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 修 一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请说出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关系?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统)—地月系(其他行星系)
2、请说出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的顺序?见必修ⅠP8图1-3
3、请说出地球普通性、特殊性?普通性: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4、请说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因为太阳稳定)
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因为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③适宜的温度(因为日地距离适中)
④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原始的海洋)
5、请说出太阳辐射的能量分配在哪几个波段?
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三部分。太阳辐射约50%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区。
6、请说出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的活动和变化,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能量的主要来源,如煤、石油等。
7、请说出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影响?
类型: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发生在色球层,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
影响影响气候:太阳活动极大年,地球上反常气候出现的概率明显增大;太阳活动极小年,地球上气候相对比较平稳。如黑子数目变化的周期为11年,黑子数目多少与地球气候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影响短波通讯:耀斑导致地球大气中电离层受破坏从而造成短波通讯受干扰甚至中断。
影响地球磁场:当太阳活动强烈时,太阳大气向外抛射大量的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受到干扰,产生“磁暴”现象。
极光现象:太阳风导致地球高纬地区大气出现电离,产生极光。
8、请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自转基本要素 基本内容 特征
方向 自西向东绕地轴转 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周期 恒星日 即23小时56分4秒,真正的自转周期
速度 线速度 1670cosа千米/时(а为纬度)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 150/小时 除南北极点为零外,都一样
9、请说出地球自转地理意义有哪3个?日界线有几条?
昼夜更替现象、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转、地方时
人为日界线:180°经线 (跨过180,自西向东减一天)
自然日界线:0:00所在经线
10、请画出在南北半球自西向东运动物体水平偏转后的方向?
北半球:自西北向东南;南半球:自西南向东北;
11、请指出右图晨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Q点地方时为几点?如果R为30°E,北京时间几点?
昏线;16:00;18:00
12、请画地球公转示意图,说明公转方向、周期、速度特征?
见必修Ⅰp21图1-14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1年(约365日6时9分)
速度: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
13、请说出地球公转的3个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注意通过P22、P24页两幅图去掌握)
(2)昼夜长短的变化
(3)四季变化规律和五带的分布特征
14、说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计算公式?并计算冬至日长兴(30°N)正午太阳高度角?
变化规律:
纬度变化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季节变化 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半年较小
具体变化 春分、秋分日 由赤道向两侧递减
夏至日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
冬至日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北半球达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直射,赤道在春分、秋分日达最大值
计算公式:H=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差
15、请说出冬至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变化规律?
分布--北半球:1.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2.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半球:反之
冬至日后变化: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反之
16、请说出全球五带的分布? 四季是如何划分的?
四季的更替: 夏季为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
冬季是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
四季更替的原因是:地球公转,直射点移动造成的;黄赤交角的存在是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
五带的划分: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到的地方);
南北温带(回归线至极圈之间,无极昼极夜无直射);
南北寒带(南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
17、请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具体划分及各层的特点?
范围 基本特征 划分依据
地壳 地壳至莫霍面(17、6、33km) 坚硬、由岩石组成 地震波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地幔 莫霍面至古登堡面(2900km) 分上下地幔
地核 古登堡面至地心 分内,外核,铁镍组成;内:固态;外:熔融状态
18、请说出岩石圈的范围? 软流层之上
19、请说出地球的外部圈层及特点?
外部圈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 气体和悬浮物,主要成分是氮、氧 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圈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海洋水、陆地水(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岩石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请说出岩石、化学元素、矿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地壳由岩石组成,岩石由矿物组成,矿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2、请说出矿物的三种基本存在形式并举例?
矿物有气态(天然气)、液态(石油)和固态(煤炭)三种基本存在形式
3、请说出三大类岩石的成因 、分类、特征?并分别举例?
