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的两个哥哥都是皇帝,为何还两次出家为尼?

太平公主为何出家?
2025-04-14 00:22:5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太平公主虽然两次出家,但和她的两个皇帝哥哥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她的两次出家都是在她的父皇唐高宗李治当政期间。第一次出家与她的外祖母荣国夫人有关,第二次出家与吐蕃有关,而且两次出家均是她的母后武则天出的主意。

太平公主第一次出家大概也就七八岁左右。史书上对太平公主出生时间并无明确记载,只是据推算大概出生在公元665年,所以出家的岁数就是个大概数。太平公主六岁左右,她的外祖母,也就是武则天的母亲荣国夫人过世了。因为荣国夫人年过四十才生的武后,而且也是个非常有见地的女人,武后能在后宫出人头地,平步青云,也离不开她母亲的支持与帮助。所以荣国夫人去后,武后也是倍感伤心与失落。

李唐王朝信奉道教,自称是道教始祖太上老君的后人。道教有个说法,家里的长辈故去后,如果有晚辈入道就会给死去的亲人带来福气。武则天身为一国之母,不可能去出家。后来武后就想到了让她的小女儿太平公主代替她出家,替她的母亲祈福尽孝。当然太平也没有真正的出宫,只是做足了出家的仪式和道场,“太平”就是太平公主当时起的道号。

太平公主第二次出家大概是在十二三岁。这次是真正的离宫出家,她的父皇和母后,在宫外为她建一座太平观供她居住,太平公主自封为观主。高宗和武后那么疼爱他们的女儿为什么舍得让太平离宫出家呢?就是因为疼爱,才出此下策的。

当时土蕃点名道姓让太平公主去和亲。如果太平公主不去土蕃和亲,势必会影响两国的邦交,不利于国家的安定和平。如果让太平公主去和亲,李治和武后都舍不得让他们的小公主去山高路远的土蕃去受罪。为了不引起两国纷争而太平公主又能免于和亲,当时已是“天后”的武则天才想出这么个让太平公主出家为道的计策。

简而言之,太平公主第一次出家是为了给她的外祖母荣国夫人祈福,包含着武则天为人子女的一片孝心在内。第二次出家实属一种无奈之举,其中包含着武则天作为母亲的舔犊情深。人都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霸气狠辣,不可一世的一代女皇的内心同样也有柔软的一面。

回答2:

第一次出家是在她八岁的时候,大概是她的母亲武则天希望女儿能为已经去世的外祖母荣国夫人杨氏祈福。但是此时的小公主只是名义上的出家作道姑,而不是女尼,她仍然生活在皇宫内院,享受着荣华富贵。绝不像她母亲当年被勒令出家当女尼那样,守着青灯古佛,寂寞潦倒。武则天十分溺爱这个小女儿,自然也不是为了让这个心肝宝贝去体验生活。因为李唐皇室常常自诩为道家先祖的子孙,来对抗当时的门阀之间。小公主的此番出家当道姑,大概也有一些类似的政治意味。她的道号为太平,也就是后来的太平公主了。

第二次正式出家作道姑,传说是为了逃婚。当年吐蕃王子在千里之外就听闻了太平公主的芳名,便派遣使者过来求婚。众所周知的是,当年的吐蕃可是空前强大,时常有挥师东进,直取长安的念头。想当年唐太宗就曾派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来修邻里之慕。尝到甜头的吐蕃人自然是欲罢不能,而这一次,他们把苗头直指唐皇室的核心直系亲属,希望能以此谋求更大的利益。

政治是冷酷的,多少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都在政治这台绞肉机里被碾成齑粉,如果唐皇室真心实意欲与吐蕃修千年之好,万年之合,做一对肝胆相照的好盟友,自然不会爱惜一个小小的太平公主。只不过,吐蕃与大唐都是在台上唱着有爱,在台下打着算盘。一旦皇室的直系亲属嫁给了吐蕃,从政治和外交的角度看,一直积极想展开对吐蕃主动攻势的唐王朝,将丧失话语权,反而趋于被动。

索性现在这层窗户纸还未被捅开,为了让这层纸在大家撕破脸皮前仍然完好无缺,皇帝只能借口女儿已经出家做了道姑,是一个看破红尘,愿意将自己的青春献给元始天尊,无上道人的仙家信徒了。已经不可能再有那些俗人的俗事了。当然,皇帝这么做,自然也有疼爱女儿的一面,但放在国与国利益权衡的角度看,似乎也并不能产生足够的影响,这一切都是恰好发生罢了。