
泥鳅中含铁量多,对贫血等疾病有很好的辅助疗效。改善贫血泥鳅中含铁量多,对贫血等疾病有很好的辅助疗效。
4、有益于心血管
泥鳅所含脂肪成分较低,而且胆固醇更少,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非常有利于人体抗血管衰老,故有益于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 补钙壮骨 6 泥鳅富含微量元素钙和磷,经常食用泥鳅可预防小儿软骨病、佝偻病及老年性骨折、骨质疏松症等。将泥鳅烹制成汤,可以更好地吸收钙质。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特别适宜身体虚弱、脾胃虚寒、营养不良、小儿体虚盗汗者食用,有助于生长发育;同时适宜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疾病、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急慢性肝炎及黄疸之人食用,尤其是急性黄疽型肝炎更适宜,可促进黄疽和转氨酶下降;同时适宜阳痿、痔疮、皮肤疥癣瘙痒之人食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泥鳅
两者的区别有以下两点:
1:外型上
(1)泥鳅长的像鲶鱼,几乎我要认为是鲶鱼的迷你版。身长比黄鳝短很多了,而且是扁平的,颜色1为青黑,捉也比较好捉。
(2)黄鳝,又名鳝鱼,长的像蛇,几乎是蛇的迷你版。身长细长,圆润,光滑,身体表面有粘液,很难捉住,肤色有青、黄两种。所以经常在捉的时候容易被它溜走,建议在捉或清洗的时候周边不要有什么出口,让它逃跑。
2:科属上:
(1)泥鳅:属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
(2)黄鳝属鱼纲,合鳃目,合鳃科,黄鳝亚科。
两者的营养价值:
(1)泥鳅:泥鳅性味甘、平。《医学入门》中称它能“补中、止泄”。《本草纲目》中记载鳅鱼有暖中益气之功效;对解渴醒酒、利小便、壮阳、收痔都有一定药效。它对肝炎、小儿盗汗、痔疮下坠、皮肤瘙痒、跌打损伤、手指疔疮、阳萎、腹水、乳痈等症均有良好的疗效。
(2)黄鳝:黄鳝肉中丰富的DHA和卵磷脂,是人体各器官组织细胞与脑细胞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鳝肉含降低血糖和调节血糖的“鳝鱼素”,且所含脂肪极少,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鳝鱼含丰富维生素A,能增进视力,促进皮膜的新陈代谢.中医认为,黄鳝有补气养血、温阳健脾、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医疗保健功能。尤其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黄鳝最为味美最为滋补,故有“小暑黄鳝赛人参”之说。 身体虚弱者、病后或产后之人常吃鳝鱼有很强的补益功能。鳝血还可以治疗口眼歪斜。
扩展资料
泥鳅生活习性:
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适应性较强,可在含腐殖质很丰富的环境内生活。当水缺氧时,可进行肠呼吸,而在水体干涸后,又可钻入泥中潜伏。发各类小型动物为食。为批产卵,繁殖期主要5~6月。受精卵粘附在水草上孵化。最大个体可长达300毫米,肉质优良,为出口水产品之一。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黄鳝生活习性:
黄鳝日间喜在多腐植质淤泥中钻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白天很少活动,夜间出穴觅食。夜行性,口腔皮褶可行呼吸作用,故可直接呼吸空气。冬季与乾季时,会掘穴深至地下1-2公尺,数尾鱼共栖。鳃不发达,而借助口腔及喉腔的内壁表皮作为呼吸的辅助器官,能直接呼吸空气;在水中含氧量十分贫乏时,也能生存。出水后,只要保持皮肤潮湿,数日内亦不会死亡。
黄鳝为肉食凶猛性鱼类,多在夜间出外摄食,能捕食各种小动物,如昆虫及其幼虫,也能吞食蛙、蝌蚪和小鱼。黄鳝之摄食多属啜吸方式,每当感触到有小动物在其口边,即张口啜吸。是以各种小动物为食的杂食性鱼类,性贪,夏季摄食最为旺盛,寒冷季节可长期不食,而不至死亡。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黄鳝
百度百科泥鳅
黄鳝一般称鳝鱼,也叫长鱼、海蛇,身体细长呈圆筒形,头大吻尖,尾巴尖细。眼睛很小,位于头部两侧上位,为皮膜所覆盖,视觉不发达。黄鳝体表呈黄褐色,具不规则黑色斑点,腹部灰白色。黄鳝体表富有粘液,体滑善逃。嗅觉和皮肤的触觉很灵敏。黄鳝鳃部退化,在水中不能单靠鳃呼吸,需靠咽腔和皮肤进行辅助呼吸。 黄鳝形状大体像蛇,且与蛇一样都是变温动物。但黄鳝身体总是湿而粘,体硬无鳞;而蛇身一般是干而凉,体软有鳞。黄鳝的头部光滑柔缓,没蛇那么张牙吐信,狰狞可怕。 是我国特产之一.黄鳝营养价值高,肉中丰富的DHA和卵磷脂,是人体各器官组织细胞与脑细胞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鳝肉含降低血糖和调节血糖的“鳝鱼素”,且所含脂肪极少,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鳝鱼含丰富维生素A,能增进视力,促进皮膜的新陈代谢.中医认为,黄鳝有补气养血、温阳健脾、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医疗保健功能。尤其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黄鳝最为味美最为滋补,故有“小暑黄鳝赛人参”之说。 身体虚弱者、病后或产后之人常吃鳝鱼有很强的补益功能。鳝血还可以治疗口眼歪斜。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体细长,前端稍圆,后端侧扁。吻突出,眼小;口小,下位,呈马蹄形。唇软而发达,具有细皱纹和小突起。头部无细鳞;体鳞极细小,;体表粘液丰富。背鳍无硬刺,起点在腹鳍起点上方稍前;尾鳍圆形,尾柄上、下方有窄扁的皮褶棱起。体灰黑,并杂有许多黑色小斑点,体色常因生活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 泥鳅肉质细嫩鲜美,每百克可食部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8.4-22.6克,比一般鱼类高;还含有脂肪2.8-2.9克,热量100-117千卡,钙51-459毫克,磷154-243毫克,铁2.7-3.0毫克,以及维生素B1、B2和烟酸。多食泥鳅有治疗疾病之作用。泥鳅性味甘、平。《医学入门》中称它能“补中、止泄”。《本草纲目》中记载鳅鱼有暖中益气之功效;对解渴醒酒、利小便、壮阳、收痔都有一定药效。它对肝炎、小儿盗汗、痔疮下坠、皮肤瘙痒、跌打损伤、手指疔疮、阳萎、腹水、乳痈等症均有良好的疗效。
麻烦采纳,谢谢!
营养价值一样,泥鳅、黄鳝胆固醇都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