岩浆岩
成因:由岩浆冷凝形成。
分类:侵入岩(如花岗岩)和喷出岩(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
沉积岩
成因:岩石受到风化、沉积和固结作用而形成的;
特征:有层理构造和化石两大特征。
分类:物理沉积(砾岩、砂岩、页岩)、化学沉积(石灰岩)
变质岩
成因:变质作用
举例:主要有片麻岩、石英岩、板岩、大理岩等。
4、请画出地壳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并说明各箭头所代表的含义?
见教材必修1第34页图2-7
5、请说出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6、请说出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
内力作用-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
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表现为造成地表物质的破坏、搬运和堆积。
7、请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及六大板块的分布位置?
基本观点:
地球表层岩石圈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这些板块处于相对运动状态;
板块之间呈现两种基本关系:互相挤压碰撞(消亡边界)或彼此分离(生长边界)。
分布位置:
见必修1第37页图2-10
8、运用板块运动原理解释海沟、海岭、海岸山脉、岛弧、巨大的高原、山脉、裂谷的成因并分别举一例?
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的地带:
形成山脉和高原(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造成的,南美洲安第斯山是由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造成的,阿尔卑斯山是由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造成的)。
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的地带:
形成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山脉和岛弧(太平洋中的深海沟、美洲西岸的山脉、亚洲东部的岛弧)。(注:落基山脉是由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所形成。)
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
形成裂谷(东非大裂谷)。
示意图见必修1地图册P16页
9、请说出地质构造的主要类型?
地质构造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主要类型有褶皱和断层。
褶皱:由强烈的碰撞和水平挤压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可分为背斜和向斜这两种形态。
断层:是岩层受力发生断裂,两侧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位移而形成的;分为地垒、地堑。
10、请说出褶皱的类型,并分别画图说明其成因?请说出两个类型褶皱的现实意义?
构造名称 岩层形态(较可靠) 地表形态 新老关系(最可靠) 意义
背斜 向上弯曲 早期为山岭
晚期可能成山谷 中间老两翼新 隧道、采石、油气资源
向斜 向下弯曲 早期为山谷
以后可能为山岭 中间新两翼老 打井取水
11、解释背斜成谷原因、向斜成山原因?
背斜成谷原因:
背斜顶部受张力(内力)作用,常常发生断裂,易被外力侵蚀破坏,而形成山谷。
向斜成山原因:
向斜槽部岩石受挤压,比较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12、画出地垒、地堑示意图?说明其形成的地形并举例?
地垒:块状山。如:泰山、庐山、华山西峰、峨眉山万佛顶
地堑:盆地或谷地。如: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
13、请说出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14、请举出流水侵蚀、流水沉积,风力侵蚀、风力沉积的典型例子?
流水侵蚀: “山高水深”峡谷和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流水沉积:山前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风力侵蚀:风蚀城堡、风蚀蘑菇
风力沉积:沙丘、沙垄
15、请说出下列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
缓坡发展梯田-合理、围湖造田-不合理
16、请说出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三个层次的特点?
高度 温度 特点
对流层 地面到 12千米 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人类活动和云、雨等天气现象大多发生在此层
平流层 12千米到50千米 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气流稳定
高层大气 50千米以上 随着高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 电离层
17、请运用图说明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三者之间的关系?见必修1P45图2-25
18、请说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哪些?并分别举例?
吸收(选择性)--大气中的臭氧能够大量吸收紫外光;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水汽、云和浮尘可直接吸收部分红外光;
散射(选择性)--空气分子能散射波长较短的蓝色光;如:晴朗天空蔚蓝色、日落、日出时刻天还亮着;
反射(无选择性)--云的反射。如:阴天的白天较晴朗的白天凉爽。
19、请比较晴朗的夜晚与多云的夜晚气温的高低,并解释原因?
晴朗的夜晚比多云的夜晚气温的低
原因:晴朗夜晚天空少云,空气密度小,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气温低
20、影响地面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纬 度 因素:太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向两极高纬度递减,所产生的地面辐射也随之由低纬向两极高纬度递减。
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的性质不同,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也就不同,导致地面辐射大小不同。
其 他 因素:气候因素(如某地的年日照时间长短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也就影响该地地面辐射的大小)。
21、画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图,并解释形成过程?举出现实生活中的几个例子?
