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当地人叫一种鱼为高眼,请问这种鱼真名叫什么?怎么吃

2024-10-28 03:55:3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真名为高眼鲽,别称高眼、、比目、地鱼、扁鱼等,栖息在浅海的沙质海底,陆羡吵捕食小鱼虾。

高眼鲽的肉质滑嫩,且富含蛋白质,体型侧扁呈卵圆形,是一种近海区域的冷温性底层鱼类。

它们特别适于在海床上的底栖生活。由于它们的身体扁平。双眼同在身体朝上的一侧,这一侧的颜色与周围环境配合得很好;它们身体的朝下一侧为白色。高眼鲽的身体表面有极细密的鳞片。比目鱼只有一条背鳍,从头部几乎延伸到尾鳍。它们主要生活在温带水域,是温带海域重要的经济鱼类。

吃法:高眼鲽鱼肉质细嫩,肉多刺少,适于蒸食。可加工成条、块早侍、丁、片等,可采用爆、炒、炸、熘等方法加工成菜,此外,烹调时不宜加入过多食用油。也可制成盐干品,肝可制鱼肝油。

扩展资料:

高眼鲽的营养价值和作用:

1、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D、钙、磷、钾等营养成分,尤其维生素B6的含量颇丰,而脂肪含量较少,另外,比目鱼还富含大脑的主要组成成分DHA,经常食用可增强智力。

2、增强记忆:比目鱼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D、钙、磷、钾等营养成分,尤其维生素B6的含量颇丰,而脂肪含量较少,另外,比目鱼还富含大脑的主要组成成分DHA,经常食用可增强智力。

参考资料派宽来源:百度百科-高眼鲽

回答2:

我查了相关的论坛,看起来俗名为高眼的鱼就是这种叫高眼鲽的。日照人对高眼真是家喻户晓了。

高眼鲽,Cleisthenes herzensteini
分类地位与分布:

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鲽形目,鲽科,高眼鲽属,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中国产于黄、渤海和皮物凳东海。

形态特征:
体长卵圆形,侧扁,尾柄狭长。两眼均位于头部右侧,上眼位于头部被缘的正中线上。口大,前位,左右对称。有眼侧大多被弱栉鳞,间或杂以圆鳞。无眼侧被圆鳞。侧线几乎呈直线状。背鳍始于无眼侧。有眼侧的胸鳍较长。尾鳍呈截形。

生物学特性:
近海冷温性底层鱼类。冬季栖息于水深60-80米的水域,有的在180-270米深度可见。翌年春末夏初向浅海移动。4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生殖期,之后散布于30-60米的海域索饵。3龄左右性成熟。黄海蚂段北部为主要产卵场之一。卵浮性,圆形,卵径0.80-0.91毫米。食性广,主要摄食小鱼,次为虾类、头足类、棘皮类和多毛类。

经济意义:
肉味美,富含蛋白质,为港养对象之一。

我想既然是鱼应该可以煎来吃吧,呵呵,回答这个问题,日照人燃旅最有发言权。

回答3:

去年夏天去的日照,高眼根本就是扁口鱼。其实是比目鱼的一种,因为眼睛挤在离鱼嘴特别近的地方,他们就叫他高眼,我看菜谱的时候还问过呢。

另外,楼主!不要去那些所谓渔民的家庭里投宿!!!特别是靠临街的那些!!!他妈的,我很少骂人,但是真的是又刁又抠的刁民!完全丧失了所谓渔民的纯朴。。。什么臭东西给我们吃的!你能相信么,一大碗稀粥还不知道是不是剩饭煮的+3煮鸡蛋+6个很小的馒头+一点咸菜跟我们要25!!!!!!!!!真。。。。我不想说什么了。我们也不是抠。
总之,楼主,你非要投宿民居的话,建议你下了火车/飞机不要听信任何一个所谓“住我陪耐汪家”的人的话,他们都是被雇的揽客的。有公交车到海芦仔滩,快到海滩的地方就是所谓的渔村。挑位置靠里一点的家庭住,正因为位置靠里所以老板还没有赚到整个亩宏人变那么贼的地步,还算老实。而且价格也低一点,40一天吧。

希望你能在那里少受坑蒙拐骗!