见必修一P48图2-29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热的地方空气垂直上升运动,冷的地方空气垂直下沉,导致热的地方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而冷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造成空气的水平移动,形成了热力环流。(先垂直再水平运动)
22、说出风形成的根本原因?高空风与近地风分别受到几个力作用,最终与等压线的关系?
见必修一P49图2-31
高空风-受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风-受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与等压线斜交
23、画出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并解释各带形成原因?说出移动规律?
图见教材必修1第50页图2-32“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及第51页图2-33“风带和气压带移动示意”。
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
24、请说出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有何影响?
高压:少雨
低压:多雨
信风带:少雨
西风带:多雨
风由海吹向陆地:多雨
7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存在高压区域;
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最为强大,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仅保留在大洋上。
7月1月大气活动中心的变化形成了季风环流影响大陆东岸气候
25、东亚和南亚季风成因分别是什么?
东亚季风,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南亚季风,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注季风影响大气污染企业的布局位置。)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26、画出冷锋天气系统,描述该系统雨区位置,及其经过某地“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某地的天气状况?举出冷锋天气系统典型例子?
冷锋雨区位置:锋后。
冷锋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大风、降温、降雨、降雪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举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沙尘暴
27、画出暖锋天气系统,描述该系统雨区位置,及其经过某地“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
某地的天气状况?举出暖锋天气系统典型例子?
暖锋雨区位置:锋后。
暖锋过境前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过境时,常出现连续阴雨天气现象;暖锋过境后,气压继续降低,气温继续升高,天气转晴。
举例:华南春雨
28、说出南北半球低气压(气旋)系统水平、垂直气流运动特点及其影响下的天气?并举例?
低气压系统(气旋)
气压特点: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向外逐渐增高;
气流特点:水平运动方向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旋转(南半球呈顺时针旋转)。从大气垂直运动方向看是辐合上升的,易成云致雨。
举例:台风
29、说出南北半球高气压(反气旋)系统水平及垂直气流运动特点及影响下的天气?并举例?
高气压系统(反气旋)
气压特点: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向外逐渐降低;
气流特点:水平运动方向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旋转(南半球呈逆时针旋转)。从大气垂直运动方向看是下沉辐散的,晴朗天气。
30、画水循环示意图,说出其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意义: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塑造了多种地表形态(流水侵蚀、沉积地貌)、使能量(太阳能、热能、重力能、势能)在地理环境中不断转化和交换。
31、画世界洋流运动规律模式图,并解释副热带环流、副极地环流?季风洋流?
环流中心 流向 主要洋流
副热带环流 南北纬25°~30°海域 北顺南逆 北赤道洋流、赤道逆流、南赤道洋流、西风漂流
副极地环流 北纬60附近海域 北逆南无 ——
见教材必修1第61页图2-40“南北半球洋流模式”
32、请说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暖流有增温增湿,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
寒流有降温减湿,如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气候受寒流影响较大。
对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的影响:寒暖流交汇为鱼类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形成渔场,如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国北海渔场和日本北海道渔场;
冷海水上泛-秘鲁渔场
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可使污染范围扩大。
对海洋航海事业的影响:顺水航行快可以节省油料、时间,逆水反之。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请分别说出地球动物、植物进化的一般序列?
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原核细胞生物)---真核细胞生物--以后生物的演化进程明显加快。
植物:依次经历了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及被子植物时代;
动物:依次经历了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及人类时代。
2、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期间分别有哪些生物灭绝了?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等)灭绝了,脊椎动物中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则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中生代末期:除了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外,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了。
3、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举例: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导致植被稀少、地貌多为沙漠戈壁、土壤沙质土以及河流流量小等自然地理特征
4、请分别说出成土母质、气候、 生物、地形等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人类活动,其中成土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
气 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气候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生 物: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地 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如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或因坡度、坡向的变化,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农业生产活动。
5、请说出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人类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表现为:
积极影响:培育一些肥沃、高产的土壤,如水稻土;
消极影响:主要是导致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
6、请分别说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形成的主导因素,并举例?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主导因素:热量
举 例:我国海南岛到黑龙江漠河的自然带变化: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带;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主导因素:水分
举 例:欧洲西岸沿40°N向东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7、说出垂直分异规律形成的主导因素,并举例?通过5座大山解释垂直分异规律的几个规律?