---gelumi~XD 多说了一些 但是都是经验啊

回答4:

其实就是扁口鱼绝闷哗,属于鳎鱼的一罩陪种体积很小,也属于比目鱼 多是以炸并行为主要烹饪方法,鱼去头去内脏然后全身裹上面糊进行炸制

回答5:

【日照 特产】
日照东临黄海,拥有百公里海岸线,近海水域和浅海滩涂面积有30多万亩,是理想的天然鱼场,也是藻类、贝类自然生长和人工养殖的天然场所。各河流入海处,鱼类丰富而珍贵。常见的有86种,主要有黄鲫、黄姑、鲅、鲐、带、鲳、鲈、比目、白姑、青鳞鱼等。其中黄鲫、鲅鱼和乌贼鱼产量为最高。浅海与潮滩主要海特产品有西施舌、文蛤、魁蚶、杂色蛤、大竹蛏、海参、石花藻,还有驰名海内外的人工养殖对虾、海马等。
[西施舌] 古越西施女,美容非凡。日照海域产有珍贵海蛤,外壳形态俊秀,斧足形扁似舌,清白如玉,被誉为“西施舌”。此蛤壳内体丰满,肉质脆嫩,味道鲜美,清淡别致;蛤肉含有多种氨基酸,营养甚为丰富,有润肺、益精补阴之功效,为其它贝类所不及。
西施舌壳大薄脆,外形似扇。壳面有光洁,花纹细致,颜色随个体大小而异。壳长7厘米以下者,呈紫色或紫褐色;壳长7—9厘米者,壳面大部紫色,腹缘淡黄色;壳长10厘米以上者,壳顶部紫色,其余为白色或淡褐色。壳内面为淡紫色或白色。
日照沿海的西施舌,以体大、壳薄、艳丽、肉脆嫩、味甘美而闻名。据日照渔技站1984年检测,最大的西施舌个体鲜重100.9克,壳高8厘米,壳长8.5厘米。在1959年全国群英会上,劳动模范柴立清,代表日照人民曾向毛主席和周总理献过活体西施舌。采捕西施舌多在冬季,民间方法有二:一是根据其穴居特征“认门”;二是用石柱压。历史上多次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冬季偶遇奇寒天气,且落大潮,西施舌被风驱赶,成堆成堆地在沙滩上,人们唾手可得。
西施舌主要生活在潮间带下区至稍深的沙质海底;适应性强,对盐度和温度要求不严;以摄取海水中的单细胞藻类和有机物碎屑为主食。据1980年潮间带渔业资源调查,日照海域年产量17.5吨。
1977年,水产研究所开始西施舌大的人工育苗,次年获得成功。首次育出的西施舌苗,在室内饲养达一年之久。从1991年起,日照沿海开始进行潮间带滩涂增养殖开发,西施舌资源量恢复较快。
[文蛤]文蛤为蛤中上品,素有“天下第一鲜”的美称,是近几年来闻名中外的新四大名产之一。
文蛤贝壳背缘呈三角形,腹缘呈圆表,两壳大小相等。贝壳表面膨胀、光滑,有一层黄褐色的光滑似漆的壳皮。小形个体贝壳花纹丰富,变化多端;大个体则较为恒定。文蛤一般生活在河口附近沿岸的潮间带,以及浅海地区的细沙或沙滩中。
文蛤肉细味美,蛋白质含量13.19%,除熟食外,还可以干制或做罐头。文蛤的药用价值也较高,古代医学认为食用文蛤可治恶疮,现代医学认为文蛤软体、消化育囊的提出物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文蛤还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贝类之一。
日照沿海文蛤资源丰富,拥有适宜文蛤繁养殖的潮间带滩涂近2万亩。1993年以来,对虾与文蛤池塘混养面积逐年扩大,目前规模达5000亩左右,年产文蛤近1000吨。
[乌鱼蛋] 乌鱼蛋为日照独有的海珍品,历史悠久,驰名海内外,相传为封建帝王御膳佳品。乌鱼蛋,系由日照特产金乌贼的缠卵腺加工而成,其色乳白,状如卵,经厨师之手,可加工成状若花瓣、薄如缺简纸片的高级食品。据清朝康熙五十四的《日照县志》载,“乌贼鱼口中有蛋,属海中八珍之一。”至清末,乌鱼蛋一直列为贡品。
乌鱼蛋之所以名贵,系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有冬食去寒夏食解热之功效,且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
在1964年全国农业展览会上,日照乌鱼蛋是著名展品;在1984年全国展销会上,被评为名优纯空产品;1992年全国首届农业博览会获银奖;1994年被评为法国阿维尼翁国际博览会金奖。
[岚山头伏裤裤虾皮] 虾皮,学名毛虾。日照沿海均有分布,以岚山、虎山沿海为多。因岚山头在历史上就是水旱码头和商埠,海鲜多从这里向外转运,故得名。日照沿海,一年有两次虾皮旺发期。第一次在5-6月份,虾皮个较大,在2厘米左右,渔民叫“二称钩”。第二次在9月份前后,虾皮个较小,一般体长在一厘米左右,渔民叫“红绒”。捕捞毛虾主要靠手推网,俗称“推虾皮”,技术高的好手,可踏木跷,在深水推网。推虾皮在日照已有数百年历史,以安东卫和潘家村为最早。
[扁米] 日照的扁米(又名金钩虾米),形扁、色黄、味甘美,为虾米之上品,是日照海珍品之一。1957年至1960年,青岛外贸公司专门来日照组织加工扁米出口。扁米,系日照海产羊毛虾加工而成,羊毛虾皮薄、肉形扁,故得“扁米”之称。又因扁米色黄、弯弯似称钩,复得名“金钩虾米”。
扁米营养丰富,肉味鲜美,是家庭和宴席上常见之海味,亦有药用价值。据报道,它所含蛋白质比瘦肉和河虾高20%,维生素高40%,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碘,据药书《本草纲目拾遗》记载,食海虾,有补肾壮阳之功效,鲜海虾剁酱,用黄酒冲服,有下乳之功能。
羊毛虾为多年生,日照沿海均有分布,以虎山一带海区较多。每年5月底来日照沿海产卵繁殖后代,6-7月为盛期。据日照县1983年测量,海米虾一般体长5-9厘米,其群体由三个世代组成。主要捕捞渔具为坛子网和底拖网。
[日照绿茶]日照市自1966年“南茶北移”成功,现有茶园面积12万亩,年产茶叶1500吨,占山东省的50%以上,是山东省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产量连年列全省第一,素称“北方第一茶”。其中东港区巨峰镇1000亩有机茶已通过欧盟国际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获得了欧盟市场的“通行证”。近年来,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日照茶博会”。
日照市地处山东省东南部,东临黄海,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境内山地丘陵土壤呈微酸性,属黄棕壤土,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由于地处高纬度,这里生产的绿茶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测定,其中儿茶素和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比南方茶同类产品高13.7%和5.3%,具有“叶片厚、滋味浓、香气高、耐冲泡”的特色。
日照市种茶始于何时,已不可考。据传,该区城北10公里处的河山顶峰有古茶树一株,因生于悬崖之上,高不可攀,无人敢登峰采摘,唯拾其落叶,或抛石击叶,偶得几片仅存,用开水冲饮,不仅可明目提神,而且可治腹痛,有奇效。
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政府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签署了合作建立北方茶叶生产基地的协议,双方建立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并多次邀请中国茶叶研究所的专家、教授来东港区指导茶叶生产,定期举办茶叶技术培训班,双方合作建起了江北唯一的一个千亩茶叶示范园,从南方引进了龙井43、福鼎大白茶等10余个国家级无性系良种,茶叶技术人员相继攻克了十余项茶园优质丰产技术难关,完成了高效设施栽培等科研项目,并推广了扦插繁育、配方施肥、合理修剪等新技术,使茶园面积不仅在规模上迅速扩大,而且在茶叶品种质量优化上有了显著的提高。