主导因素:水热组合
规 律:1、自然带数量由低纬向高纬递减;2、同一自然带的海拔高度阳坡大于阴坡;
3、自然带数量阳坡大于阴坡;4、基带自然带与当地自然带相同;
5、雪线高度迎风坡低于背风坡、低纬地区高于高纬地区
8、请说出地方性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并举出一例?
主导因素:水热、坡向、岩性、土质等情况
举 例:天山南坡山麓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有利于棉花种植)、南半球缺失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海陆分布)等。
9、请说出主要陆地自然带名称分布地区?分别举例2个例子?
陆地自然带 基本类型 分 布 特 征
森林自然带 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等 湿润、半湿润地区 (1)生产量较大;
(2)赤道到两极热量差异
草原自然带 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 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1)降水量差异;
(2)以草本植物为主
荒漠自然带 热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 干旱地区 (1)降水量少;
(2)植物少,消费者的种类和数量少,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寒带自然带 冰原、苔原带 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北部等 全年严寒,植被很少,冰雪覆盖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请说出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和规模的影响?
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比较多。
山地和丘陵:规模一般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的人口比较少。
2、请说出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
地 形 密 度 布局形态 走 向 工程造价
平原 大 网状 顺直 低
山地、丘陵 小 单一线状或带状 较弯曲,多呈“之”字形 高
3、请说出交通线路的选线原则?
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选择有利的地形,避开不利地段;
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
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尽可能多穿过居民点。
4、请说出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
特点: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
5、请说出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影响?
特点: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一次是公元前5000年到前1500年的温暖期,当时年均气温比现在高3—4度;另一次是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其中1550—1850年属于十分寒冷的阶段。
影响:温暖期-北半球极地冰盖消失,海平面升高;热带和亚热带向北拓展到现在的加拿大和英格兰
寒冷期-出现于欧洲小冰期,使传统的农作物频频歉收甚至绝收。
6、请说出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影响?
特点: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全球陆地降水量变化: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降水量,平均每10年增加了0.5%—1%,热带地区平均每10年增加了0.2%—0.3%,亚热带地区则平均每10年减少了0.3%左右;雪盖和冰川面积减少,20世纪南北极以外地区的高山冰川普遍退缩;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
影响:淹没沿海的陆地和国家
7、请说出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使资源条件发生变化,改变了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
第二,加剧了自然灾害。
第三,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使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
第四,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林、牧、渔等部门的影响更显著。如农业,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作物品种、耕作方式、农业生产的稳定性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五,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热浪、洪涝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8、请判断煤矿、雷电等是否是自然资源?如果是,按自然属性分属于哪种?按自然资源自我再生的性质?
雷电-不是
煤矿-是;矿产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9、请说出不同历史阶段,前煤炭时期、煤炭时期、后煤炭时期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
前煤炭时期:木柴、水力等作为基本能源。即“木柴时代”。
煤 炭 时期: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产业革命,煤炭为主,即 “煤炭时代”。
后煤炭时期:随着内燃机的问世,石油消费量显著增加。即“石油时代”。
10、请说出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的比例及变化?
特点:当前中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但煤和石油的生产比例下降,天然气、水电的生产和消费比例上升,尤其是石油的消费比例增加很快。
原因:能源生产的增长受到中国自然资源和开发能力的限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也逐步提高,发展电力和清洁能源成为当务之急。环境保护促使能源结构发生变化,即由煤炭消费转向石油、天然气消费。
去看会考标准嘛
youx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