建立茶叶加工龙头是实现茶叶产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近年来,一批茶叶加工厂相继建立。日照“雪青”作为山东省著名商标,日照市的绿茶名牌,率先成立了公司,建立了茶叶基地。日照绿茶公司投资280万元建起了年产10万公斤茶叶的日照绿茶加工厂,兖州矿业集团与茶叶大镇巨峰镇合作建起了日照逢春茶厂。日照绿茶公司与日照市发达实业公司合资,投资1300余万元,按绿茶出口国际标准,建起了年加工能力为20万公斤的大型茶叶加工厂——日照市茶叶贸易有限公司茶厂。
知名品牌茶叶加工龙头企业的兴起,还促进了茶叶加工质量的提高,到目前,全市先后有几十种茶叶获得市、省及国家级优质茶称号,有十几种茶获省优、部优和国际金奖。其中,“雪青”被定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其它的还有“河山青”牌、“浮来青”牌、“逢春”牌等。其中,日照绿茶公司生产的“河山青”牌碧绿茶在第29届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银奖,被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认定为国家级名牌产品,与历史名茶碧螺春齐名!
近几年来,日照市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冬季采用茶叶反季节栽培方法,建起冬暖式塑料大棚生产茶叶,所产大棚绿茶每年在春节前上市,大大提升了日照茶的知名度。日照市在茶树栽培、管理、科研、试验、示范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尤其在茶树无公害栽培方面,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治病虫害等措施,杜绝使用农药,重施有机肥,全区5万亩茶园已发展成为生态茶园,所产绿茶获绿色食品认证。
[岚芹] 岚山头的芹菜简称“岚芹”,距今已有百余年的栽培历史。
1875年,岚山头二村种菜户林相华,从日照城引来一种叶小、叶柄呈黄色的芹菜品种,在园内栽培成活。1919年,林家父子同种菜户刘文远对新品种进行提纯复壮,由6分地扩种到3亩。经过长期栽培、选育,加之当地气候、水土等自然条件极为适宜,于是形成为一个具有独特风味的土特产品,被外地称为“岚芹”,畅销不衰。以后,种植范围扩大到安东卫一带。岚芹,株高一般70厘米,叶柄直径1.2厘米。单株鲜重150克左右。岚芹叶小,叶柄实心,纤维极少,质地良好。
岚芹已成为生活之美菜佳肴,不论爆炒或凉拌,均味香无比,清脆可口,为外地芹菜所不可比及。
岚芹享有一定声誉,曾长期远销于省内的临沂、青岛、济南和江苏、上海等地。
[京冬菜] 京冬菜是我市著名特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曾远销上海和国外东南亚等地。早在清光绪年间,涛雒“裕源”即开始生产。“裕源”东家丁德臣从滕县请来一名叫单学雨的人为师,初期产之冬菜并不出名。到清宣统元年(1908年)收丁惟地、丁惟国兄弟二人为徒,丁家兄弟苦练切菜技术,练出了一手好刀法,有张飞大“片”马(切功式),饿虎扑食(拿菜式),刀不离手,手不离菜(刀功式)等各种刀法的真实工夫,切出菜既快又细、且匀,菜坯质量较前大为提高。此后,冬菜生产渐成规模,当时“裕源”为切晒大白菜雇佣三十余人,忙季多到五十多人,年产冬菜菜干一万五千至一万七千多市斤。成品运上海销售五百坛左右(每坛一百六二市斤)。由于所产之冬菜条索细匀、色泽金黄、清香宜人、味美可口,形、色、味都别具一格,美名誉满上海,被称之为京冬菜(京——即泛指北方名牌产品)。每年农历三、四月间,货到上海,争相抢购,“裕源”生产的京冬菜每担(百斤)多卖二十两银子,尚供不应求。从此京冬菜便出了名。据传曾在1936年在青岛召开的一次展销会上获金质奖。
闷制京冬菜的主要原料——大白菜多在刘家菜园自种,菜园内有一眼涛雒周围仅有的甜水井,因此,涛雒围子墙西北角还特设了一个“水门”,全涛雒都到刘家菜园挑水吃。裕源商号在刘家菜园设一菜庄,专做种、收、切晒大白菜之用,占土地三十余亩(老亩)。每逢隆冬季节,自产和收购鲜大白菜百万余斤,堆垛如山。此地水甜菜亦甜,做成冬菜别具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